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阳市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阳市是“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在城市扩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水、土地、生态环境等资源将承受较大压力。文章从水资源总量、用水量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了贵阳市水资源的承载力,计算出水资源承载力系数值:2015年1.237,2020年为1.085,均大于1,,处于合理的承载范围。采用人-粮关系模型计算出土地资源承载力为419.41万人,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为1.0311,人口超载率为3.11%,土地资源处于临界超载状态。采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192-2006)提供的方法,分析计算了贵阳市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最后计算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55,按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得出了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良”的结论,并提出了增强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地区土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耕地保障能力、生活空间、经济和生态承载力等方面建立起评价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评价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强,寒亭区、昌邑县和博兴县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单项评价中,土地承载能力整体较弱。通过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掌握了地区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土地利用的特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地理学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成为指导空间发展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促进合理使用,开展了此项研究。[方法]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CNKI中文核心数据库中的有关承载力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就承载力定义、承载支撑系统、承载压力系统、两者作用关系及结果运用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近15来,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两个最主要领域,生态足迹是使用频次最多的研究方法,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研究的主要服务目标。承载力主要由承载支撑力、承载压力、作用关系和弹性结果4个要素构成,承载支撑力具有客观性、结构性的特点,承载压力具有能动性、相对性的特点,作用关系受主客体作用机理约束,承载力大小受社会价值观影响,是一个弹性结果。承载力研究存在研究对象泛化、研究尺度随意化、研究内容孤立化、结果评价主观化等问题。[结论]建议以人地关系思想来指导承载力研究,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尺度,统筹考虑人地关系中的"地"的客观性和"人"的能动性,恰当使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采用综合分级评价模型,构建了河北省武安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三方面对武安市生态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做出了评价,得知武安市22个乡镇的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存在空间分异特征和不平衡性,生态承载力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根据相关性分析,得出生态承载力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植被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工业用地比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将22个乡镇分为生态承载力有较大的支撑空间、生态承载力尚有一定的支撑空间、生态承载力极为有限三大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方法]该研究运用“木桶原理”,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进行定量测算。[结果](1)团风县整体呈“可载”状态,土地资源是团风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各子系统承载力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规律。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低为6773万人,大气环境承载力最高为87168万人。局部地区(马曹庙镇、贾庙乡)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格局; (2)在承载力绝对量上,团风镇等西南部地区承载力高于其他地区,从地均承载力来看,上巴河镇最高,贾庙乡最低; 从承载力指数来看,各镇(乡)承载力指数介于148~235,杜皮乡、贾庙乡最高,团风镇最低,尽管团风镇承载力最大但其“剩余空间”也最有限。[结论]所构建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可为当前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战略实施提供有效借鉴,评价结果对区域远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包括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方面,江西省及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在空间分布方面,赣州市和宜春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位居全省前列,其他各地级市差异较大;南昌市部分年份出现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大,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低,用水效率全省最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包括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方面,江西省及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在空间分布方面,赣州市和宜春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位居全省前列,其他各地级市差异较大;南昌市部分年份出现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大,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低,用水效率全省最高。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凤台县属于城镇化地区,其主要矛盾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聚焦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从承载体与承载对象之间的承载关系入手,构建了凤台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了现状模式、生态模式和发展模式3种情景模拟,对不同情景下凤台县土地承载力做了评价和预测,并做出了警情判定。现状模式情景下,2014年评价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状态为可载,建设用地承载状态和生态用地承载状态均为临界超载;2014年预警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力警情为绿色无警,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承载力警情均为蓝色轻警。不同情景下,人口变化对于凤台县的耕地、建设用地影响不是很大,对生态用地承载状态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评价结果开展了成因分析,提出加强生态保障用地的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管理;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平衡土地资源供给;以生态文明建设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土地资源承载状况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84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结合区域承载本底条件,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承载压力指数法以及木桶原理法,分别开展全省建设用地、耕地开发利用两个单要素承载状况评价和土地资源承载状况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土地资源承载状况总体良好,承载压力适中的县(市、区)个数占77.38%,县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4.17%。