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文化、主题等项目对园林景观规划环节造成的影响和意义进行阐述,从而归纳了现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探究在实际的园林景观规划环节主题和文化应用的原则,以期为我国未来园林景观规划中主体和文化的实际应用添加助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沟通式规划理论在我国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应用,从规划主体、规划师的角色转变和规划程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说明沟通式规划在塌陷区规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参与式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为全国即将展开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尤其是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新的技术方法.研究方法:参与式规划方法.研究结果:以参与式规划方法在江西省黄岭小流域的应用为例,探讨了参与式规划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结论:参与式规划方法有利于规划方案编制的科学、合理和易被公众接受,也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肖笃宁(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1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两个规划系统之间的交叉规划,具体来说是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整个地域的范围、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统筹的角度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宏观...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工作 ,提高规划决策和实施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从系统建设内容、建设原则、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阐述了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 ,并提出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框架及功能结构和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以及系统应用实现途径等。  相似文献   

6.
县域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作者近年来在编制县域农业发展规划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简要地介绍了编制县域农业发展规划的作用、意义、编制方法及如何应用规划,该文对编制规划问题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县域农业发展规划为发展县域经济服务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实用主义是西方盛行的一种哲学思想,在规划领域主要观点是强调规划的实践性、规范性和渐进性,核心是实现规划的实用性。以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规划为例,详细介绍实用主义规划理论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丰富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基础,同时根据规划编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减少湿地旅游开发中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改变"先破坏,后修复"的传统旅游规划弊端,文章将反规划方法应用于湿地旅游规划中,旨在建立有利于湿地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控制指标体系。[方法]运用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湿地旅游生态规划控制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构建,计算指标权重并排序,并据此提出重点控制指标指导湿地旅游规划。[结果]利用上述方法,筛选了生物、水系、生态景观、社会作为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准则层并筛选了15个指标层,得到了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权值排序图,并将其应用到湿地旅游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设计等旅游规划具体环节中去。[结论]本着"优先控制"的原则,对湿地旅游规划中优先控制指标进行了筛选,构建了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反规划方法应用于湿地旅游规划中,既利于维护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安全,又是对湿地旅游规划方法途径的创新,也是对反规划方法的应用范围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FAO土地利用规划指南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介绍FAO出版的<土地利用规划指南>中规划的空间体系、编制的步骤和方法,并提出对中国的借鉴.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介绍方法.研究结果:中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应加强土地评价,建立规划的空间体系,重视规划的实施和监测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结论:借鉴国际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10.
规划评估是规划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我国规划评估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文章着重对规划评估内涵、类型和原则进行了阐述,深入剖析了规划评估方法选取、指标筛选程序及其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评估为例,尝试性探究层次分析法在重大工程项目评估中的应用,并对规划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相关规划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的影响效应与内在机制,以期从环境政策的角度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考虑地区与时间特征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该促进效应为1.16%。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首先,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具有促进作用,并表现为第一、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和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其次,低碳城市建设所引致的城市创新能力的增强,通过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提升效应。研究结论:应通过持续推进低碳试点政策改革、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引导产业转型、鼓励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措施促进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述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1997-2007年的土地变更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和洛伦茨系数、绘制洛伦茨曲线,揭示城市圈绿色空间数量变化和空间结构变化的特征。结果显示,绿色空间的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其中,耕地、园地、牧草地、荒草地逐年减少,牧草地变化幅度最大,分布最不均衡。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绿色空间的调控对策,为武汉城市圈建设生态城市群、构建"两型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究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研究方法:PSM-DID,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从机制分析来看,工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水平提升是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助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相较于创新水平提升,工业结构优化在标准地土地出让模式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现状,通过持续推行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引导工业结构优化转型、鼓励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先进技术引进等措施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耕地不仅具有食物生产功能,而且具有生态与景观功能。大都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将基本农田作为绿色隔离带,以有效地阻止城市“摊大饼”,实现城市空间规划;同时,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国家耕地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BM-DEA模型,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研究结果:(1)无论是系统GMM还是差分GMM,土地出让市场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系数也均显著为正,但后者的作用程度要明显大于前者;(2)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负,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土地出让市场化总体上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从作用机制来看,土地出让市场化导致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反向发展,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正向发展,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提升作用。鉴于此,提出:(1)地方政府应继续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制度改革;(2)政府应适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更加重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引起我国耕地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中小城市是我国行政区体系中重要的战略节点,是我国未来城市化建设的主战场,在改革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中小城市土地利用中也存在着区域间城镇和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对城乡交接带的土地利用失控,城市建设犹如摊煎饼等问题,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develops a dynamic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DMOP) approach to handle problems of optimiz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uncertainty typified by multiple goals and dynamic subsystems. The proposed approach seamlessly integrates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fuzzy set theory, and system dynamics tools to conduct optimal land use planning in dynamic and complex environmental systems. Based on the DMOP approach, this study constructs an interactive dynamic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model, investigat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and use and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and incorporates the preferences of decision makers using a compromise index. A case study from Taiwan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odeling framework can accommodate more complete information, allowing improvements to be made in strategic planning for land use.  相似文献   

18.
Cities globally have incorpor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their planning, and led the way in responding to the world’s ecological crisis by “going green”.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is considered as the key to urban sustainability progress, not only environmentally, but also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However, previous research rarely considers the latter two dimensions together. This study therefore joins the sustainability discussion from a new perspective, in particular the debate concerning the value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whether and how they contribute to the variegated sustainability agenda? Based on data for 76,595 residential housing units in New York City, measuring the economic gains and equity losses from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reveals a paradox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er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are seldom compatible, tending to involve a trade-off of some kind. In respons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use can represent a step towards multifaceted aspects of sustainability, with the provision of numerous small green areas that are “affordable and accessible” throughout the city being a more appropriate policy agenda than a few vast parks. Such a policy approach, it is argued, will provide a ‘win-win’ situation in terms of simultaneously contributing to both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the social justice of sustainability. This research also provided evidence for the institutional-driven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on how to learn from western experiences on planning land use patterns that are sustainable for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安全规划的框架下,加入产业安全规划的内容,与土地利用安全规划相互融合,创新的开展产业功能区用地评价对发现产业功能区土地安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城市安全、规划框架、土地利用及产业发展,将产业功能区作为城市安全的关键所在,以武汉市光谷生物城为例,构建产业功能区土地利用安全评价的方法、体系和模型。结果显示:光谷生物城土地利用安全方面存在绿地及防护用地偏少、抗灾减灾服务用地预留不足、建筑布局未满足风险防控要求等问题。建议应首先安排高水平科研机构用地,其次优先安排专业服务机构用地,最后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安全用地选择。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城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及其边际作用空间变化性及各因素边际作用大小空间分布状况,为城市土地科学管理提供帮助。研究方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结果:(1)地铁站点、商业网点、水景观、绿地公园对住宅地均价的边际影响能力的空间变化性强,高等学校、医院等其他因素边际作用的空间变化性较弱;(2)容积率住宅地价边际增值能力高于其他因素,各因素在具体不同地块上边际作用能力高低不同。研究结论: GWR模型可以改进传统空间回归方法,可对城市地价影响因素边际价格作用空间变化性进行良好的估计;住宅土地价格对快速交通、商服条件及自然景观因素较为敏感,反映主城区人们对住宅便捷性及休憩性呈强偏好;容积率边际增值能力空间变化弱与土地的住宅性用途有关,但容积率始终是边际增值能力最高的因素; GIS良好的输出图像可视化技术能够指导相关部门调控具体地块的主要规划因素,促进城市土地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