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基于粮食主产区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测度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Tobit模型探究影响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为0.540,未达到有效状态;省域之间差别明显,只有辽宁长期处于有效状态,其余省份均为DEA无效。(2)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综合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5.1%,前沿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碳排放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各省份的农业碳排放综合效率值均大于1,前沿技术进步在各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增长上发挥的作用高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贡献程度因省份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规模效率的贡献要明显大于纯技术效率。(3)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用电量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自然灾害与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提出了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政策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污染严重已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 文章基于2009—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Tobit模型和GTWR模型,分别从全局视角和微观视角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省区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结果 宁夏、内蒙古和山西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的有效举措是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基础上,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甘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在于重视农业节水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推广;山东的出路在于提高农户节水意识;陕西和四川的有效途径在于采用科学合理的用水方式,降低农业用水占比,优化用水结构;河南和青海需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结论 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并探究影响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主导因素,可以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敏  刘姗 《水利经济》2020,38(1):54-60
基于有效效率前沿(乐观)和无效效率前沿(悲观)面SBM-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综合效率较低,其中,乐观效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悲观效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不同农业用水区之间用水效率差异较小,高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效率最高,中农业用水区次之,低农业用水区最低。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节水灌溉技术、水库总库容量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正相关,水资源禀赋、地区教育水平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偏低与资源利用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得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将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效率低下、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着粮食安全。本文以13个粮食主产区为例,构建了包含水、耕地、劳动力、资本等粮食生产要素的粮食生产函数,并对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粮食产量与农业用水量正相关,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主产区水资源投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增加1.96%。受水资源限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2—2016年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粮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各地级市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揭示农业服务业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与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农业服务业占比升高有利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农业服务业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非线性的影响,即随着人均种植规模的扩大,农业服务业占比提高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逐渐递增的特点;农业服务业发展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技术效率途径实现,技术进步途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9年安徽省粮食主产区859份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基层农技推广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制约因素及作用路径。本文研究发现:基层农技推广有助于种植户作出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改进,使接受新技术的种植户产出水平接近期望生产可能性边界;基层农技推广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社会资本水平高、土地经营规模大及所处生产区域土地细碎化程度低的种植户而言,基层农技推广的作用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基层农技推广可以通过鼓励种植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专家下乡入户指导两条路径来间接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因此,应继续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扩大其效率提升效应;科学识别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丰富农业技术培训形式,提升农业技术人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探明宁夏区域内粮食生产用水特征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农水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方法 文章以粮食水足迹作为投入指标,粮食灰水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对2006—2020年宁夏18个县区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 (1)受粮食产量、播种面积以及种植结构的影响,宁夏粮食生产水足迹、灰水足迹地域分异明显,由北向南依次减少;(2)不同粮食品种灰水足迹不同,玉米的灰水足迹最多,造成的污染最严重,主要原因在于玉米播种面积较广,单位面积施氮量大于小麦和水稻;(3)剔除环境因素后发现,环境变量会夸大综合技术效率,导致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不同。结论 研究发现:宁夏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高于平均值的地区,如银川、永宁县、贺兰县等,主要受技术效率的影响;而低于平均值的地区,如平罗县、同心县、泾源县,受技术效率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为此,宁夏农业生产用水管理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重点关注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继续推进节水型农业,实现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促进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3—2014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各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性,"完全有效型"的省份只有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其他省份在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并未达到最优状态;人口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影响关系;土地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反向影响;经济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又有负向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结论]粮食安全是我国的重要议题,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面积锐减、资源环境压力可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性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规律与演变机制,对于差别化的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理论框架,分析了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并探讨了其时空特征。[结果](1)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整体上增长态势明显,近几年增速有所降低。从农业碳排放结构来看,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是粮食生产过程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空间特征总体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分布格局,农业碳排放主要集中于低值区。(2)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各粮食主产县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大多数区县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均有较大提升。(3) 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总体处于安全级别,各主产县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总体较为稳定。从时间维度来看,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处于波动状态,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各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级别经历了“下降—上升”的过程。(4)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正向“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采用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基于“双碳视角”以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中碳汇总量作为期望产出指标,以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BM)测度了各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作用路径。[结果](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13 1,说明中国粮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地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增长,GTFP改进的地区占比达70.97%。省域之间的粮食GTFP波动情况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粮食主销区的绿色生产水平要明显低于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就不同粮食产销区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主产区,对主销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3)就作用机制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规模经营、专业分工及技术进步促进粮食的绿色生产。[结论]应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应用灰水足迹理论,选取我国粮食主产区洞庭湖区34个县(市)为案例研究区,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析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构建农业资源节约与灰水足迹减排潜力、缩减规模和水环境压力降低潜势模型,进行农业环境效率与水环境可持续性测度与评估研究。[结果](1) 1994—2014年水环境污染约束条件下洞庭湖区农业环境效率相对较低,总体呈波动增长的态势;21年来灰水足迹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2)洞庭湖区农业环境效率分布呈较大的空间差异特征,高效率区主要集中于环洞庭湖区与远离湖区的南部地区;农业环境效率相对有效的地区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且分布趋于均衡。(3)湘阴县与华容县农业生产的灰水足迹减排潜力较高;湘阴县灰水足迹具有较高的潜在缩减规模和水环境压力降低潜势,应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结论]通过农业结构优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途径与措施,减少灰水足迹排放,以缓解当地水环境压力。研究成果可为粮食主产区水环境调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为题,意在进一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法]以河北省农业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值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5年的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化肥资源等主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从2001年底加入WTO到2015年的14年间,河北省耕地面积和作物播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种植业产值更是大幅增长;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2)农业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基本上都呈逐年下降态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3)化肥施用总量逐年增长,在化肥施用结构中,氮肥和磷肥所占比例逐年减小,钾肥和复合肥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化肥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结论]2001~2015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呈现出"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运行态势。但河北省农业资源禀赋有限,珍惜并保护好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并科学施用化肥,仍将是保障河北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有机农业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西部贫困地区较为滞后。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旨在提高该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区域视角下的有机农业生产研究。[方法]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4年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量化分析,识别环境变量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环境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使农机、耕地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同时也导致化肥投入冗余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会降低耕地、劳动力、化肥、农药等使用效率,从而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但同时也导致化肥和农药投入冗余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平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所下降,纯技术效率则略有提升。基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有机农业生产效率可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和"双低型"等4种类型。[结论]三阶段DEA模型有效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估计的效率值更真实地反映了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水平。针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同特征,应结合地方实际,通过扩大要素投入规模或改进要素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有机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水足迹视角下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水土资源相对丰富但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不佳,亟待改善。[方法]运用投入导向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水足迹视角下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综合有效的地区仅占5%,总体来看,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略好于规模效率;水土资源投入冗余状况分析表明,友谊县、虎林市、宝清县、汤原县、富锦市、同江市等8个县、市辖区的农业水土资源投入合理,其他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分作物来看,水稻生产的水土资源配置技术效率高于其他三大旱作。[结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是提高其规模效率,进而实现综合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江西省20个粮食主产县的40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龄甚至高龄农业劳动力是否会影响粮食生产效率。如果会,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方法]运用Stata 14软件,引入机耕、机收服务两个调节变量,区分老龄和高龄农业劳动力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老龄农业劳动力暂时并没有显著影响粮食生产效率,而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如果粮食生产过程中能得到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都可以显著降低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为了缓解高龄农业劳动力给粮食生产效率带来的负向效应,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