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路径依赖的河南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是二者相互渗透、交叉,不断融合逐步成为一种新型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是一个产业创新的过程,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能够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力,是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路径的选择尤为关键。文章从路径依赖理论出发,对路径依赖的运行机制与产业融合与路径依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河南农业旅游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路径闭锁效应,并从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常态应对机制及开发特色产品的角度出发,以此实现产业融合的路径解锁。该文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成立企业或区域联盟组织,制定常态化的应对机制;开发特色农业休闲产品,引领消费行为等对策建议,以期加快河南休闲农业的融合过程,促进河南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意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经营方式,是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通过对比传统休闲农业与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创意休闲农业具有实现休闲农业跨边界融合及渗透、增强休闲农业资源吸引力、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区域整体价值等特征;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可通过资源优化、资源价值创新、资源价值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几个方面来促进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并运用创意旅游的理念,提出休闲农业的主要提升路径和辅助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发展休闲农业为突破口,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总结我国休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休闲农业推动产业融合指明发展方向。[方法]基于国内文献检索平台CNKI,针对2000—2017年休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的相关文献,采用可视化计量分析法分析了研究范围及引用下载情况,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了我国休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瓶颈问题和发展路径。[结果]2011年有学者开始关注休闲农业与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 2011—2014年研究文献较少, 2015年快速增长,到2016年达最高,为16篇。2000—2017年,所有文献共被引用了217次,下载次数达到1.414 9万次。文献中出现较多的关键词有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观光和农业发展。产业融合视角下,休闲农业的发展存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缺乏特色化、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产业融合度不够等问题,众多学者从挖掘各地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的多元化和创新产业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结论]国内对休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主要涉及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观光和农业发展。针对休闲农业推进产业融合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的建议较为宽泛,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旅游产业振兴计划要求农业旅游产业专注于开发休闲导向、创意特色型旅游项目,促进一三产业有机融合。研究剖析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产业融合内涵与意义;分析其发展现状并从缺乏规划、缺少特色和经营不善等角度剖析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不足;给出确立农业旅游产业的休闲特色设计,突出其文化创意设计和建设融合农业产业的全域旅游体系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体育产业的成熟发展离不开文化内涵的诠释与融入,休闲农业的产业开发也需注入新的竞争力要素,产业的关联性为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当下,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的融合发展仍面临着政策供给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供给不足、配置"碎片化"和开发模式零散、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推进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的生态化发展,需在资源融合和产业互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整合发展资源,统筹规划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的整体布局;优化合作机制,健全多元主体的协同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山西"农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休闲农业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本文从休闲旅游产业着手,主要运用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产业融合理论,引进模块化理论,基于模块化理论对农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进行解构和重构,形成模块化下的农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按照模块整合的"长板整合"原理构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型;同时,以山西太谷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融合模型探索太谷县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休闲农业为核心,带动都市农业产业融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都市农业还是休闲农业,都有很强的产业融合属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休闲农业是都市农业的核心部分和发展极。因此以休闲农业为核心进行产业融合,就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该文对休闲农业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拓展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要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突破点。江苏省海门市紧紧围绕"江海风情、田园风光"这一主题,汇聚各类要素,发展休闲农业,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一、明确发展思路,把休闲农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现代农业是多种产业融合的农业。海门市将休闲农业作为全市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融合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其作用不仅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产业竞争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对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将带来更大的机遇。文章首先从产业融合理论出发,对产业融合的功能与效应进行了诠释。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河南休闲农业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2014年河南旅游业发展数据的分析,指出河南目前包括休闲农业旅游在内的多种旅游新业态发展迅速,河南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独具优势,河南休闲农业旅游业开发亟待加强。并对河南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河南农业与旅游业具备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两者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选择结果。基于上述产业融合理念,提出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旅游是对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部分进行深入挖掘,达到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历史文化和游客参与体验等多方面高度融合的表现形式,是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山西农谷作为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研发高地,其战略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有效推进休闲农业旅游是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有效路径之一。以山西农谷为研究对象,有效挖掘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资源旅游开发价值,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内容和策略,对推进山西农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休闲农业在促进产业融合、带动过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文章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南京市休闲农业的资料、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法确保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的真实性,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法分析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差异,相关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南京市6个区的最临近指数均小于1,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其中浦口区的分布密度最大,为0.035个/千km~2。休闲农业分布与地区GDP、农业产值、旅游发展水平显著相关,与产业结构、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相关,但不显著,说明目前南京市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产品仍有提升空间。[结论]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需要基于休闲农业资源,差异化发展,同时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服务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完善休闲农业相关政策,耦合侧供给改革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述评与启示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的巨大潜力就在于其多功能性,通过对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农耕文化的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及创新开发,能够满足城市居民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学习教育、康体怡情等多重需求。休闲农业的未来之路将走向何处、如何走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内文献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目前对休闲农业的概念、产业属性、发展原则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问题的认知上仍存有诸多分歧;另一方面,有些学者却已高瞻远瞩发现了休闲农业的未来趋势将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并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组织方式进行了探讨。