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开发绿色食品有两个基本目的 :一个是生产绿色食品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一个是通过消费绿色食品 ,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落脚点就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我国目前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环境污染危害很大 ,已对农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餐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 ,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经济 ,既是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食品经济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  相似文献   

2.
1997年农民增收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余金顺,吴胜生鹰潭市1996年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粮食和农民增收“双超”历史已成定局。那么,1997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形势如何?增收途径和工作着力点在哪?这已成为当前全市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从总体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依据市场走向,紧紧把握区位和传统特色资源优势,把发展城郊型农业作为目标定位,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推进发展,促进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提升,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增加值年增幅在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在10%以上。2005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30元。立足区位优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邗江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捷,农业发展初具特色。根据省、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状况,邗江合理制定了城郊型农业发展五年规划。明确指导思想。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02,(7):25-27
海安县绿色食品蔬菜科技示范场,重点突出绿色食品栽培技术和标准化栽培;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全部由农技人员牵头入股并承包经营;在管理上实行“五统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村经济》2006,(6):64-64,F0003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传统特色资源和人文资源,发挥城郊优势,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总体思路,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快推进以精品农业,质量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城郊型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浦北县以打造“中国蕉乡”品牌为契机,全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夯实农业基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设“十大农业发展基地”.打造优势农产品,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拉长了农民产业链,使品牌农业撑起农民增收一片天: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35.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7元.实现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坚持创新 加强监管 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世纪90年代,绿色食品作为一项开创性事业,在我国农业系统创立。发展绿色食品的理念和宗旨,一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农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增进消费者健康;三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6年来,绿色食品经历了从概念提出、产品开发到产业体系形成,从理念创新到品牌创立与发展,品牌效应从工厂、企业放大到农田、基地和农户,  相似文献   

8.
农业标准化的核心是解决我国农业生产有标可依、规范发展的问题,并最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统称“三品”)标准作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强制标准与优质农产品标准,已经成为衡量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标尺和规范,通过“三品”认证与生产,使千家万户的农民在企业、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及政府组织下参与到农业标准化生产中来,改变我国现有传统耕作模式,进而保障公众消费安全与身体健康,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社会增福。这便是农业标准化的宗旨。 近年来,辽宁省以绿色食品开发为先导,通过开展县域环评、标准制定、技术推广、质量监管等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套快速发展“三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的新模式,值得各地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来稿选登     
“苏北第一果都”东海县近年来精心打造基地“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柱规模产业,实现农产品年销售达30多亿元。图为基地果农正在采摘晚秋黄梨。  相似文献   

10.
我市以培优、培强主导特色农产品为抓手,积极实施名牌推进战略,构筑了新一轮农业发展优势,保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的实现。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7.84亿元,农业增加值26.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6.9%、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东省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绿色食品规模化生产,强化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宣传引导工作,使全省绿色食品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严西农业部门突出抓好农业基础建设,围绕农民增收关键重点,提出实施以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和品牌农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农业”建设。经过5年实践,广西粮食作物“三免技术”和农作物“三避技术”,以及绿色、生态植保等技术得到创新推广,促进了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们的“三农”工作“三增一减”——粮食增产了,农民增收了,农业增效了,农民负担减轻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去年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带有恢复性质.基础还不牢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  相似文献   

14.
马敬桂  韦鸿 《农村经济》2005,(12):52-54
本文分析了农业反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认为农业反补并没有解决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深层原因,提出在实施农业反补时,还得改革农地制度,建立城乡统筹的财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制度,以保证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缓慢增长,增幅连续四年下降,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地为了促进农民增收,采取了很多办法,最根本的就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包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结构,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稳定机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近年来,各地为了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重点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抓支柱和特色产业。近年来,各地都非常注重发挥区域优势,着力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工夫,把发  相似文献   

16.
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营口市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所以今年营口市市委、市政府把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万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农业战线领导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所以全市上下都站在全局和政治高度 ,把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与国企脱困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使农村工作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一、要力求做到“五增”  一是在特产品上增收。粮食生产坚持改善品质 ,提高效益原则 ,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绿色无公害水稻要发展到 2 0万亩 ,绿菜 1万亩 ,绿果 5万亩…  相似文献   

17.
如皋濒江近海,地处长三角北翼,是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早于东晋义熙七年即已建县,1991年撤县建市,距今已有159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如皋市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18.
《青海农牧业》2006,(3):I0001-I0001
2006年海东地区各级政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强宏观引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把特色作物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薯油两大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合计11.846万公顷.比上年增0.15万公顷.两大优势作物中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445万公顷.马铃薯脱毒率达83.32%.杂交油菜4.282万公顷,油菜杂交化65.8%,脱毒化、杂交化程度分别比上年提高12.65、0.6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农村财务会计》2008,(1):34-34
2008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入力度,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据悉,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38.8亿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458个,将建设经济林、花卉、药材等农业种植基地33.89万亩,发展水产养殖71.2万亩,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近日,记者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看到,农田里农民正忙着采挖成熟的马蹄,从农民们的喜盈盈的笑脸上不难看出,今年又是马蹄丰收年。近年来,贺州市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市外向型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