从建设用地和耕地开发利用承载状况来看,建设用地开发承载压力较大的县(市、区)个数占10.71%,主要分布于闽东南沿海的福州、厦门两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区以及部分经济实力较强县域;耕地开发利用承载压力较大的县(市、区)个数占22.62%,主要分布于经济实力较强县域以及部分海岛县域。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支撑物质系统。水资源的利用及其承载力研究是区域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以黔南州为实例,分析了当地水资源变化趋势和用水结构变化,应用"承载人口数"定量研究黔南州地区不同福利生活水平下的水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规模,并对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水资源承载力不能就水资源单因子研究地区人口承载力,应根据地区资源因子找出承载力的控制因子。黔南州喀斯特人口承载力的决定性限制"原位性资源"是土地资源人口承载的极限,地区水资源丰沛,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有足够的空间,建议在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承受性,通过工程措施提高黔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推动黔南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伴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对构建乡镇尺度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为例,从人居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出发选取了十二个指标对积石山县十七个乡镇进行生态承载力现状评价,并用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乡镇分类。结果表明,分别有三个乡镇属于高生态承载区与中生态承载区,其余十一个乡镇属于低生态承载区,分析各类乡镇三个环境之间的关系,针对各类乡镇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改善意见。本文主要贡献了一套易于在乡镇尺度上进行生态承载力现状分析的方法,同时为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为我国其他乡镇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 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江苏省2008—2017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状况,并根据细分的三级账户分析了出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采用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4个指标对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江苏省水资源利用处于生态赤字的极不安全状态,但可持续利用程度整体在提升;第一产业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工业用水次之,两者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例约为90%,是造成水资源生态赤字和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宁国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试图在保证区域各类用地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多层次、多指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试点,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承载指数法建立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果]揭示了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现状为"可载"状态,符合宁国市实际情况。[结论]认为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有效地融入政府管理工作当中,需进一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发,职能部门需统筹建立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讲,对城市的建设用地生态规模和耕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从实践意义来说,可根据这种评价的结果,为城市确定一个适宜环境的良性发展的人类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规模限度,促使城市建设用地在生态可持续条件下进行利用。从建设用地合理生态适宜量比例和耕地资源固碳释氧的角度对城市耕地资源生态效用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可为系统研究城市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提供参考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国,研究其农业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不仅对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河南省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分别计算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河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2007年的1.491hm2/人上升至2016年的2.164hm2/人,增长率45.10%,而人均耕地承载力却未出现同步增长,生态赤字不断加大。(2)2007年河南省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hm2/人,2016年上升至0.132hm2/人,增长率3.1%;而人均草地承载力却出现下降,下降率达26.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2007—2016年河南省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水域承载力均未有太大变化。相比于耕地、林地和草地,其水域的供求差距最大。降低水域供求矛盾,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是关键。(4)在农、林、牧、渔业中,河南省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产业,2007年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为0.052hm2/人,2016年下降为0.046hm2/人,下降比率为11.54%;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也是在4个产业中唯一出现增长的产业,上升比率为27.90%,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耕地保护、草地的确权及保护、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继续退耕还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法,计算辽宁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水资源负载指数,对辽宁省2006—2014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辽宁省63个市县的情况,探寻各影响因素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特点及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大多数年份,辽宁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小于水资源生态足迹,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增长效应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推动作用,水足迹技术效应和水足迹结构效应对其增长起抑制作用,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对于辽宁省各县市,水足迹技术效应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效应均对其起促进作用,水足迹结构效应及人口增长效应的作用效果依地区而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指标构建的原则,选取土地、水资源、交通、环境和人口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城市群各城市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南宁城市承载力亟待全面提升;环境承载力是影响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提升的第一因素,但不占绝对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