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两期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环江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且这种关联性地域差异明显,受土地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效应和干扰过程是不一样的,导致喀斯特石漠化土地退化过程、退化程度、退化群落特征有异,最终表现在恢复方式和恢复难度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土地石漠化类型划分及其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乌江下游德江县石漠化现状格局,为分类分步推进德江县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治理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野外调研和GIS处理.研究结果分析了德江县石漠化等级类型,并探讨了德江县土地石漠化现状与分区格局,提出了土地石漠化防治的4种主要模式及相应的措施.研究结论德江县石漠化严重,全县土地石漠化面积为706.93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1%,其中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5%、11.4%、4.0%、1.2%,为遏止石漠化扩张,应尽快开展石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石林县处于滇东喀斯特高原核心区,近60%是岩溶土地,其中石漠化、潜在石漠化面积约占2/3,地力瘠薄,保水能力差,生态保护修复迫在眉睫。2016年,石林县和砚山县被确定为云南省两个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县后,石林县选择25度以下坡耕地和土壤瘠薄地两季作物区,以村民小组为单元,集中连片落实休耕土地1万亩,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状,村委会与休耕农户逐户签订协议书,种植绿肥作物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对石漠化的研究与治理,都统入为"荒漠化治理"范畴。荒漠化指的是由于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从而引起当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降低或丧失。而石漠化则是指狭义的荒漠化,其形成的基本条件除与其他荒漠化类似外,还加上喀斯特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  相似文献   

5.
[目的]喀斯特农村地区低值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胁迫,薪柴过度使用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剧土壤侵蚀,成为诱发石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不同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生态研究领域的一大议题。[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喀斯特峡谷、高原山地和槽谷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能源结构特征与消费现状,利用Tobit和Logit模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喀斯特地区用能结构单一,电力使用率达99. 31%,但对薪柴的替代进程缓慢,薪柴使用率仍高达83. 10%,其他能源使用率均不足50%,不同地貌区能源结构差异显著。(2)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量整体偏低且以薪柴消费为主导,人均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国人均消费量的40. 32%,薪柴消费量占总能耗的50. 69%,其余能源均不足20%,不同地貌区能源消费差异明显。(3)家庭人口数量、年纯收入、养殖牲畜数量、耕地面积、煤矿以及政策对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的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能源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使用。[结论]针对喀斯特峡谷区、高原山地区和槽谷区依次提出能源服务配套型、金融贷款合作型和企业入驻引资型3种模式建议,对优化喀斯特地区能源结构、保障石漠化治理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利用其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调查数据,历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1996~2005年湘西北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特点,并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研究区耕地、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但整体综合指数不稳定,正处于土地利用的调整时期.人口增长、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是影响湘西北喀斯特山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为依据,从生产的稳定性、资源的安全性、生态的保持性、经济的可行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等五个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的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在资源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广西轻度及以上石漠化的69个区/县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点,揭示其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生态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GIS支持,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土地转移流、土地生态风险指数(RSI)等对研究区土地生态风险的异质性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2000—2015年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呈逐渐增大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反映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较频繁。(2)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4类用地转移的数量与方向决定着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3)2000—2015年广西石漠化各区/县土地生态风险程度略微增大,南部的贵港、南宁是生态重警区,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4)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活跃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应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七星关区处于石漠化严重的云、贵、川喀斯特区交界处。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为因子的干扰,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对土地利用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以七星关区的土地质量为评价对象,在P-S-R框架下,针对水土流失构建土地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分级赋值,对七星关区的土地质量进行评价。经评价结果得出七星关区的土地质量最终得分为2.276分,土地质量较差,评为4等。其中压力指标得分最低,表明七星关区生态受人为干扰明显,需要采取复垦、退耕还林等利用措施和石漠化治理、小流域治理等技术措施对其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整理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科学地开展土地资源评价和规划,实现土地合理、有效利用。研究方法:以重庆长寿湖周边地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借助地质、地球化学、遥感等多源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确定权重,使用多指标评价模型、模糊数学和叠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的社会属性为重点,结合当地政府对研究区在一小时经济圈的具体定位,对其土地利用现有结构进行了科学调整。