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昆山市工业企业用地利用调查数据为依据,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统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构建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对工业内部不同10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用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定量化评价。根据定量化评价结果并结合昆山市实际情况提出产业调整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目的:综合评价宁波市不同行业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程度,为指导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研究结果:(1)宁波市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与工业行业有关;(2)工业用地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研究结论:通过加强工业用地管理、制定不同行业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用地标准,完善考核机制和土地市场机制等措施,促进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评价及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13个市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阶梯差异,从南向北逐步降低;(2)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远远高于苏北地区。研究结论:通过运用地价杠杆、规划引导、区域合作、奖惩机制等手段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研究目的:构建模型,对工业内部不同行业企业用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定量化评价.根据定量化评价结果并结合昆山市实际情况提出产业调整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研究结果:昆山市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业导向是大力发展电子及相关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促进食品、服装、皮革、金属发展;适当抑止纸制品、化工、交通、塑胶行业扩张;适当引进机械生产.研究结论:必须根据各行业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值的大小和资源消耗情况,进行产业调整和制定鼓励和抑制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科学的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可以更好的为其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在对2009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法比较了沈阳市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结果表明:沈阳市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同时土地集约利用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据此,沈阳市在未来土地集约利用中应注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效益;加强政府调控,完善用地机制;探索公众参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定量评价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对湘潭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7年湘潭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集约程度还不够高,仍需继续挖掘城市内部潜力;湘潭市各地区土地利用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韶山市城镇土地集约度最低,湘乡市和湘潭县次之,湘潭市区最高;产生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江阴市电力行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对江阴市电力行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电力行业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AHP方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阴市电力行业用地集约水平整体偏低;(2)参评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差异性较大。研究结论:宜从市场机制、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等方面构建电力行业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时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至关重要.文章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构建了大庆市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主、客观赋权,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大庆市建成区2002-2006年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对该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存在土地产出能力、土地生态以及接续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等问题,因此,应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城市转型期土地利用模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近10年来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1997-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长速度为1.24%,且综合分值逐年攀升;(2)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人地关系、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合理增加投入,改善人地关系,扩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全国第一个林业资源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选取代表伊春市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37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伊春市2001-2005年经济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最优组合赋权法.研究结果:伊春市近5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总体上土地利用并不集约,存在隐性浪费,因此伊春市在进行经济转型的同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土地利用程度与区域生态效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土地利用程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将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基于江苏1990—2007年的数据,建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江苏省的生态效率随之提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却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强而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研究结论:合理的土地利用程度,能够确保土地生态系统持续地提供各类生态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反之,土地的粗放式利用使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失衡,再加之缺乏维系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措施,会导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弱,并最终制约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利用比较优势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根据效率原则计算并比较现阶段中国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研究方法: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不同产业用地比较优势指数模型,运用中国内陆地区31个省(市、区)2000 — 2004年的数据计算各个区域的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分析区域差异。研究结果: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均具有比较优势;中部地区第一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研究结论:产业用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可以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用地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研究目的:研究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探讨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城市用地呈总量上升趋势,城市用地扩展速率的区域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城市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张的根本驱动力,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差异则是其直接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城市土地市场中,常常只注重对一个城市内部的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而缺乏宏观调控城镇土地价格的分等研究.通过探讨城镇土地分等的影响因素与技术思路,以江苏省64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镇为研究样本,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6类因素共20个指标进行实证研究;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数轴法初步划分等别,经基准地价验证,最终把64个城镇划分为六个等别;经对分等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探索了江苏省城镇土地等别分布的地域特点及组合规律等;最后对分等因素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分异划分建设用地管控分区,并据此提出区域差别化的管控策略。研究方法:运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资源禀赋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叠加划分建设用地集约管控区域;再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集约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集约度增加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集约度的增加量先呈上升趋势,当人均GDP超过69251元/人后转为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终将趋于稳定。(2)全国可划分为4类建设用地管控区域: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内涵挖潜区。(3)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资源供给、产业结构和配置方式4个方面。研究结论:应根据区域影响因子作用差异,从增量供给、门槛约束、存量挖潜、市场建设等方面制定区域差别化的集约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率、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土地问题研究的关键指标.通过对土地经济密度时空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探究某时段内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而进行土地经济密度驱动力分析能够为加快区域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提供参考.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区域,仍然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为了分析辽宁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将1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单元,选取土地经济密度这一与土地利用相关的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影响土地经济密度变动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经济密度由中部向东部、西部递减,且在2000~2011年间,辽宁省土地经济密度变化趋势相对平稳;在影响土地经济密度的各驱动力中,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二、三产业比值、资本投入强度与土地经济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劳动力投入强度与土地经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建设用地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变化率指数对1996年以来江苏省建设用地变化及其区域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建设用地结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省域范围内建设用地结构趋向均衡化发展,尤其是2001年以来均衡化发展速度加快,但多样性和均衡度变化的阶段性以及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变化速率相对大小在区域间是有所差异的.最后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同区域建设用地供给方向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新一轮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规模、结构、强度、布局和效益5个方面构建包括18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评价广州市不同行业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揭示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行业用地集约度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形态,并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的生产要素高级化序列递增;行业用地集约度呈"三圈层+两类特定区"的空间分异规律,三圈层行业用地集约度先增后减,两类特定区的集约度最高;各种集约类型行业用地空间变化规律表现为:规模集约型行业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结构集约型行业逐渐增加,强度集约型行业先增后减,布局集约型行业相对稳定,效益集约型行业先减后增。最后针对广州市行业用地集约度空间分异的存在高集约度的行业不多、集约度水平与产业地位不匹配、行业用地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调整行业结构、分区制定工业用地策略、分类引导行业用地布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