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水霉病致病菌为水霉属和绵霉属中的真菌,繁殖适温13℃—18℃。在越冬期里,水霉病对鳖危害严重,尤其是稚、幼鳖,可造成死亡。特别对刚孵出两个月内的稚鳖,危害最为严重。 一、症状 病菌在鳖的体表、四肢、颈部等处都可繁殖。在鳖的伤口上病菌向外长出灰白色棉毛状菌丝,严重时大量繁殖寄生在整个鳖体表面,并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致使病鳖焦躁不安,负担沉重,食欲减退或拒食,最终消瘦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一、水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属)。水霉病实际是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受伤组织引起,水霉病游孢子伺机附着到受伤组织上并慢慢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受伤组织外,还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  相似文献   

3.
<正>1.病原: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科中许多种类寄生而引起的。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种。菌丝细长,多数分枝,少数不分枝,一端像根一样扎在鱼体的损伤处,大部分露出体表,长可达3cm,菌丝呈黑色,似柔软的棉絮状。扎入皮肤和肌肉内的菌丝,称为内  相似文献   

4.
<正>水霉病俗称白毛病,是能感染所有水产养殖动物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生基础条件是鱼体表受伤。流行适温范围为13-18℃。一、病原该病病原主要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一般由内外两种丝状的菌丝组成,菌丝为管状,为没有横隔的多核体。内菌丝像树根一样附着在水产动物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气温的降低,秋冬季节的到来,水温也不断降低。此时正是养鱼捕大留小的季节,也是水霉病开始流行季节,在拉网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如果鱼体受机械损伤,病原菌会乘虚而入引发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水绵病。病原体常见的种类为水霉和绵霉两属。此病从秋末开始至早春鱼类都易感染。一、症状鱼体受伤处长满白色或灰白色的水霉菌丝,如旧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食  相似文献   

6.
正(三)真菌性疾病水霉病【病原体】为水霉属(Saprolegnia)或绵霉属(Achlya)的一些种类。【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焦躁不安,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真菌感染皮肤时使皮肤长霉,俗称"生毛",肉眼可观察到棉絮状附着物;鱼卵感染水霉时,其外部着生有菌丝,看上去像有绒毛一样,严重者导致受精卵大量死亡。内菌丝如根样附着在鳜鱼体表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外菌丝伸出于组织之外。鳜鱼苗种因  相似文献   

7.
鱼类真菌和藻类病的诊断与防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水霉病水霉病几乎可见于各种鱼类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从鱼卵、鱼苗直到成鱼均可发生,不仅可以导致病鱼死亡,而且也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病原是多种水霉(Saprolegnia)和绵霉(Achlya)。【症状】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成绵毛状  相似文献   

8.
<正>水霉病是由水霉科多种真菌寄生而引起的,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属。此类霉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鱼体在一年四季都可能被感染,尤其是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易流行,在全国各养殖区均有流行。对于各种饲养鱼类,从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在霉菌刚刚寄生阶段,通过肉眼观察无任何异样,而当菌丝生长到肉眼可见的时候,证明菌丝已经侵入鱼体伤口,尤其是鳍条底部等无磷的部位,通常菌丝呈灰白色棉絮状,故又称此病为白毛病。被感染后鱼通常表现为急躁不安,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相互摩擦等现象,严重时患处肌肉逐渐腐烂,  相似文献   

9.
<正> 水霉病是由真菌性的水霉或绵霉侵入而引发的真菌性鱼病。黄鳝由于机械损伤或相互咬伤、敌害生物侵袭造成的伤口,被致霉菌的动孢子侵入,吸取皮肤的养份,迅速萌发,并向外长出菌丝,似棉花状,故又称“生毛”病,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  相似文献   

10.
<正>(三)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又称白毛病、肤霉病。【病原体】同丝水霉(Saprolegnia monoica Pringsheim,1858)曾在金鱼、锦鲤上发现。寄生水霉(S.parasitica parasitica Coker,1923),曾在金鱼、锦鲤体上和金鱼的卵上发现。【流行与危害】水霉是腐生性寄生物,专寄生在伤口和尸体上。鱼类患水霉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捕捉、搬运时  相似文献   

