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合并的所得税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以计算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陛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可将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企业除日常的交易或事项会涉及递延所得税核算外,还存在一些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等特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所得税的影响,笔者针对企业合并涉及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前实施的旧《会计准则》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而新准则针对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规定为:“资产负债表,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依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前实施的旧《会计准则》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而新准则针对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规定为:“资产负债表,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依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相似文献   

5.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从企业财务状况的立场出发,针对企业会计所得和所得税法标准确认的应纳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本质、运用,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芮奂 《绿色财会》2007,(11):29-31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从企业财务状况的立场出发,针对企业会计所得和所得税法标准确认的应纳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本质、运用,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该法的理论基础是依据业主权益理论,即认为对企业收益的计量就是对业主权益的计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用资产负债观定义的企业收益,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内容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产生的影响。该法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要求确认所得税费用暂时性差异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从而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那么如何理解和正确判断暂时性差异,成为所得税会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格外引人注目。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引入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企业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处理方法。这是一次所得税会计革命性的变革,加上其他会计准则的变更引起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的变化影响到所得税的核算,此次新准则变革中,所得税会计处理将是实行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本文试分析比较具体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的变化,并就企业实务中所得税处理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主要采用"资产负债表法"进行所得税的具体核算,而"资产负债表法"的关键内容之一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依据。通过资产,负债的计税依据和账面价值的差额形成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这一核算过程稍显复杂抽象,在财会人员的工作中难免让人感觉晦涩难懂,故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对递延所得税的认知提出以下见解。  相似文献   

10.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会计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暂时性差异概念来核算递延所得税。本文拟对资产负债表下债务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于1996年修订并取代原旧准则(即1979年IASCNO.12),对所得税会计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正,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旧准则允许使用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暂时性差异概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对比原会计制度,所得税的核算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试作一简要解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所得税税率由原33%改为25%。2007年末,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事项处理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将如何处理呢?本文拟将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峰 《绿色财会》2014,(1):27-30
2006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在该法下企业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组成。本文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列入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原理进行分析推导。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税务处理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规规定相互分离导致所得税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所得税会计的核心问题,也是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这一方法的推出有其必然性和优势,但在信息披露、提供税务核查资料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系统梳理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基础上,分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不足,寻求完善的途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本质上是在权责发生制原则指导下,通过计算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项目期末与期初的存量变化,最后将这种变化(增量)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费用)。据此原理和思路,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代数法模型,归纳总结出"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会计处理的6种情形,并以实例进行模拟检验,发现代数法模型更加简洁直观、通俗易懂,能给会计实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程芳 《绿色财会》2008,(4):3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所得税税率由原33%改为25%.2007年末,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事项处理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将如何处理呢?本文拟将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标志性变化。也是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该准则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我国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将产生重大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负债法和递延法)下,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金额,并将其计入“递延税款”的借方或贷方,同时确认所得税费用或抵减所得税费用。一、“递延税款”科目的核算内容发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影响的纳税金额计入“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影响的金额计入“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归纳为:“加”可以产生“递延税款”借方金额,“减”可以产生“递延税款”贷方金额。可以简单的记为:“加减—借贷”。具体应用举例如下:例:本期税前会计利润12500000减: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所得税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所得税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