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涉及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周边社区、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公众等众多相关利益者,不同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及其对保护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尚勇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认为,只有理顺自然保护区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以人为本,考虑周边社区村寨、居民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就生态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半结构访谈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环境社区居民影响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探讨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圈"、"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住宿"、多元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改善利益分配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目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建设中,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政府、以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和以非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取向;指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主要冲突是:⑴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⑵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最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管理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与需求水平是影响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浙江和陕西两省农户微观层面调查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正在向商品能源转变,尽管薪柴依然是该地区能源消费的主体,但商品性能源(电力、液化气)比重正在逐步提高,能源消费具有明显的组合特征。(2)收入水平是影响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水平的主要因素,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能源阶梯"特征。(3)地区差异、家庭生产结构(养猪数量)和户主年龄等特征也对能源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还对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能源消费转换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准确评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周边社区农户生计水平风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对于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以及保障周边社区农户生计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陕西和四川2个省1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941户周边社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似不相关回归模型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综合评估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使周边社区农户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分别增加了4.2%和3.1%,对人口风险和经济风险影响不显著。具体而言,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使周边社区农户野生动物致害风险增加7.3%,土地被占风险增加了4.4%,资源利用受限风险增加了7.1%,移民搬迁风险增加了2.3%,失业及未找到工作风险增加了6.3%,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基准模型结论可靠。(2)自然保护区的设置显著增加了周边社区贫困农户的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分别为6.3%和3.7%,而对富裕的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不显著。(3)相较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农户政策风险的影响更大,分别为17.6%和8.3%。提出建议:一是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补偿政策,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社区实行以国家为补偿主体的"生态补偿"制度;二是鼓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开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参与生态旅游等非农产业,帮助农户实现生计转型,减轻其对自然资源依赖利用的压力。文章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自然保护区影响,同时分析了影响的异质性,具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以"走进自然,感觉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旅游日成时尚.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胜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前景良好.分析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旅游资源的永序利用,提出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合理开发、加强宣传和社区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的合理开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贵松  陈剑萍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5):273-276,295
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是一个新思路。本文对自然保护区开发森林旅游的意义、条件以及开展森林旅游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森林旅游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周边社区佛坪县、太白县、洋县和周至县的288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并评价森林资源功能指标体系,进而判断农户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偏好。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周边社区农户对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意识较强,对森林资源多种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意愿较弱。最后提出,通过社区共管等农户参与模式继续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推广节能燃料的使用,减少农户对薪柴的依赖性;周边社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营,不断开发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西部自然保护区社区贫困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已成为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经济贫困、人文贫困和知识贫困3个层面分析了西部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贫困状态,并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两方面论述了导致贫困的深层原因,以期对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认为生态旅游是中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最佳策略 ,简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涵义及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了其开发生态旅游的旅游资源条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原则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和谐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黑龙江省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和谐自然保护区构建进程与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呼中、扎龙、牡丹峰、三江4个保护区的和谐度得分分别为77.92、76.44、70.095和73.33分,说明4个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处于比较和谐的水平,无一达到完全和谐水平。根据测度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协调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打造和谐自然保护区示范区等对策建议,以推进黑龙江省和谐自然保护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王岐海 《林业经济》2012,(5):104-107
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生态型公共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需要从宏观及微观两个维度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宏观层面需要调整不同级次政府自然保护的职能,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同时明确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微观层面需要发挥管理机构、当地居民、市场主体及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中国自然保护区“封闭式”保护的演进逻辑,结合云南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封闭式”保护模式案例,讨论该地野生亚洲象肇事事件的成因。结果发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封闭式”保护模式为野生亚洲象保护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象群数量增多。但是,这种保护方式,一方面忽略了已有的人象相处模式,另一方面没有加入对亚洲象生存空间承载力的考量,进而造成了亚洲象食物来源减少、生存空间岛屿化等问题,导致亚洲象与周边社区冲突不断。因此,十分有必要重新审慎这种模式的不合理之处,探索“封闭式”保护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法律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的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法律制度,片面强调自然保护的一面,而漠视了土地经济功能的发挥和自然保护区土地的财产属性。政府因财政负担能力有限,将土地经营管理权授予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意味着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利用行政管理权、土地经营权集于一身的便利,追逐土地利益。法律所追求的自然保护目标难以实现,而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益并未服务于解决社区贫困问题,造成了社区与政府之间长期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从业人员工作情况的实地调查,经t检验和因子分析得出,工作评价集中在职业发展、生活需要和工作素质3个方面,并且随着从业人员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差异而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看,从业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自然保护区的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结合保护对象的特点和自然保护区土地分区管理措施、少数民族使用公共土地的习惯权利、社区共同管理等国外立法经验,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立法建议:确立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立法的指导思想;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机构来科学确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土地面积,划分土地类型,并对每一个自然保护区作出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生态保护对价关系,使三种土地利益在法律上获得平等保护;确保自然保护区内农民的生存权不受到侵犯。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牧民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生活水平低、生产资金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对保护区周边农牧民抽样问卷调查,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进行新兴农牧业发展等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处理好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讨论了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策略。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PEST分析模型,系统分析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层面的新变化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的机遇是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法治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保护区战略地位、区地协同、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优化、资金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理结构、管理机制、资源权属不捋顺、规划执行不到位、管理较为粗放、专业水平不高等;面临的挑战包括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可能带来重大改变。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区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保护区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保护区科学规划、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社区共管和生态经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和数字化保护区升级建设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