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以来,随着全国各地"阳光工程"的实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阳光工程"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未能够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队伍的长期、稳定与彻底性.对此,笔者从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合法权益与社会保障、完全转移协助和子女教育问题四个角度提出新的政府干预模式的构想,以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稳定、彻底地转移,促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逐年扩大。本文以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和转移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和障碍性因素,为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健全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在描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政府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秋菊  高萍 《农村经济》2005,(10):100-103
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诸多困难,其根本原因一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三是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侵犯农民工权益的事情经常发生,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解决西部“三农”问题的关键。鉴于西部农村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文章主要从存量剩余劳动力和增量剩余劳动力两个层面着手,分析了西部农村两类剩余劳动力的成因、特征及现状,提出了对西部农村存量剩余劳动力采取渐进性、阶梯式转移和对西部农村增量剩余劳动力采取前瞻性、开发式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柯楠 《农业经济》2008,(3):18-19
党的十七大,为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农村富强、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当前减少农民途径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许多困难,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站在理论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化解这些矛盾,是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构建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关系、机制与行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行为选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运行机制包括: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其动力机制,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其保障机制,政府投入的稳定增长是其补偿与激励机制。我国应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建立宏观经济与社会政策和制度支持体系,财政资金的投入与支持体系,以及征政管理和服务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问题成为影响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效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地区稳定发展的经济问题。本文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手,以西部地区现实状况为出发点,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当地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协调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叶玉琴 《农村经济》2007,(8):113-116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郊区517个已转移就业劳动力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了城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是二、三产业,农民文化素质低是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障碍;重点分析了广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特点与政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为例,分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退耕农户转产转业步伐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描述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基于时间序列模型,运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对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进行预测,并对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顺畅转移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的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滞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与现状入手,找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经济学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剖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大农业的投入、发展乡镇企业、完善剩余劳动力转移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发展产业集群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业类型和企业结构、集聚地域、社会网络特征和分工协作特征、地方根植性和产业的需求关联效应等方面阐述了产业集群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改革、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后退耕时期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1999~2014年省域面板数据,理论和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业产业结构和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上单位面积退耕还林成本差异明显,西部最高,时期上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退耕还林工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中粮经比扩大,对农业产值存在挤出效应,对牧业存在溢出效应,但影响效应较低;退耕还林工程倒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城镇化率。对后退耕时期提出政策建议: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强化标准的浮动性;加强政策宣传,注重自愿公平;引导产业调整和效益提升,促进农民再就业和持续增收;落实退耕林地产权保证,完善退耕对象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