研究结果:遥感影像与评价结果叠加实现三维可视化,让决策者简单直观的了解土地利用情况,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以土地自然属性为基础的适宜性评价,和以社会属性为重点的土地结构调整方法,可很好的结合研究区自身的发展特点,对其未来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可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其他地方的土地评价与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论述南方岩溶石山区的自然特征和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以广西南丹县瑶里村为例探讨南方岩溶石山区土地整理的目的及其设计方法,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以实现此类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南方岩溶石山区土地整理有鲜明的特色,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地整理运作模式。岩溶石山区土地整理既要因地制宜,同时又必须机动灵活。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石漠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已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提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途径及模式,探讨了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的对策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为云南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Due to non-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desertification has been occurring widely across the world and continues to be a global land use problem. In this context, appropriate methodological tools, which can provide a biased estimation of desertification, are critical for learning from past failures and local successes in orienting desertification towards sustainable land use. This paper proposes a locally adaptive multiple endmember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MESMA) algorithm to extract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formation from medium resolution images at subpixel level and applies it to the case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region (DRR), Chin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locally adaptive MESMA has achieved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estimation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formation in DRR than the traditional MESMA. An inversed U-shaped trend is observed for desertified land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levels from 1987 and 2013 in DRR. In particular, the inflection point roughly emerged in period 2000–2005. Casual mechanism-based regressions demonstrate that such dynamic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 closely coupled with socioeconomic, biophysical, and policy factors. More specifically, we identify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ole of land conservation policy in combating and relieving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DRR. Positive effects are observed particularly through afforestation, investment, and professionals input.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nd lessons of DRR, I finally mak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for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that attempt to orient desertification towards sustainable land use. The proposed locally adaptive MESMA can act as an advanced remote sensing tool to guide the conservation policy.  相似文献   

14.
丽江地我位于滇西北高山峡谷地区。该区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多样,空间结构规律性强;(2)以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冷,寒凉山区;(3)陡坡土地多;(4)水资源丰富。但难以开发利用;(5)土地资源总体质量较差。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1)利用方式多样,以林业用为主。但利用水平和产值偏低;(2)农业用地效益较低,差异大;(3)旱地多,陡坡地多,土地退化逐步扩大。耕地总体质量偏。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市农地资源调查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章分析了2007—2016年10年来鄂尔多斯市农地数量变化情况,同时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入手,对此期间内鄂尔多斯市农地资源利用效益进行测度。[方法]建立鄂尔多斯市农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测算。[结果]鄂尔多斯市农地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4种类型,占比分别为2.97%、16.23%、43.81%和31.86%;2007—2016年鄂尔多斯市农地数量逐年上升,以园地增长面积最大,耕地增长面积最小,形成以草地、园地为主,林地、耕地为辅的分布特征;10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呈上升趋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升幅度大于生态效益,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优于生态效益;除社会效益外,鄂尔多斯市农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于2012年皆处于"低谷期",但综合效益整体处于上升态势,4种效益上升斜率逐渐趋于一致,农地利用效益步入稳定上升阶段。[结论]鄂尔多斯市农地利用效率逐渐趋于协调稳定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究花江示范区景观破碎化的时空动态特征。[方法]研究基于2000—2017年5期时间序列影像获得的一级景观类型的土地覆盖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景观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景观破碎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聚集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花江示范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在时间跨度上呈缓解趋势,但整体上仍以中度和高度等级为主,其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50%以上,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区域差异,中度等级在各个村组都有较多分布,高度等级主要集中分布在峡谷村、查尔岩村和银洞湾村。(2)花江示范区景观破碎化空间分布聚集现象显著,其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两极化不断增强,且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异质性及复杂性增高。(3)脆弱的喀斯特环境及人类活动强度成为景观破碎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分布区的景观破碎化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而大部分仍处于较低水平,石漠化治理措施力度还远远不够。[结论]研究结果为花江示范区景观格局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研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对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化进行空间聚集演变分析,研究表明,其在景观空间相关性研究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