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目的: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假设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界定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效率值由2008年Ep=0.90下降为2009年的Ep=0.71,再上升到2010年的Ep=0.82,但仍然显著低于2008年的效率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上升。研究结论:2008-2010年由于农用地资源无效投入大幅增加致使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降低,效率优化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需调整的投入、产出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地不断流转为城市用地,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探讨农地生态保育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农地流转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地抛荒问题——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占用土地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各地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加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本文以四川省为例,总结了当前农地抛荒的特点及原因,认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劣等地"的地租更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是城市化进程中农地抛荒的根本原因,建议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农地抛荒现象。  相似文献   

4.
美国日本农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农地资源的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的流转就存在了,政府也在一步步推出促进流转的政策措施,尽管近几年农地流转发展态势良好,但总的来说,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发生率仍然偏低,如何促进农地流转已成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重要课  相似文献   

5.
浅议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的农地不断转化为城市用地。农地城市流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 ,而在流转过程对生态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不可忽略。本文在探讨农地的生态保育功能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最后针对农地流转带来的环境问题 ,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推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大批蚕食农村土地,由此产生的农地流转法律规制能力低下的问题严重威胁农村居民的生存空间。研究阐述了农地流转之于农民生存权保障的意义;从农地流转中的地方政府行政权规制问题,农户与企业间利益冲突问题和农户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问题等方面揭示农地流转情对农民生存权的威胁及其根源;给出完善农地流转中的行政监督机制,创新农地流转中的组织运作机制和强化农地流转制度内在的社会保障功能社保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持续动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遭遇的人地矛盾要求农村土地通过有序流转来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研究阐述了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从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营操作问题、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制度保障问题等方面揭示了市化背景下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给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以维护农户合法权益,规范农地流转操作以保障流转有序进行和健全保障体系以支持农地流转战略落实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机制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农地城市流转是当今世界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透过这一现象,深入探讨农地城市流转的动因、内在机制,以及农地城市流转市场的构建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缓解城乡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城乡资源互补、经济融合,推动我国乡村城市化,具有重要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农地产权的市场化问题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的中心,但面临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的困境。笔者认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农民的土地情节,而是政府的农地流转抑制。流转抑制替代了农地产权市场的演化以及演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方式、定价机制、交易协调机制之间的适应性匹配。笔者认为,推动农地流转的关键是支持地方性的制度和创新,赋予农民自主交易权,尊重农地产权市场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已成为台州市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解决人多地少问题的重要途径。该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台州市农地流转现状和成效,总结了农地流转基本经验,找出了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发展阶段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分析是城市群建设中需要认清的首要问题。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生命周期和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对城市群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并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处于成长阶段的中期,城市群内城市化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基础设施水平、城镇体系结构、城市群内部联系水平与外部联系水平尚处于城市群发展阶段中的萌芽期与成长期,需要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来推进城市群的发展和演变,为吉林省内产业与人口的集聚提供支撑载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基本态势与调控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城市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面临着城市群内部产业合理分工、空间布局的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推动中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产业的聚集,经济的增长过程,而且还是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用地结构的调整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进行着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本文以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武汉市为例,运用土地区位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和聚集效益理论分析了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互动过程,探讨武汉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土地低效利用的原因,最后提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周边的农田被不断蚕食,城乡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该文综合考虑当前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并以郑州市丰乐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为例,试图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分析、都市农业思想的植入和规划内容的总结与整理,尝试建立一个与区域内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密切相关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转移、资本深化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户均资本投入增加,农业生产趋于资本深化,农地流转市场日渐活跃,过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少有提及资本深化是否及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本文首先建立了相关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说,进而使用CFPS数据进行检验,不仅估算资本深化对农地流转的直接影响,也分析劳动力转移如何通过资本深化间接改变农地流转。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地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的资本深化进程,资本对劳动力投入进行了替代,同时,资本深化显著提升了种粮大户的农地经营规模。如果将农地流转细分为转入与转出,资本深化促进了转入,但抑制了转出。本研究对于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提高农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快速城市化下基本农田的变化,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以2009年二调基本农田和2012年规划基本农田为基础数据,基于Arc GI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比长安区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增值收益对基本农田变化的影响。[结果](1)基本农田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下降;(2)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趋势,破碎化程度提高;(3)城市扩张的土地来源主要是增量土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由农地转化而来,基本农田被侵占明显,且沿主要道路和乡镇边界被侵占严重;(4)基本农田转变用途后的巨大增值空间是城市扩张的主要动机。[结论]城市扩张会导致大城市周边基本农田质量的下降,同时既要保基本农田数量又要保经济发展的矛盾迫使基本农田破碎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A strong link has been observed between urbanization processes and conversions of farmland to built-up land. Most previous research has addressed such conversion of farmland in relation to the expansion of larger cities. However, broader analysis of both rural and central areas is needed to increase the empirical basis for these claims. Based on GIS analysis of farmland conversions, this paper aims to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urban sprawl affects conversion of farmland. We find that most farmland in Norway is converted to built-up areas in relation to existing urban settlement areas. In line with population growth, urban areas in the most central municipalities experience the most significant urban sprawl and loss of farmland. Moreover, the remaining farmland is located in the same areas that already have converted the most. These areas also experience significant pressure for continued land take. Assuming current trends continue, future urban sprawl will pose great challenge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rmland in land-use planning. New research and policies are required to handle these challenges mor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城镇化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城镇化建设用地和耕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文章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与系统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仍是四川省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二是城镇化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三是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建设区域合理。而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2010~2012年四川省每年耕地面积减少2.8万hm~2。并提出合理规划土地规划,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体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提高人们耕地保护意识;提高土地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走向产业化等方面促进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判中原城市群城市化发展中产业非农化、人口与城市化土地非农化等多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性与时空演变特征,为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基于2006—2016年研究时段,评价中原城市群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沟壑协调性。[结果](1)从时序特征看,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和土地非农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总体下降、过程波动的变化趋势,其中2006年、2011年和2016年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57、053和055,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2)从空间特征看,中原城市群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耦合协调性空间格局经历了由环形到“T”字型再逐渐形成“三点”式的分布特征,空间差异明显。[结论]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应强化城市协同发展,增强引领示范作用; 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优化产业空间格局,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是未来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The delineation of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will safeguard the production baselin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securing easily appropriated, high-quality farmland surrounding urban areas, thereby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use of farmland (especially high-quality farmland surrounding urban areas) facing accelerated urban expansion. This study researched the delineation of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in a typical region undergoing rapid urbanization. By constructing a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model, farmland was classified into matrix, edge, and island farmlands in order to analyze farmland contiguity and fragmentation. Based on the indicator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plans related to farmland,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a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farmland produ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land spatial contiguity and highly efficient productivity, a delineation model for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was proposed to delimit the permanent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boundaries for high-quality farmland around urban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matrix and edge farmlands can intuitively display farmland contiguity characteristics; (2) comprehensive farmland productivi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farmland spatial patterns,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and policy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nd (3) there was a high degree of spatial overlap between contiguous and highly productive farmland. The model took both comprehensive farmland productivity and spatial clustering into consideration in order to delineate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which is a beneficial factor in protecting farmland quality and safeguarding sustainable farmland utilization. It can also be used as a control line to limit urban sprawl, guide urban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rban land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