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中共中央鉴于东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立即派出大批干部和主力部队分期分批进入东北,建立了东北解放区。为了把东北建设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我党在战争环境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进行农业技术试验,发展农业教育,推行农业技术改良,使东北解放区的农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以其雄厚的农业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东北解放区在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当今的农业现代化事业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鉴于目前学术界有关解放区农业改良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利用有关档案文献资料,对东北解放区的农业改良情况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农业史》──填补空白的区域农史著作东北农史研究向称薄弱,我国农史著述中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反映很少。最近,吉林文史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一部大型区域农史专著──《中国东北农业史》,全书60万字,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从7600年前至1949年东北...  相似文献   

3.
陈九如 《中国农史》2001,20(4):45-49
1885年至1891年是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抚台时期,此间,刘铭大力兴办近代化事业,农业开发是台湾近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农业开发的三大政策、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对台湾近代农业开发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是我国优质粳稻主产区。近代东北地区水稻从无到有,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东北地区水稻是在清朝持续长达200多年封禁之后,在关内移民为主的旱田农业开发基础之上,由拥有寒地稻作经验的朝鲜移民移居东北过程中传入并主要由其直接耕作的。同时因水稻也是日本在东北地区重点投资经营的作物,其传入过程突显着复杂的政治、社会、民族等各种矛盾和冲突,对传统东北农业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该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层揭示我国东北地区农业近代化的特色,将我国朝鲜族形成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对农业综合开发走好“八高”新路的探讨戴文杰赵凤林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综合开发,从198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农业综合开发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  相似文献   

6.
向安强 《中国农史》1999,18(2):51-60
在台湾历史上,稻作和蔗糖生产并称为“台湾经济的两大支柱”,享有极高的声誉,台湾素有“米仓”之称,是我国主要产米区之一,本文对远古至清初的台湾原始稻作农业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台湾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直至明末清初,台湾土著仍然生活在一种独具特色的原始社会之中,台湾稻作农业至迟始于新石器时代中期;17世纪初中载体只治台,既奖励大陆汉人移民开垦土地,又教化蒙昧土著使其从事定居农耕,是为台湾稻作的发展时期;继之,郑成功入台,采取“寓兵于农”政策,积极开垦荒地,始奠定台湾稻作农业发展打杂基;清朝前期,台湾稻作进一步发展,但台湾番族的稻作形态仍较原始,耕作技术比较落后,特别是其中的“野番”和“生番”,稻作农业或无或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历史上,稻作和蔗糖生产并称为“台湾经济的两大支柱”,享有极高的声誉。台湾素有“米仑”之称,是我国主要产米区之一。本文对远古至清初的台湾原始稻作农业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台湾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直至明末清初,台湾土著仍然生活在一种独具特色的原始社会之中。台湾稻作农业至迟始于新石器时代中期;17世纪初叶,荷人治台,既奖励大陆汉人移民开垦土地,又教化蒙昧土著,使其从事定居农耕,是为台湾稻作的发展时期;继之,郑成功入台,采取“寓兵于农”政策,积极开垦荒地,始奠定台湾稻作农业发展的根基;清朝前期,台湾稻作进一步发展,但台湾番族的稻作形态仍较原始,耕作技术比较落后,特别是其中的“野番”和“生番”,稻作农业或无或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传统农业时期的“禁杀牛”不仅是一项农业制度,也是基于整体主义视角的长期性国家治理方略。通过制度史梳理可以发现,“禁杀牛”最早起源于周礼,并随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发展。演进中,“禁杀牛”制度经历了孕育、形成、强化、完善、成熟五个历史阶段。纵观整个传统农业时期,“禁杀牛”制度具有礼法合一性、连贯完整性、普遍入罪性、伦理变通性等特征。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禁杀牛”具有多重价值。农业经济层面,“禁杀牛”有利于实现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保护,推动生产力发展。国家治理视阈下“,禁杀牛”对维护等级与宗法制度、稳定社会治安、巩固边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龙井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龙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4年10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4年10月到1989年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并把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围绕山区资源的综合发展,逐步走出了具有延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确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用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的观念及方法发展农业,从抓生产转向抓产业,开始形成面向市场、突出区域特色的“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到2003年农业生产实现粮食总产量66390吨。农业总产值19923万元,利税65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48元。  相似文献   

