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魏万苹 《山西农经》2024,(1):140-142+205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方略,而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甘肃农村振兴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分析了甘肃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甘肃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甘肃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定位与实践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德治、法治与自治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分别从历史视角和组织视角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变革和农村各类组织构成,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区属性探讨了其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从制度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结果]农民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具有多项功能和价值,可以教育和引导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能代表农民发声,成为农村公共事务协商决策的重要主体;可以承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成为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承载主体;可以调节农民之间、农民与其他各类组织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成为乡村社会重要的纠纷调处主体。[结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要从转变观念、完善体制、创新方式、完善法律等方面,加快推动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协商决策,承担更多公共服务。(1)要转变观念和意识,重视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2)完善乡村管理体制,细化县乡政府与村级自治的职责和界限。(3)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全合作社民主管理。(4)推动购买服务方式,让合作社承担更多乡村公共事务。(5)完善法律法规,为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一些地方的区县乡村振兴工作采用了"村庄公司化"的操作模式。即引入一些本村外出的企业老板返乡担任村干部,然后由企业老板成立公司,向村民流转土地,向政府申请财政项目,承担乡村建设任务。这类乡村振兴的主题无一例外地是融合一二三产业和发展乡村旅游。为了让农民流转土地和房屋,部分村庄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民将集体资源和个体土地资产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然后向公司流转。这些被政府引导返回乡村的公司老板,既担任村"两委"负责人,也是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我国对农民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大,力求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促使新型职业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农民合作社70年:政策、功能及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民合作社在政策、功能与机制上不断与时俱进,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合作社实践及政策演进基础上,分析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农民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剖析了我国当前松散型、半松散型、紧密型合作社的特点和一般功能,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及功能转变。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松散型、半松散型和紧密型合作社适应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民合作社在组织形态和功能上需要不断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11年)》,多次强调了乡村振兴工作中信用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本文根据我国农村信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以期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阳宁东  邓文 《农村经济》2012,(3):125-128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国内消费需求变化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乡村社区旅游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将我国近年来在农村地区推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运用于乡村社区旅游发展中,从乡村旅游合作社概念的界定、推行的可行性、具体构建等方面来为创建乡村旅游社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培训。各地以培养高素质农民为抓手,助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物阜民丰,业态多元,乡村产业有了"新玩法"。"参加了农广校的培训,我才知道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崔天鋆激动地说。合作社的草莓是应季产品,且产业单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振兴上加大了力度,相关的政策与法规也向此方面倾斜,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技能修养被提到了新高度。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出发,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策,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彭德莲 《山西农经》2023,(12):105-109
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行动,而农民主体性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核心行动的关键发力点。文章对M地、T区乡村振兴开展田野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农民教育发展选择空间狭小、农民政治参与的施展空间不足、参与经济选择与决策范围局限、文化选择面临困境等影响着农民主体性的提升。激发农民主体性既要靠自觉,也要借助人才外力。因此,通过思想下乡解放思想、赋技促新寻求主动、赋文增蕴凝聚力量等路径,为农民主动作为提供思想保障、技术支撑以及文化动力,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1.
董云娟 《山西农经》2024,(1):125-127+152
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可以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即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问题对“十四五”时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深刻领会解决“三农”问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深刻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和农民素质问题,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政策导向主要围绕专业生产合作社内部发展合作金融。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明确提出要改变"重农业轻乡村"的观念,必须摆脱只重视产业的单纯经济思想。在实现乡村振兴上,单单只重视发展专业型资金互助社面临诸多局限,本文认为村社型合作金融组织在扶助小农、实现要素村级联动和鼓励农民创业建设小城镇上有显著优势,今后的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应该重视基于村社型的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乡村复兴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任务,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美丽和谐家庭的重要历史使命。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的最后收官之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作为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内在动力,将发挥着持续与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此文从乡村振兴和人力资源概况出发,探讨乡村振兴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我国乡村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央一号文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保证农民增收和建设美丽乡村。这种共性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央一号文件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代表,党和国家"三农"政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超越与发展。中央一号文件中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和建设乡村的政策措施,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及其成就和乡村治理的制度设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政治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从而彻底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深入发展农业生态园建设,极大促进了乡村环境改善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弘扬,推动了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园建设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园发展出现的问题,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乡村观光旅游生态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乡村振兴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美丽乡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乡村是不是被振兴。如今很多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以及田园综合体建设,有成功案例,但也有很多与乡村振兴没有一点关系。比如说有的美丽乡村或者是田园综合体以排斥农民为特征,它们或排斥农民,公司充当乡村建设的主体,或把农民迁走,绿水青山变成了公司捞钱的金山银山,或把传统村落改造成景  相似文献   

18.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其价值与功能,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现阶段,我国农民缺乏图书馆需求意识,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不足,服务方式单一,导致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加大宣传,强化基层干及农民思想认识;从人员素质、馆藏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围绕农民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创新农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20.
汉宇 《山西农经》2020,(9):136-13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地位愈发凸显。乡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良好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