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演进趋势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有利于厘清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生态宜居发展水平的内在机理,对于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并结合非参数估计中的Kernel (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考察。进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考察了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地区差距。[结果](1)大西北、黄河中游以及西南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两极或多极分化趋势明显;(2)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地区差距,但总体上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3)对于地区内部而言,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最大,大西北地区的差距最小;就地区之间来说,东北与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最大,大西北与西南地区间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较大,西南与长江中游地区间的最小;贡献率结果显示,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始终大于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地区间差距成为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结论]未来乡村振兴对于生态宜居的建设在关注地区内部差异的同时,更应致力于寻求区域间差异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成果的保护、后续管理及产业化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以赣中地区的峡江县为例,就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中的杨梅鲜果销售、林果休闲结合及加工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对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农产品原料的类型将农产品加工业进行重新归类,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在东、中、西及东北的分布,以及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此外,使用集中度、空间基尼指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方法,该文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占全国的比例明显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改变;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以及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呈现集聚态势,而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以及棉麻、木材、烟叶等非食用农产品加工分布较为分散,向产地集中的趋势不明显;农产品加工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但糖料加工、茶叶加工、蛋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棉麻加工、橡胶制品产业集聚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主要自然生态问题均集中在大西北草原地区,如干旱、水蚀、风蚀、草原退化与荒漠化、盐碱化等。在这里,不是森林而是草被才是理想的生态屏障,它既保护了大西北的土地,又是我国东部精华地区的屏障。从国家战略上应恢复草被、建设新牧区。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沂南县按照"特色、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打造五大工程,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特色突出现代农业新格局。打造示范园区建设工程按照沂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总体规划,立足"优质粮油、有机蔬菜、环保养殖、生态林果、高效烤烟和现代渔业"六大主导产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地区增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测定、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食品加工业增长的影响因素,探索了专业化、区位商、效益与各地区食品加工业增长的关系。本研究发现,从各地区食品加工业的总要素生产率及其区位优势的比较来看,虽然东部地区比不上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由于东部地区食品加工业在产销组织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部地区在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仍将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疆兵团特色林果产业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宽松的政策优势,其生产规模迅猛增加,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促进团场农工增收的作用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兵团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现状,从而找出目前新疆兵团特色林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目前新疆兵团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从生产、加工和销售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兵团特色林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扬州市沿京杭大运河地区和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沿岸地区,是江苏粮油、蔬菜、林木、畜禽、水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沿河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体系,具备了加快发展大规模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林果产业发展状况及增收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林果重点县进行典型调查和42个县(市、区)、4200个农户林果产业收入的专项调查,指出河北林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果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林板加工业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在了解其林果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林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情况,指出林果业收入构成日趋多样化,收入结构有所优化;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增收空间得到扩展;受林业生产任务调整的影响,林业纯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林果业增收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源禀赋差异、产业化经营规模、林果产品外向度、政策调整约束等。林果业增收潜力极大,表现在政策、技术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林果优势产业带形成,质量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  相似文献   

10.
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具有“太湖之滨,林果之乡”的美誉和“大浮绿色果品特产、环湖景观生态特色、观光旅游休闲特佳”的观光农业发展优势。度假区环抱迅速发展中的无锡新城区。山林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8.5%,盛产杨梅、醉李、水蜜桃、柑桔、枇杷、葡萄、银杏等果品。林果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环太湖岸线27公里,湖光山色,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11.
新疆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十一五”以来,新疆全面、协调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打造六大农业产业优势取得明显成效.本文通过引用《新疆统计年鉴》、《新疆调查年鉴》等数据,对新疆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并运用农产品专门化等几个指标对新疆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新疆的六大农业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正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26万亩,2017年全区常住人口66.0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24万人,森林覆盖率达56%,区域内林果、畜牧、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特色优势突出、规模效应明显。近年来,秦州区以产业兴旺为根本,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相似文献   

13.
要实特色现林果产品走出新疆,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必须大力推进林果产业由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基地建设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层次由林果产品初级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近年来,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全区年新增林果面积超过百万亩,形成铺天盖地发展之势。种植区域从过去的开荒地、边角地、房前屋后,开始在耕地上高速度、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以“优化提升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体化发展”为主线,突出发展有机农业、都市农业和循环农业,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三农”发展。1.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档次显著提升。突出林果、蔬菜、小杂粮、调味品、小麦、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5.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边缘地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与"中心区"形成了鲜明的中心--边缘区域格局."中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而"边缘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旅游产业,符合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起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生态农业、绿色特产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关系,能够充分利用川西边缘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依兰国有林场基本现状,分析国有林场生态地位和发展面临的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且林种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投入不足、机制不活,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体制定位不准等主要问题,提出了要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开发绿色矿产业,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大力开发旅游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主要自然生态麻烦大多集中在大西北草原地区,形成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如干旱、水蚀、风蚀、草原退化、盐碱化等。大面积草被既保护了大西北的土地,又是我国东部精华地区的屏障。从战略上,国家战略层面上要增加投入、努力恢复并建设好大西北草原。  相似文献   

18.
发展林果苗圃产业,能够实现生态保护和促进区域增收。林果苗圃产业发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显著关系,做好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十分必要。分析了林果苗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东台市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培育区域经济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呈现出3个60%的态势,即乡村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0%,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特种经济作物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60%。二是区域化特色基地规模扩大。已形成了东南片禽蛋、毛兔、韭菜,黄海线及以东地区山羊、经济林果、大棚西  相似文献   

20.
皖南地区特色小镇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特色产业不明确、小镇同质性现象严重品牌知名度不高、资金来源有限、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从三生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三生融合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关联性,并针对皖南地区特色小镇存在的资源、政策和区位优势,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角度提出皖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以期为皖南地区建设成特色产业为动力,绿色生态为引力,生活品质为目的的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