10.
(选自1981年至1982年部分报刊)农业史中国为世界最大的栽培植物起源地 王应琪许昌师专学报(社科)19911论抗战期间后方农业的发展 吴伟华近代史研究19911秦汉自南朝时期甫方农业经济的开发 吴刚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19911清代齐齐哈尔农业发展与自然制约因素 王英利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11秦汉时期锤、石、解异同辨 周国林华中师大学报(哲社)19913东北松辽平原农业生产史初探 李明发中国农史19913魏晋南北朝时期粮食亩产的估计 周国林中国农史19913古代关中劳动生产率考 杨贵中国农史19913中国史前农业发生原因试说 刘兴林中国农史19913海关报告…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特征,开始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历史阶段。现代畜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几个重大问题的再认识张效仁(一)新疆的农业综合开发从1988年拉开序幕以来,经过八年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现已经由分散开发发展到按区域成片开发;由单纯的水土开发发展到综合开发;由单项开发发展到工程配套开发;由传统分散管理发展到系统项...  相似文献   

13.
绿洲农业开发与楼兰中国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 《中国农史》2001,20(1):16-26
楼兰地区的植被和气候是自第四纪地质时期继承下来的,并且逐渐趋于稳定。但在做作业历史时期,楼兰古国却从一个繁荣的绿洲变成了不可逾越的荒漠,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绿洲农业的开发。本文以楼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对战争胁迫下楼兰古国和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西汉至唐朝绿洲农业的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论了荒漠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建立了“绿洲放心弃周期”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第一期论明未清初嘉湖地区经营式农场 高产的主要原因··············,……罗仑论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其变 化特征···························……郑庆平太湖地区的传统农业及其现代化……王达传统农业的概念、对象和作用···……王星尤农业文化一一农史研究的新视牙……王利华试论宋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杨贵清代华北的农业经营与社会构造 ”“”‘”””’‘””·····……(日)足立启二东吴屯田与农田水利开发·········……汪家伦耕层土壤虚实说之探源与辫析 ’‘’‘.…  相似文献   

15.
郴州是湖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市,辖11个县(市),农业人口占81.45%。1996—2001年,该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发展趋势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7年,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初始阶段;第二阶段1998—1999年,为新的历史时期的中间阶段;第三阶段2000—2001年,为新的历史时期较为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支农贷款发展趋势有如下特点:特点一,支农贷款量大,逐阶段增加速度较快。标志着支农资金力度的投量总额,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而增加。1996—1997年,郴州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年均基数…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湖北国统区的农业改良与农村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凯希  张苹 《中国农史》1994,13(3):64-74
1937──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日寇的野蛮侵略打断了中国农业缓慢发展的历史进程,造成农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在经历1931、1935年二次特大洪水侵袭后刚刚得到短暂恢复的湖北农业重又跌入了深渊。为了响应抗战,缓解军粮民食之急需,湖北省政府迁至恩施后,对于发展战时农村经济给予了一定的重视。通过改良农业技术以增加生产,特别是增加粮食的生产,成为战时湖北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农村封建剥削关系依然存在,加上战事不断、天灾频仍,农民生活异常困苦,这些都阻碍了国统区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省内农业精华之区大半沦陷的情况下,国统区内非农业人口大量增加与农业负担能力之间不相平衡的矛盾日趋显露。随着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对农村剥削的不断加重,湖北国统区衣村经济日益陷于艰难之中。  相似文献   

17.
如何调动地方财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积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综合开发现行投入机制我国于 1 988年开始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 ,在初始阶段 ,就明确了开发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原则、使用范围和资金的管理内容等 ,提出“地方财政筹集的农业发展基金 ,作为国家安排的农业发展基金的配套资金”①。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政策虽然做了一些调整 ,但其基本精神没有改变 ,即凡经国家批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中央财政安排相应的资金 ,并要求地方财政、专项贷款、集体和群众自筹资金作相应的配套安排。 2 0 0 2年 ,我国对农业综合开发明确提出了“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② …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术年会纪要(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九九三年二月八日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农学会农业历史学会为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名称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九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  相似文献   

19.
(录自1987一1989年部分期于,l)农业史清前我国东北农史发展简史 杨家验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 4 47一54六朝时期江南的山墅 正藩等南充师院学报19874”明清时期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条件初探 张小清吉安师专学报1987 467一74抗日战争时期的南泥湾大生产 何程远天津师大学报1988 164一69论春秋战国时期农村公社的解体 姚政南充师院学报1988 1 97论论瑶族游耕的发展 胡起望云南社会科学1988 1 67一67明清时期浮梁的田亩数和亩产量 梁森泰江西大学学报约881的东南亚史前农作物驯化耕作与生态学 魏晓萍译古今农业1988 1 64一66畜力的使用及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省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阶段,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历史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增进农民福祉、建设和谐农村,必须要创新“三农”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坚持统筹城乡。以“三化”带“三农”,树立持续、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观,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农业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