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统计数据计算,以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水平差异性,并对重庆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类型划分,以期对重庆市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11个市(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排位和分类,针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特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特征分析,认为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4个阶段。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较大,区域差异明显。重点分析了1998~2003年的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由圈层结构过渡到了地带性格局。空间格局主要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缩小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30年中,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的30个经济发达城市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文章在国内外学者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力研究的基础上,从30个城市的数据出发,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围绕城市群中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来探究城市群发展层次差距,并得出建设性的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群的健康协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湖南省各县级单元15年来三次产业产值和城镇化率数据,通过分析以掌握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文章运用变异系数、热点分析和相关系数等方法,计算各县级单元相关指标,利用ArcGIS10.2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1) 15年来全省三次产业产值县域间相对差异表现为第三产业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2) 15年来湖南省二三次产业产值均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全省总体格局变化不大,第一产业则表现为东北部、中部高,西部和南部低的特点;(3) 15年来城镇化水平热点主要位于各市辖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级市,全省二三产业产值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程度较高,且第二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最强。[结论]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县域间差异正逐步缩小,正逐步形成以长株潭地区为热点中心,岳阳、常德为次热点中心的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湖南省可以考虑以长株潭热点区和岳阳、常德次热点区为抓手,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带动冷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在近些年进步飞速,地位与产生的作用越发重要。地域分工的不断深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经济学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而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学重点的研究对象,也具有此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安徽16个地级市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2016年安徽各城市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正确评价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并对其进行分类,探索城市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从数理上验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社会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和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对比法和相关分析法,以湖南省为验证区域.将其与其他研究区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明显.同一项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作用程度不同;政策制度以及管理措施的引导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有着深刻的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农村居民点整理进程的决定因素;在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事物变化的影响因素时需认真考虑驱动因素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永川区青峰镇的胡豆平村、佛岩寺村、凌阁堂村、牌坊坝村和莲花石村的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16个与农户个体密切相关的因子对青峰镇所辖的五个村进行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村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胡豆平村综合得分最高,其经济发展水平最好;佛岩寺和凌阁堂村综合得分居中,经济条件一般;牌坊坝和莲花石村的综合得分最低,经济水平也是最差的。并在此基础上为提出缩小各村的经济差距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永川区青峰镇的胡豆平村、佛岩寺村、凌阁堂村、牌坊坝村和莲花石村的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16个与农户个体密切相关的因子对青峰镇所辖的五个村进行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村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胡豆平村综合得分最高,其经济发展水平最好;佛岩寺和凌阁堂村综合得分居中,经济条件一般;牌坊坝和莲花石村的综合得分最低,经济水平也是最差的。并在此基础上为提出缩小各村的经济差距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7个地级市为研究的地域单元,定量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等3个层面上阐述了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异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县级区域作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量度区域经济时间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1978-2009年来贵州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规律,同时,选取11个经济发展指标,运用主成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测度贵州82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根据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将其分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四...  相似文献   

12.
基于SPSS的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因子分析的教理统计方法,选取30项指标,对黑龙江省地级市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划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综合经济发展因素、工业发展因素、土地利用因素、人口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等5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到96.028%;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把黑龙江省划分为经济发达区、经济较发达区、经济欠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4种地域经济类型,较好地符合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地域差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并且有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分析65个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概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65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和经济落后地区4种经济发展类型,基于GIS软件,从地域的空间分布上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区域投资环境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得出湖南省投资环境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和经济因子是影响投资环境的主导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进行测度,研究近20年来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变化特征。方法 文章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重心分析、冷热点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1999—2017年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 (1)耕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区域差异性主要是由组间差异造成,其中湘南片区对组间差异的贡献率最大。(2)湖南省县域强度阶段性特征以上升为主要趋势,耕地开发强度空间分布不平衡,一级区和二级区主要分布于武陵、南岭和罗霄山脉等地势较高山区县域;三级区和四级区集中分布于中部往南北向延伸的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带。(3)耕地开发强度重心存在着从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空间波动较小。(4)冷热点区域整体呈现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的圈层结构分布形态,空间集聚格局相对稳定。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耕地开发强度管控政策和农业空间管控决策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县域图形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GIS的空间插值和叠置分析技术,对淮海经济区城镇及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镇、人口较为密集,出现了明显的城镇密集带和人口集聚中心;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明显,苏北、鲁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豫东和皖北地区;通过对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进行空间聚类,将其划分为4个类型区:苏北鲁南片区、鲁中片区、皖北周口片区、豫东鲁西南片区;在概括各类型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目的:对三生空间结构和格局的多维多尺度计量与演化特征分析有助于识别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中部典型省域湖北省作为案例地区,采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角图分析法剖析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1)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扩张明显,生态空间明显萎缩;(2)三类空间在多个尺度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在研究期内空间自相关指数有所下降,表明空间破碎度上升;(3)三生空间结构变动特征表现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比例提高、生态空间比例明显降低,但重点开发区、农业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变动幅度逐次下降。研究结论:应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政策基础上,加强空间管制措施,促进三生空间融合,并加强生态空间保护。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1年我国13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与其所在省份经济指标的相关分析、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引领效应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得出结论。(1)开发区引领效应指开发区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2)国家级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引领效应;(3)国家级开发区引领效应的综合得分近似服从正态分布;(4)东部开发区引领效应最强,其次为中部,再次为西部,然而其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