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一种古老的作物,人类很早就驯化及栽培这种植物。发展到今天,小麦已经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新大陆既无野生小麦,也无人工栽培小麦的痕迹。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小麦才逐步传入美洲。在整个美洲,小麦被迅速推广,并成为人们的主食,用面粉做成的食物种类繁多,风味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旧大陆小麦传入新大陆不仅是农作物的传播,更是新旧大陆农业文明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产于美洲的烟草,作为一种嗜好作物,明代传入中国以后迅速形成抽烟风气,随之烟草种植因其利润大于种粮而快速普及开来。本文考证了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路径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烟草在中国的分布和演进情况,重点对烟草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产于美洲的辛辣作物辣椒,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辛辣饮食相结合,迅速替代了传统的辛香植物花椒、食朱萸等,并且作为一种蔬菜,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普及开来。本文重点考证了辣椒传入的时间、路径以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辣椒在中国的分布和演进情况,对辣椒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山东花生栽培历史及其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花生栽培历史悠久,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中记有:“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明蓝茂的《滇南本草》中亦有花生的记载。上两书的成书年代都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就破除了人们曾长期以来认为花生是美洲大陆发现后传入欧洲又向世界范围传播、中国花生是十六世纪末叶传入的概念。刚果的布朗氏在其1818年的《刚果植物志》中曾指出:花生是由中国传入印度、锡兰及马来群岛,尔后传入非洲的。欧洲花生也是传自中国,欧洲人一直把花生称做“中国坚果”,日本花生亦由中国传入,至今有人称花生为“唐人豆”或“南京豆”。因此,我国花生的来源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山东是我国最重要的花生产区,栽培面积约占全国30%、总产约占35%、出口量约占70%以上,而其栽培历史尚无一个清晰的概念。为摸清山东花生栽培历史,了解其发展概况,促进花生生产的发展,我们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期举行的“2006中国玉米产业论坛”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鲜食玉米产业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据专家分析,在美洲、欧洲等发达国家,鲜食玉米被视为一种蔬菜作物,已成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时尚食品。目前,美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0公斤以上。近年来,韩国、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  相似文献   

6.
郜媛媛 《中国农史》2023,(2):62-72+145
麦类作物大约在商代前后传入西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西南地区麦类作物出现的年代呈现显著的西早东晚、北早南晚特征。本研究在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先秦时期麦类作物发现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地区发现的材料,对西南地区麦类作物的来源路径进行探索。麦类作物的传播路径可能存在北线与西线两条不同的通道:北线沿着粟类作物传播的路径率先传入甘青地区后,继续向南传播至川西地区,并一路南下传播至云贵高原;西线则自青藏高原南北两端向东传播。在麦类作物传入西南地区后,区域内平原和山地居民对于外来作物冲击的回应差异较大。平原地区的农业体系相对成熟、保守且稳定,不容易受到外来作物的冲击,因而麦类作物始终只占据全部农作物的极小份额。但山地则不同,山地作物系统倾向于多样化,且比较容易受到新物种的影响,作物体系转变较快,这在大麦的传播上体现得尤为显著。在西南山地地区,麦类作物传入以后,很快被当地居民接受,原有的作物体系被打破,部分遗址甚至转而经营以麦类作物为主的农业。  相似文献   

7.
原产美洲的辣椒于明末传入中国沿海地区,康乾时期由"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与滇缅通道等途径传入西南地区。随着引种成功和种植区域扩大,辣椒的本土化进程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产生了多样化的新品种及加工利用方式。通过对方志资料的梳理廓清了辣椒在西南地区不同时段的传播过程,文章认为该地区成为嗜食辣椒的典型地区是独特的环境条件、辣椒的特性、食辣人群的迁徙等因素交叉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04,23(2):16-27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虽然它们传入时有先后、途径不一,但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洲作物的传播与发展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求,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对充分用地和养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农业文明是一个多元交汇的体系,外来作物的引种推广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域外作物大多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隋唐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主要传播途径,宋元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渐显著。这些外来作物不仅包括重要粮食作物,也包括蔬菜果树、油料作物和大量经济作物,总数超过120种。经过长期的适应和改良,这些作物已经完全融入中国传统农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言徐公所说甘薯,就是今天的红薯(也叫红苕、朱薯、白薯、番薯、地瓜),这种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于公元十六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当明代万历十年至二十一年)自广东、福建等地传入我国。甘薯栽培容易,产量又高、食用方便,很快就被推广种植,成为我国农民的重要粮食。“闽广人收薯以为粮”(《甘薯疏》),赖此以活。住日的“糠菜半年粮,”已变成“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甘薯疏》)。这对闽广农民的生活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大。不言而喻,研讨甘薯在我国出现和传播的历史,是中国农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甘薯能够很快推广,徐玄扈先生与有重要功绩,是他最早把甘薯自福建引种到长江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