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国内信息     
乡镇企业对三农贡献全面攀升2007年以来,全国乡镇企业经济平衡发展。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46400亿元,销售产值140900亿元,产销率达96.24%:实现利润7350亿元,同比增长15.69%;上交税金3100亿元,同比增长16.7%。农产品加工业继续稳定发展。全年全国乡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增加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记者随农业部有关部门组成的考察组一起,对山东省莱阳市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调查采访。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近些年来,山东省莱阳市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出口创汇第一县(市),走出了一条靠农产品加工振兴县域经济的发展之路,成为各地学习、参观的热点,并引起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专家的关注。1999年,莱阳市加工出口各类农产品12.5万吨,创汇1.18亿美元,内销收入10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0元。莱阳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为各地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总数达4363家,从业人员83.8万人,主营业务收入9881.85亿元,同比增长9.86%。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为3.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每增加0.1个点,可带动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00,(1):18-19
多年来,铜山县坚持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以新产品开发为着力点,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升级。1998年,全县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80亿元,利税8.4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65%和80%以上;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5亿元,涌现出维维、大地、维桑、银龙、宏环、东泰胜阳、房亭等一批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其中80%以上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5亿元,财政收入3.85亿元。适应形势,立足县情,突出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近几年来,铜山县农产品加工业获  相似文献   

5.
<正>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那些投资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的支撑,农产品加工业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辽宁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将"10亿元大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大项目的突破,力求以大项目的新突破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制度创新、结构优化、要素提升等手段,抢抓农业产业化发展机遇,顶住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下行压力,努力克服农产品价格高和成本高的双重挤压,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加工产值234.9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较好实现了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门红"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96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首次超过钢铁、纺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门类。200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7800亿元,并以10%以上的年递增率持续、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又一次飞跃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3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年均增长11%,整个工业总产值比重也从16%提高到18%;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从1.8∶1提高到2.2∶1。其中,7.6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2万家企业以及超过100亿元的70家龙头企业是主要力量。可以说,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我国农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战略布局,近年来进一步发力,已崛起为全省第一大产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正强力带动河南省实现由"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农业大省向工业和经济强省跨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点鲜明集群化发展打造高效产业链和价值链。近年来,河南省依托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如速冻食品和方便面产值分别占全国的60%和25%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部署在全国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对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和路径做出全面部署,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记者就农产品加工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收入已达20万亿元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  相似文献   

12.
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结构调整与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农业经济》2004,(3):62-63
改革开放以来,在诸多的涉农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异军突起,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01年全国食品加工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740.55亿元,2002年为10169.68亿元,分别比前一年增长12.77%和16.25%,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监利县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现有人口138万,耕地173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速生丰产林基地县之一。近年来,监利县从农业大县的实际出发,依托农业资源优势,以培植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全县形成"粮食—饲料—畜禽养殖、加工"、"林业生产—木材加工—家具"、"芦苇生产—造纸—印刷—包装"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了全县经济发展步伐。根据中西部农业大县的实际,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加快发展加工龙头企业。监利农产品加工业过去围绕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家禽、生猪、蔬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建湖县将扎实开展"现代农业加速年活动",抬高目标定位,优化发展布局,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农产品流通业搞活、农业品牌创建三个重点,调结构、促转型,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形成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联动发展局面。一、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抓手,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1,培育年销售超10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莱阳市"反弹琵琶",通过"龙头企业十基地农场+标准化+品牌"的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的路子,不仅有效改变了农产品"原字号"进入市场的状态,实现了加工增值,还解决了农民生产和市场脱节的问题,保障了食品安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先后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城"、"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三张名片.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食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28亿元,利税17.6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54元,增长10.1%.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正从快速增长阶段向质量提升和平稳发展阶段转变。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增幅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今年1-8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但总体上看,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具体表现在具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山东省青岛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放在"龙头"上,紧紧抓住龙头企业,朝着区域化、多元化、特色化、市场化方向推进,龙头企业形成群体化,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提档.到2012年底,青岛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657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50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额1025.6亿元;年加工能力达到1100万吨;年末固定资产总额达到480亿元,出口交货值335.8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上缴税金2.3亿元;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55家.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营管理》2003,(9):20-21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于1997年,经历了不断完善、提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线,以“六种农业”为切入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北京郊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8亿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8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3%。各类农产品加工贸易龙头企业10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1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77.4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9.
"百万生猪下广东、千万家禽过粤境"是贺州市八步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真实写照。该区充分发挥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将各类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珠江三角洲及国外市场,推动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2.49亿元,增加值6.05亿元,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2607元,同比增加566元。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作通讯》2014,(3):27-28
<正>主食加工业上游连"三农",下游惠民生,对促进农产品增值和实现农民增收作用显著。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素有"全国大粮仓"美誉,发展主食加工业优势十分明显。农业部2012年启动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以来,黑龙江省紧紧抓住机遇,坚持先行、先试,在产业布局、技术对接、招商引资、市场推广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初步形成良好的局面。规划先行,打造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