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演变,以期为新时期如何从整体上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分析了1978—2018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的演变特征及三大主粮(玉米、稻谷和小麦)对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贡献变化趋势。基于省域尺度,对31个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空间分异进行了探究,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全局G系数分析了省域粮食单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1978—198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由于单产的大幅提升,总产量持续增长。1986—1999年种植面积相对波动较小,由于单产的不稳定导致总产量波动较大。2000—2003年随着种植面积的短暂降低,粮食产量也整体呈降低趋势,这个阶段单产水平也不稳定。2004—2017年由于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共同作用,粮食产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2018年相对2017年,粮食产量虽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产水平。玉米对产量的贡献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主粮。(2)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008—2018年各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北京、天津等10个(市、区)的种植面积降低幅度均在30%以上,其他地区或是面积扩大或是变化较小。相对种植面积,大部分省(市、区)的产量增加比例较大,尤其是主产区。(3)全国各地区粮食单产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粮食主产区较明显,空间布局变化较小。全国省域粮食单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结论]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水平,仍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的总趋势难以扭转;粮食作物单产的增长幅度缩小,而波动性加大;粮食生产趋于三年一周期的周期性波动;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双向性;从区域角度看,经济越发达,粮食生产问题越突出;依靠传统方式已难以解决经济发达地区的粮食生产问题;“三省二高”轻型生产技术,是扭转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生产萎缩的关键;“转变食物观念,走大粮食发展之路”,不应以牺牲水稻为代价。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山东省1978-2012年粮食生产数据,测算粮食单产的波动指数、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剖析各影响因素对粮食单产波动的作用。结果表明:山东省粮食单产波动幅度较大,较多周期表现为古典波动,粮食单产的稳定性较差,且扩张能力在不断削弱;旱灾受灾与抵御能力是影响粮食单产波动的首要因素,农业政策因素对粮食单产波动也有重要影响;影响粮食单产波动的因素表现出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今年福建将从4个方面着手,力争全年1850万亩粮食单产再创新高:在主产区建立60个以上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统一示范品种,推进配方施肥,开展专业化服务;抓好100万亩再生稻示范推广,科技人员驻点、技术指导到户,特别要加大头季稻机收新技术推广;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闽西北主抓冬闲田冬种紫云英,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循环波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短期循环波动的基本情况,认为我国粮食总产量循环波动是由单产波动引起的。单产水平的变化是技术创新的结果。粮食人均产量和生产资料投入的变化是引起粮食生产波动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丁声俊撰文认为,在符合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粮食安全观的导下,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强化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第一,加强粮食安全基础,在生产领域里建立“五大体系”。即:建立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增长的生产体系;建立和健全确保粮食供应、率高的市场贸易体系;建立和加强具有综合实力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可提供综合信息的粮食预警报体系;建立援助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合建立和健全五大体系,建设起一批国家级、高标准、现代化的粮食生产地,夯实粮食安全坚强基础。第二,狠抓粮食安全“粮仓”,切实保护粮食主产区。从发展趋势看,国几大片粮食主产区越来越成为粮食安全的“粮仓”。当前应该进一步抓建设好这些“大粮仓”。为此,要建立一种机制改变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关系,使粮食主产区种粮不再吃亏,提高其生产动力。同时,对主产区要继稳定粮食保护价,逐步转变补贴方式,增加“绿箱”政策补贴,改善生产件,减少农民对基础设施的各类集资和投入。尤其要对粮食主产区实行政倾斜,真正保护和稳定提高其粮食生产能力,使其成为全国粮食安全的鼓的“米袋子”。第三,扩大粮食安全粮源,视野要向国外扩展。鉴于我国人口多、土地源稀缺而国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少、土地辽阔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演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稳住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局.文章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德州是粮食主产区,根据国家的政策,要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稳定粮食生产水平。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真正实现商贸兴市、农业强市的目标,笔的意见是走产业化、集团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状况的时空特征,探讨空间差异成因,为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运用耦合协调模型,选取13个粮食主产省(区)1995—2015的面板数据,测算生态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最后基于空间基尼系数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距进行分析。[结果](1)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存在周期性偏离,不少年份处于濒临失调或初级协调阶段; (2)粮食主产区省域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性差异显著,空间基尼系数呈双“W”型波动走势,未来空间不协同性有加剧的风险。[结论]粮食主产区必须明确粮食生产活动的生态底线,特别是在农业生态脆弱性较突出的产区,加强对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情况的动态监管; 粮食主产区之间要建立有效的联动与反馈机制来解决区域耦合协调不平衡性,修复农业生态环境并充分挖掘自然潜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浙江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后,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天津等主销区省市又相继放开。只要粮食形势不发生大的波动,一些粮食非主产区省市也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主产区在应对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粮食流通体制上,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