11.
<正>(三)水生藻菌性疾病1.草鱼水霉病草鱼水霉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据已有的资料,引起草鱼水霉病的病原体的种类隶属藻状菌纲(Phycomycetes)中的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和芽枝菌目(Blaslocladiales)。其中,水霉科(Saprolegniaceae)中的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和丝囊霉属(Aphanomyces)的种类最为常见,也是鱼卵孵化,鱼类培育和成鱼养殖中主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正>一、水霉病概述病原:水霉为真菌,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种类。症状: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状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  相似文献   

13.
<正>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是由水霉科中的水霉和绵霉感染所引起的,多发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当水温低于20℃时易感染此病,其繁殖适温为13-18℃。1、水霉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秋去冬来,鱼类越冬期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水霉病等疾病在低温下易发生和流行。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久治不愈,会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水霉病必须提前防治的。现在谈谈冬季鱼类水霉病的防治措施。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上共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机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往往寄生在伤口  相似文献   

15.
水霉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冬季水产养殖中,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冬季是水霉病的高发季,主要影响鲤、鲫等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为了保证养殖户鱼塘中的鱼健康过冬,避免患上水霉病,现就水霉病的病原、流行情况以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介绍,并介绍其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1病原目前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属于水霉  相似文献   

16.
<正> 众所周知,我国鳖类动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中华鳖(Trionys Sinensis),近几年来,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对象,多数也是中华鳖。中华鳖的背甲都是具肋板8对。作者曾经仔细观察了中华鳖42个背甲骨骼,全部恒定具8对肋板,而且没有构造上显著的变异。然而,在湖南省境内却出产一种鳖,外形与中华鳖非常相似,成鳖体型大小亦相差不多(当地有经验的捕鳖或养鳖能手,能够加以辨认)。其主要特征是具肋板9对,比中华鳖多了1对。因此,湖南当地群众称它为九肋鳖。我国历史上就  相似文献   

17.
正(三)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病原体】水霉属(Saprolegnia sp.)或绵霉属(Achlya sp.)的种类。【流行与危害】水霉在5~26℃均能繁殖,最适繁殖水温为13~18℃,流行于冬春两季,夏后水温在25℃以上较少发病。该病一般为慢性,不易引起批量死亡,但被感染的鱼恢复慢,规格较小的鱼引起的死亡率高。【症状及病理变化】感染初期,肉眼难以看到症状,随着菌丝在伤口处繁殖,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中华鳖养殖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中华鳖养殖产量由1993年的4400吨发展到2013年的34.37万吨,各地养鳖的热情不减。苗种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中华鳖苗种生产量约占所需放养量的一半左右,缺口依然较大,成规模的鳖养殖场一般进行自繁自养,在苗种的引进上也按照各自的认识进行引种开发,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对我国中华鳖种质的优劣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我国鳖类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和斑鳖,后两种品种数量很少,中华鳖是我国目前养殖的主要种类,因我国南北东西之间气候差异,各地域之间出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主要从真菌疾病、寄生虫疾病、细菌引起的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以及常见敌害等五个方面对这一情况进行论述。1.真菌疾病1.1水霉病由水霉和绵霉引起,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为流行季节。低温或将鱼移入越冬池时造成鱼体损伤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症状为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絮状,寄生部位充血。防治方法:①放养罗非鱼前,越冬池应进行严格消毒,一般每亩用生石灰20kg消毒;②越冬期,池内水温须保持在20℃以上;③发病时,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我国甲鱼市场的发展概况 我国养殖的甲鱼主要品种为中华鳖,是我国独特的优良鳖种。长期以来,中华鳖的驯养和人工孵化技术不过关,鳖价始终居高不下,价格最高达到每公斤千元以上,一度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