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在淡水养鱼过程中,由于残饵、排泄物及水生动植物死亡等,会产生大量有机物质,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大量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养殖水体可能造成污染,对鱼类的生长造成危害甚至引发疾病。通过在池塘中设置浮动草床,草床上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硫化氢、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养殖水环境起到净化和优化作用,减少废水排放和水生生物病害发生,再通过其他方法的配合,使用多元化调控技术,起到有效调节水质的作用。一、浮动草床的作用1.增加经济收入。通过在淡水养殖池塘中设置浮动草床,草床上种植水生经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渔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池塘单位水体的鱼载力大大提高,投饲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造成水体中的N、P含量不断累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池塘水质恶化日益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水华"现象,已成为制约渔业生产力和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池塘水体修复的生态技术发展很快,其中浮床植物系统是一种比较新的水体原位修复和控制技术。它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后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中,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和吸附作用,消减富集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  相似文献   

3.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冰下水温低(约为1℃—3℃),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作为越冬池塘溶解氧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渔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池塘单位水体的鱼载力大大提高,投饲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造成水体中的N、P含量不断累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池塘水质恶化日益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水华"现象,已成为制约渔业生产力和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池塘水体修复的生态技术发展很快,其中浮床植物系统是一种比较新的水体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获得池塘养鱼高产,实行混养密放后,投饵施肥多,密集的鱼类和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好气性细菌等呼吸以及它们排泄的粪便和其它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随着气温升高和鱼类的生长,这样的池塘往往容易出现水中氧气不足。当缺氧严重,鱼类浮向水面呼吸,此时,如不及  相似文献   

6.
<正> 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可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因此,现将养殖池塘中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简介如下。 一、害藻危害及防除 1.水绵、双星藻、转板藻(俗称青泥)多在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水中,故也称沉水性丝状植物。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往往被缠绕而死。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对光能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  相似文献   

7.
正精养草鱼的池塘在投入饲料中的氮(N)、磷(P)仅20%-30%被鱼利用,大量的营养物质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水体和底泥中,加速了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进而影响鱼类生长,引发病害,用药增加,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等质量安全问题。"鱼-菜"共生技术,利用生物浮床在水面上种植蔬菜,通过蔬菜根系对养殖水体中营养物的吸附、吸收与转换,并以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搞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造成养殖水体被污染,造成损失。有害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有毒物质主要包括有机农药、氰化物、酚、砷、汞及其化合物和重金属等,这些毒物含量很低就可将鱼虾毒死。二、植物营养物指氮、磷、钾等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其能促使池塘中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并能使水体缺氧,引起鱼类死亡。所以,池塘施肥要合理才对鱼有益。三、耗氧废弃物包括能被生物分解的天然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盐、氨等。这些物质在水中氧化时,大量消耗水中溶氧,致使水体缺氧,恶化水质,造成鱼类死亡。四、油类物质…  相似文献   

9.
<正>夏季是鱼类生长旺盛的季节,针对夏季池塘水质特殊性,掌握正确的施肥技术,成了鱼池增产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由于掌握了夏季施肥技术,河北冀州市的水产养殖效益有了明显增加。一、夏季池水的特点1.有效氮增高六、七、八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饵,鱼类摄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五、河道、湖泊生态治理技术与方法河道、湖泊的生态治理主要是靠营造水域全生态系统,使水体产生自净的效果。当河道、湖泊的水质已经被严重污染时,还必须采取一些辅助手段,先将水体的透明度提高到水生植物能够生长的要求,再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或修复,进而完善全生态系统。辅助的方法有:设置生态浮床、构建多功能净水生态漂浮湿地、生物灭藻等。  相似文献   

11.
<正>"水华水"是指水中某些种类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在水中或水面形成带状、云状等各种形状的华丽群体的水质,往往出现在人工养殖的鱼塘或某些天然静水水域中。由于"水华"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水环境的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它对鱼类生长、生存的影响与危害,加上"水华"有"看得清、捞得到、易鉴别"等特点,因而在池塘养鱼中,常被作为判断池塘水质的一个重要宏观指标。由于"水华水"是在肥水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正>一、池塘的基本条件罗非鱼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池塘条件差则不利于罗非鱼的生长,因此,应选择具有良好水源、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中饵料生物丰富的地域建池,建塘面积3~20亩,塘深1.5~3.0m。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整池清塘老池塘在放养前应排干塘水,为有利于池水培育可保留10~20cm厚的淤泥并将过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曝晒7天  相似文献   

13.
<正>一、病原、鱼体、池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均在水中进行,因此水环境对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影响超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六七月份是我国的多雨季节,又是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季节,也是南美白对虾最容易发病的季节,在此笔者谈谈雨季防治虾病的主要技术措施,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通过培养饵料生物、使用微生物制剂、增氧、泼洒维生素C等技术措施来改善养殖环境,对提高对虾的免疫力,预防病害有重要作用一、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良好水质是防止对虾发病的根本保证。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后,水色呈黄褐色或绿色,水的透明度为10-20cm。有了这种水色和透明度,水中就存在大量的浮  相似文献   

15.
正稻田培育鱼种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技术易掌握、风险小等优点,是生态循环农业的较佳模式。稻田中的水蚯蚓、摇蚊幼虫、螺蛳等底栖动物,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和蠕虫、昆虫、水草、浮萍、草籽等生物饵料供鱼种摄食,鱼的粪便、残饵等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通过稻田养殖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现将稻田培育鱼种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地区冬季小龙虾养殖池塘或稻田稍微管理不善,青苔等有害藻类极易爆发性生长。青苔是丝状绿藻如双星藻、转板藻和水绵的总称,生长在水中或陆地阴湿处,刚开始是在浅水底处萌发生长,逐渐蔓延开来,严重时像一张巨网布满整个虾塘,经过一段时间,变成棉絮状,漂浮水面。青苔的大量生长,消耗水中营养物质,且夜间大量消耗池塘溶解氧,养殖虾苗也易被缠绕,降低成活率。总结观察可以发现,在未受到污染的  相似文献   

17.
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部分河流、湖泊均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以运行和维护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介绍了4种具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处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和微生物修复剂投加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育苗技术和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户往往加大养殖密度,大量使用饵料、药物等投入品,导致池塘有机物含量急剧升高,水体不断恶化。有机物是水中藻类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物质基础,是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适量的有机物可促进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19.
《渔业致富指南》2014,(8):31-33
<正>池塘养鱼具有水体较小,敌害少,环境条件容易控制,饲养管理方便,投资少,收益快,生产稳定等优点,是当前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水产技术指导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现就池塘成鱼健康养殖技术绍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不仅是养殖鱼类的栖息、生长、繁殖的环境,又是饵料生物繁殖生长的场所。池塘养鱼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产量的高低。一般高产稳产的成鱼养殖池应具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生长的一种浮水稻在每年雨季时能够"水涨船高",顶端叶子可快速伸出水面避免被完全淹没。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目前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称,他们揭开了浮水稻的特殊生长机制。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但大洪水却能让很多植物遭受灭顶之灾。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生长的一种浮水稻却有着"水来我长"这样奇特的水灾应对能力,能在雨季和洪水来临时,急速长高数米,让顶端叶子探出水面。这一神奇的特性引起了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