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
江西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为 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的时兴模式 ,其概念于 1 986年墨西哥举行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正式提出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生态旅游是“无为型”旅游 ,指旅游者的行为不损害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 ,旅游设施的建造不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二是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生态景观为对象的旅游 ,包含着更多回归大自然的色彩 ;三是生态旅游注重营造人工生态景区 ,如生态公园、生态农庄、城市园林等 ,具有更多的休闲、体验、参与、科普等乐趣 ,对生态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生态旅游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近年来年增长…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发展中由于规划、资金、人才等问题的存在,使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为使森林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地发展则要科学规划、创新促销、丰富产品、争取融资、科学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自然、文化资源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态势(SWOT)分析,全面地分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建宁县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对建宁县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品牌、生态环保教育、社区参与旅游等五方面提出了建宁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8.
9.
丹东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辽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3):60-61
丹东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借鉴了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使之成为辽宁省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
林芝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干部、群众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在经济开发中重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与此同时,面向市场,加大森林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林芝地区森林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拓展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形成林芝地区森林生态的特色旅游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茅山具有内涵深刻而丰富的道教生态旅游资源,较强吸引力的本土宗教文化,优美的生态旅游环境,优越的交通条件,并且还有享有较高的国内外知名度等资源优势;提出了开发洞天福地游、天人合一游、茅山福田游和宫观府地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邓立斌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4):89-90
通过对天津市蓟县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和天象景观等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开发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将公园划分为游览观光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3个功能区;将游览观光区划分为西盘峪、风溪谷、龙泉沟、一线天、生态谷、神农架6个亚景区;提出了森林公园的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齐邦锋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4):79-81
通过对尼山风景旅游区旅游资源、区位、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开发尼山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评价了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层遗迹、岩石遗迹、矿物遗迹、构造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遗迹等类型;庐山地质旅游资源具有久远性、系统性、完整性、品位高、内容丰富的特点;从加强地质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和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两方面提出了庐山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正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4):63-66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做了全面分析,认为陕南地区在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客源市场和区域可进入性方面优势突出,在资金、基础设施和知名度方面还处于劣势,在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方面面临良好的机遇,在保护资源、环境与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方面存在威胁。在此基础上,从形象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为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魏开炬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2):84-85
为合理开发与利用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对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蕨类植物共有33科53属87种;对该区各种观赏蕨按观赏用途进行分类,对其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水平与生态分布、优势资源以及利用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卿雄志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3):62-64
梅岭旅游景区是江西省重点旅游景区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制约该旅游景区发展的问题: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深度、旅游营销力度不够等;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和旅游文化的深层次开发,加强旅游合作,可有效地促进梅岭的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的自然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天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80-81
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接处,地理位置特殊,地形组合复杂,生物资源丰富;介绍了贺兰山的植物、动物、真菌及景观等资源,认为应保护好贺兰山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贺兰山的多种功能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向专家、旅游专业学生、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他们对神农山风景区的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经过韦伯—费希纳定律改进后的新综合评价模型,针对该风景区开展旅游活动后景观及视觉环境受到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显示:旅游开发对神农山风景区景观和视觉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区内受影响严重和影响强烈的区域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四川秦巴山区水资源丰富,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全局。对四川秦巴山区嘉陵江流域水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水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该地区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及布局,分析了地表水污染源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并从产业布局和调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污染及治理监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区域水环境质量的综合对策,为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