文章在总结反思国内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的概念、产业属性、发展原则及产业集群式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多元化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述评,并得出几点启示,以期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中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阐述河南省休闲农业中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的意义以及该省的休闲农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发展现状,针对该省休闲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的相应建议,以期实现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分析河南省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和农业耦合发展的物理动力学机理及其发展模式,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01~2011年的旅游业和农业数据进行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分析,并划分了各年协调等级。[结果]河南省旅游业与农业耦合程度整体偏低,缺乏双向深度耦合。2001~2010年,河南省旅游业—农业一直处于低度协调等级,2011年处于中度协调等级,整体协调程度较低。[结论]河南省休闲农业中的旅游业和农业在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布局不合理,规划缺乏统一性,产业耦合程度整体偏低以及耦合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文章认为,需要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为基础,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经营管理制度以提高产业增效效率,以及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融资,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增强产业持续吸引力等发展策略,积极加强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程度,助力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生态保护不足、乡土气息破坏以及体验性产品缺乏等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经营的BOT模式和农户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模式,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整体布局和规划不完善、旅游资源整合欠佳以及旅游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结合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本土特色,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对策路径,以期为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提供实践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民俗文化对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阐述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目前河南省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河南省民俗文化存在资源转化率低、产业规模小,民俗文化与休闲农业融合程度低,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缺乏创新性等主要问题。并从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探索适合本地民俗文化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方式等方面提出对策,旨在为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地域发展的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寿光市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通过拓宽商品流通渠道,促进了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推动了区域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本文在回顾寿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地域推进机制,对于我国农村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休闲农业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国内对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分类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空间研究中所选取的吸引物也众说纷纭,文章立足农业资源本体的视角对休闲农业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成都市的空间格局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重点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探讨休闲农业资源类型和休闲农业吸引物的基本构成,并以成都市休闲农业为例,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变异系数、网络维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等分析方法等对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协同特征和市场发展特征进行定量表征。[结果](1)成都市休闲农业在空间上趋于弱凝聚型分布,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以精品花木、伏季水果、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空间集聚程度高,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温郫都(温江区、郫都区、都江堰市)花木产业金三角、龙泉山伏季水果产业带(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邛崃—大邑—新津环主城平坝粮油区、锦江区、蒲江县茶叶产区等区域;(3)成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典型的"农区景区化"和"景区依托式"特征;(4)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分布在30~100km的环城游憩带范围,其中在30~60km以及80~100km的区域形成了密集带而在60~80km的圈层形成了衰减带,且与当地市场联系程度较高。[结论]未来,成都市应重点强化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加强休闲农业与当地客源市场的联系,优化衰减圈和远郊圈的道路交通系统和休闲服务设施体系,以推进休闲农业空间的全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特色小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协调和解决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从而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以北京市怀柔区特色小镇——雁栖镇为例,通过实地走访、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雁栖镇的休闲观光农业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总结雁栖镇休闲观光农业具有景色风光带动、区域特色鲜明、高端业态突出的特点,面临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休闲观光农业智慧化层次不高、季节性明显等问题和挑战,并对此提出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协调、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田园综合体和借助会展特色和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等对策建议,以促进雁栖镇休闲观光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结论]北京市特色小镇的休闲观光农业相较其他普通村镇发展水平较高,特色鲜明,但是仍存在很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市特色小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应朝着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并借助特色产业的联动效应推动休闲观光农业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点所在,对园区产业融合发展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明晰其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并有利于了解园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效与主要短板。方法 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的形式及其产生的作用,结合文献与调研资料,文章从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本身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两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农业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指数法测算北京8家园区的产业融合指数和综合效益指数,从两方面观测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结果 (1)经过3年的发展,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整体上基本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产业融合深度不足和社会、生态效益偏低。(2)园区农业产业链延伸达到基本实现融合发展水平,但农业多功能拓展、技术渗透发展两方面水平相对偏低,主要是休闲农业拓展、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等发展不足影响其融合深度。(3)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水平较高,但社会、生态两方面效益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组织化水平、绿色发展、就业促进等作用发挥不足影响其综合效益水平。结论 基于北京区域特殊性,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推动作用是未来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产业融合深度和综合效益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休闲农业是北京旅游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可持续发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北京市城乡交流、实现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主要对2006~2015年北京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等2种主要休闲业态的总体现状、经营主体数量、从业人数、经营收入、接待人次等的时空演化开展定量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加紧文化创意元素融合;加速"互联网+休闲农业"布局等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结果]北京的休闲农业呈现四大特征:(1)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消费外扩与食宿消费内聚"趋势并存,合力影响北京农业观光园时空演化进程;(2)民俗旅游呈现以"空心化、亲自然"为特征的持续性远郊热,生态涵养发展区民俗旅游发展持续巩固;(3)休闲农业市场邻近性的优势渐弱,休闲农业总体呈向外部扩散趋势;(4)休闲农业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依附性趋强,旅游自然资源富集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结论]北京部分农业观光园出现增速放缓,收入大幅下降的局面,农业观光园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北京近10年民俗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民俗旅游经营户的经营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需对民俗旅游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