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永勇 《农村经济》2003,(12):66-6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问题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原来从事的农业生产中剩余出来 ,并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转移的进程考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两个明显的基本特征 :一是劳动力转移的兼业性。这些转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 ,每年除在外务工外 ,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劳动力转移方式的盲目性。在1978— 2 0 0 0年转移的 1 3亿多农村剩余劳力中 ,通过政府、职业介绍所、亲朋好友等有序转移的约为2 …  相似文献   

2.
富裕农民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发展适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产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但是,必须清楚的是,小城镇本身只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种载体和“平台”,衡量小城镇建设水平和成效,应该以为农民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吸纳了多少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多少非农收入为标准。小城镇建设规模的大小也应该以此为依据。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又片面追求规模和气派,势必将人为地抬高农民进城的“门槛”,提高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这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目前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2004—2008年出现的"民工荒"使人们对中国农村到底还剩余多少劳动力产生了兴趣。本文通过调查一个具有典型劳动力输出特征的村庄从微观角度回答了该问题。调查发现中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城市用工紧张并存的矛盾现象。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家庭决策的"双向"流动的劳动力转移模型,并用此模型解释了上述现象。文章建议逐步放开户籍制度,鼓励有条件农民工全部转移到城市,给回乡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培训与资金支持,鼓励他们进行创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这样一批农民,他们完全割断了与土地的联系,既不同于农村的农民,又不同于城市的居民。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以“自由劳动力”的身份出现在商品经济市场上。这些农民,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要求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因此研究这些农民的特征,对解决无地农民的生活出路具有现实意义。一、无地农民产生的社会背景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出现了大量剩余,加之生产门路少,无地农民就大量出现了。 2、由于国家经济建设证用农民用地,城市郊区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使这些农民成了无地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对我省农村劳动力丰缺的认识,基本上是站在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侧面——农业社会经济上来认识的,其中主要以农村中耕地对劳动力的要求这一指标体系来衡量,以此来说明我省农业劳动力从业动向及剩余状况,这样的认识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1)没有正视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单地认为农村社会即农业社会,农村经济即农业经济;(2)将农村经济及农业经济的内容单一化,即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农业——种植业,而没有正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或农业经济的内涵已被丰富。因此,当前应立足于从宏观上观察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将农村经济结构划分为农业、农村工业、农村商业、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及服务业五大类,并将农村社会结构作对应的划分,以便于研究农村劳动力的相对丰缺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追求适度规模经营仍然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确定农户适度耕地规模标准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构建基于农户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耕地经营规模模型,推导单位劳动力最优耕地经营规模公式,单位劳动力最小必要耕地规模公式、单位劳动力最大限度耕地规模公式,分析各公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应用调研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确定农户的各种适度耕地规模标准。[结果](1)单位劳动力利润最大化情况下的耕地规模与农户非农就业工资水平成正比,与农户耕地地租水平成反比;(2)单位劳动力最佳劳动力投入的最小必要耕地规模与农户非农就业工资水平成正比,与农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人均资本占有量等因素成反比;(3)单位劳动力最佳土地投入的最大限度耕地规模与耕地地租水平成反比,与农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人均资本占有量等因素成正比。[结论]在研究区域内,现有技术水平下,每个从事粮食种植的有效劳动力应获得不低于2.4hm2的最小必要耕地规模,最优规模水平5.933hm2属于长期经营目标,最大规模水平11.667hm2属于单位劳动力经营不能逾越的红线。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村劳动力向畜牧业转移,大大地促进了规模养猪业的发展。乐清市2000年底规模猪场总数达281个场(户)、比1999年的232个增长21.12%,但是,2001年由于各种原因,规模猪场却倒闭了23家,占总数的8.19%,这些猪场的倒闭,给国家、地方和饲养户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给当地社会构成了一个不安定在因素。这些规模猪场倒闭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在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国家,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特征。对于中国来说,长时间以来情况也大致如此。然而,2004年出现的"民工荒"似乎颠覆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和比例永远不变"这样一个"神话",也引发了诸如蔡昉和王美艳对农村劳动力剩余及其相关事实的重新考察。他们经过细致的推算得出,考虑到不同  相似文献   

9.
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确定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过大都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规模的确定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在适度规模的不同判断标准中,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比较指标,应用中需要考虑区域差异和动态性。本文依据该指标并结合河南省的数据计算出2013年河南省的适度规模为农村劳动力人均经营72亩,2023年为农村劳动力人均经营110亩。经济越发达、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越高的地方的农村劳动力人均适度经营规模就越大。由于受就业压力影响,我国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政府既要有足够耐心又要采取合理引导措施,尤其要保护粮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村组管理是党和国家对农村经济和农民实施管理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都市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要求,积极优化村组资源配置,对全市村组区划进行了调整,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村组管理的最佳综合效益、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传统的小型村组规模与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传统的村级规模,人口一般在1千人左右,耕地在1千亩上下,组级规模在1百人、1百亩左右。江都市1994年底人口在千人以下的村有191个,耕地不足1千亩的村有157个,分别占村总数的30%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