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研究中提出的措施和建议进行综述,以求在实际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中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总结和归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理论,然后选取反映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多城市的对比分析,对长春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宏观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评价标准的确定,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从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了各驱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对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及动态性进行分析,并以集约利用发展过程为主线,初步揭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着手,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原则,采用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出一套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科学实用方法,并用河南省的地级市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判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同时也受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和土地供求紧张的并存,使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迫在眉睫.未来20年,我国将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土地需求将处于旺盛时期.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根源分析问题.在简要介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演变的动力和作用机制,以期为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制约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制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因,以期为未来改革方向提供参考.借助经济学理论,利用经济学中基本的供求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的土地市场供给状况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研究认为:土地市场不健全,特别是土地征用市场和土地出让市场不健全造成了城市土地低密度外延扩张和城市存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土地供给机制不合理、土地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偏离土地价值,引致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仍是土地替代型而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利用方式.因此,需要通过建立一个供给控制下的需求驱动市场、通过地租地价的变动规律,以及加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来引导和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香港作为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高度发展的城市,以土地多元集约利用理念为指导实现了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介绍香港城市土地多元集约利用的基本理念,并结合九龙城社区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香港城市土地多元集约利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香港作为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高度发展的城市,以土地多元集约利用理念和成功的实践实现了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香港城市土地多元集约利用的基本理念,结合九龙城社区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最后探讨香港城市土地多元集约利用的动力机制,以期对香港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洞庭湖区中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荣中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3):62-6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根据地域特点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多目标线性求和法综合评价了洞庭湖区中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达到要求,但土地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挥,因此从3个方面提出洞庭湖区中心城市土地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不同产业的集约特点与类型。研究结果: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都市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研究结论:因循企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阶段,分别从招商源头、集群发展、企业用地多种模式、公共服务用地的配套布局4个方面促进新城产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城市形态与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在关联分析,可进一步揭示城市居住用地变化发展的作用机理,为科学土地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方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采用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借助集对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并结合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城市形态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1)研究区内居住用地总体集约利用水平较好,贴近度为0.598 1,置信度判别等级为2,百家湖片区和秦淮河沿岸片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2)居住用地整体的紧凑度小、分形维数较大,用地较为分散,居住用地的扩展多依靠外缘增长的方式;(3)城市形态对集约利用水平具有一定影响,在影响程度和方向上空间异质性显著,改善将军山片区、牛首山片区的用地形态可提升地区的集约利用水平,而老城片区、科学园区则需着重内部改造。[结论]基于江宁区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文章从城市形态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用地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发展、城市经济模式、城市集聚规模以及土地市场等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密集型城市用地模式和分散型城市用地模式的土地集约利用;不管哪种用地模式下的土地集约利用,都应该具有区域整体视野,采用适度的规模与合理的城市形态,注重土地的投入强度、使用强度以及利用效率,促使城市精明增长和紧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入手,总结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得出福州目前土地为中度集约利用的结论;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分析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全国19个市区非农人口在2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评价单元,进行区域比较分析来反映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同时针对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有益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规划手段不断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是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的状况 ,探讨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城市规划方法 ;研究方法是综合分析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论是提出综合运用规划手段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揭示撤县设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为从严把握撤县设区背景下的政策选择提供学理支撑和路径参考。研究方法:以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2005—2018年发生的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政策效应,运用逐步回归法识别影响机理。研究结果:(1)撤县设区从平均意义上显著提升了所在市辖区的土地利用效率;(2)撤县设区通过要素集聚和政府扩张两种渠道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空间资源约束的放松对二者的正向联系产生遮掩效应;(3)撤县设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产业发展阶段、行政等级和区域的城市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从城市土地利用角度佐证了对撤县设区持慎重从严态度的合理性,一些已越过工业化阶段、位于西部地区和行政等级高的城市应注重现有市辖区的内涵式发展,其他因土地要素紧缺而发展受限的城市应打破市辖区及周边县域的行政壁垒,推动人才等要素在土地空间的集聚,并通过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反映行政效能的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针对以往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仅考虑单一层次且多集中于宏观、中观尺度的问题,尝试从微观企业尺度分析企业、开发区两层因素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和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江西省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赣北赣东赣西赣中赣南的特征,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地域分布一致;开发区企业用地集约度受到企业和开发区两个层次影响。企业层次主要受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行业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影响;开发区层次主要受开发区级别、工业用地率和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并且通过影响企业资本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的系数对企业用地集约度产生加成效用。研究结论:分层线性模型有效解决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结构分层和嵌套问题,揭示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有针对性的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