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暴发性出血病是近年来池塘养殖中最为广泛流行、危害最大、传染最快、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去年我场一养殖户陆建新鱼虾蟹混养池发生鲫鱼、白鲢暴发性出血病。并进行了快速及时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该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具体症状和  相似文献   

2.
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弧菌等感染引起的流行性细菌病。该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来得快,对症治疗去得也快。  相似文献   

3.
<正>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弧菌等感染引起的流行性细菌病。该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来得快,对症治疗去得也快。  相似文献   

4.
正6.烂鳃病【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等。【流行与危害】在春季该病流行季节以前,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在该病流行季节,病鳅在水中不断散布病原菌,感染是鱼体与病原直接接触引起的。当鳃受损(如被寄生虫寄生,或受机械损伤等)后特别容  相似文献   

5.
<正> 云斑鮰,又称褐首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我区许多农民纷纷引进养殖。2002年,暴发了出血性腐败症,损失很大,挫伤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把该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 二、流行情况 该病流行水温10℃—36℃,尤其在高温季节,水温28℃以上最为流行。发病快,疗程长,易出现反复、感染率高,死亡率更高。城关镇一养殖户的1.5亩池塘,7月27日  相似文献   

6.
1、病原:病原体分三类:(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嗜水气单胞菌;(3)弧菌等革兰氏阳性菌。2、症状:病鱼体外全身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红色腹水,严重贫血,肝、脾、肾肿大,有的鲆鳞片竖起,肛门处拖粘液便,症状表现多样化,有的甚至肉眼看不见明显症状就死亡,呈超急性感染。3、流行情况:上述菌为温水型细菌,从5月—10月份发病,水温在9—36℃之间,水温28℃左右发病最为严重。尤以老鱼塘为甚,主要危害鲫、鲂(鳊)、鲢、鳙鱼类,也危害草、鲤等鱼类。该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死亡率为10?%,发病严重的可达…  相似文献   

7.
正一、肠炎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症状蟹摄食不振,行动缓慢,轻圧肛门,可见黄色黏液流出。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防治方法投喂新鲜饲料,治疗时外用溴氯海因全池泼洒1次,并在饲料中拌入内服药,每天一次,连续3天。(二)颤抖病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病毒等症状蟹:行动和摄食缓慢、精神不振;发病后期,蟹趴在岸边水草上,失去摄食能力,浑身发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我县养鱼户频频报道鱼类发生细菌性败血病(又称暴发性出血病),尤其是小水库养殖鱼类发病普遍。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总结了部分鱼病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共同学习。一、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菌及致病条件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多种病原菌。报  相似文献   

9.
<正>白板病来势猛,病程长,死亡率高,是我国近年来危害较大的鳖病之一,一旦暴发很难控制,特别是春季温室鳖种转出外塘养殖发病占到全年发病率80%以上,笔者认为,抓住平时预防与早期确诊治疗是控制白板病的关键。一、发病原因白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环境恶化、突变,超出鳖的应激调节防御能力,病原趁虚而入所致;正常养殖环境被突然打破是诱发白板病的主要因素,远距离大温差运输、大温差环境转移、饲料质量突变等都可能造成白板病的发生;病原为假单胞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0.
<正>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出血病、败血症,是由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等病菌在不同时期感染发病,己成为多发常见病。该病具有病症复杂(表现为内脏和体表充血或无明显症状)、流行期长(6~9月)、危害鱼类  相似文献   

11.
正在常规的草鱼养殖过程中,草鱼"老三病"一直困扰着大家,那么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今草鱼养殖中的"老三病"。一、草鱼"老三病"及病原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称为草鱼"老三病"。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细菌性肠炎,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二、流行特点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均发  相似文献   

12.
<正>3、暴发性出血病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亦叫"细菌性败血症"。该病原主要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主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病鱼多表现为不吃食、在池中不动、溜边慢游等,最后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国南方山区养鱼中,常常发生白鲢、鲫鱼、鳊鲂暴发性鱼病。早在90年代初,该病就已在我国主要养鱼地区广泛流行。该病病原据淡水渔业中心鱼病组(1991)报告为嗜水气单孢菌(Aeromonashydrophila),其特点是产生溶血毒素和细胞  相似文献   

14.
<正>细菌性出血病又称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等,名称尚末统一。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斑点气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病源引起的,此类菌主要侵害鲤、鲫、鲢、鳙、鳊等淡水鱼类,是一种急性、爆发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地区广,流行时间长,造成危害大,是目前对淡水养殖场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15.
病原:病原体共分三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嗜水气单胞菌;(3)弧菌等革兰氏阳性干菌。  相似文献   

16.
<正>暴发性出血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水产养殖史上危害鱼类种类最多、范围最广、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世界性传染病,该病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如出血性腹水  相似文献   

17.
1、病原鮰爱德华氏菌2、流行特点该病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大面积爆发,时间跨度长,3月到12月均可发病,水温在24-28℃的条件下流行,每年的5-6月份和9-10月份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在24-28℃的温度范围以外,也可能发生,但其死亡率低,而且多为慢性状态;其他环境因素(水质、有机物成分、饲养密度和环境压力)都会影响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正>该病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5~10月为高发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给草鱼养殖带来了极大损失。1.流行特点①对不同阶段的草鱼皆可发生,从当年秒钟到3龄草鱼皆可发生,尤其以"白露"前后的苗种和6~8月份的二龄草鱼更易发病;②最适流行发病水温为20-30℃,每年6-8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③当环境恶化(氨氮、亚硝酸盐、pH、硫化氢等超标)、溶氧低、水温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现将养殖鳖常见疾病汇总如下:1.红脖子病病原: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也有认为是一种弹状病毒或甲鱼虹彩病病毒或是病毒与细菌共同感染引起。此病流行温度在18℃以上,对于刚度过冬眠期的鳖来说,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多,体质下降,抵抗力变弱,再加上水质恶化从而使嗜水气单胞菌侵入体内,极易感染此病。  相似文献   

20.
<正>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此病的名称较多,有叫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也有叫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病等。其病原体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和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