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发展节水灌溉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运用山西省的实地调查资料对村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状况和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村经济发展水平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直接的影响;②在水资源供给量和节水灌溉技术资金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对经济作物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③粮食作物一般采用水利用率较低的传统技术,而经济作物一般采用水利用率较高的现代技术;水资源短缺程度会影响农户灌溉技术的选择;水价和是否有政府扶持对经济作物灌溉技术选择有显著的影响,而这两个因素对粮食作物灌溉技术选择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节水型技术对农业水资源的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技术对农业水资源的替代北京农业大学李素英一、我国农业水资源及稀缺程度我国农业水资源,虽然不能从价格指标上反映其是否稀缺,但是我们可以从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及其在分布上的特点看出我国水资源,特别是农业水资源的稀缺程度。1.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大,但人...  相似文献   

3.
通过海城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及其组装配套,推进农业产业化,研究出优质高蛋白饲料玉米生产产业化开发的配套技术体系;日光温室生产产业化开发的配套技术体系;球根花卉、草莓等组培快繁脱毒苗产业化开发配套技术体系;绿色食品优质南果梨生产产业化开发等配套技术体系,为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技术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十分突出,传统的灌溉方法(大水漫灌法)不仅造成有限的水资源严重浪费,还常常造成田间灌溉不均匀,早苗淹苗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难题,农八师148团自行研制开发成功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技术(简称软管灌)。该技术节水效率高、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灌溉效果好,推广面积由2001年148团试验示范的1127亩一举扩大到2002年全新疆的161.32万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产品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与此同时,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提高农业用水生产力,要发展生物性节水技术,开发旱作节水技术,发展现代节水灌溉技术,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提高节水装备水平,加强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节能节水是我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一项系统工程.大力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开展农业清洁生产、调整用水结构、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是我们应当思考和实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解决的3方面问题:一是完善西部水环境的宏伟目标;二是建立合理用水的市场制度,提出水资源开发与节约用水并重,建立产权制度与价格机制,并列举了用市场手段交换水资源的案例;三是恢复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最后强调要审慎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吉林省西部位于半干旱半湿润过渡的生态脆弱带,农业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本区农业的发展,其最主要的障碍性因子之一是干旱缺水;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一些适合于本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而且能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与农业生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资源紧张不仅仅影响生产本身,而且直接关系到由生产能力引致的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地区间、年度间数据的分析认为,对于人均水资源紧张、地域差异明显的中国,其水资源总量无法支撑现有农业用水模式的持续扩张,加之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不断增长,水资源地域分配不均,水体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未来的用水形势将更为严峻。笔者认为,为长久计,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决策重点应该是通过农业节水设施的建设、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水污染的治理,构建长久、可持续的农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长期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探究河北省农业用水真实消耗情况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作物需水量和作物实际用水量测度河北省农业生产蓝水足迹及绿水足迹,利用LMDI模型解析河北省农业用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结果 结果显示,2002—2018年河北省农业水足迹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技术效应、种植规模效应和节水效应对河北省农业水足迹变化呈增量效应,其中技术效应对水足迹数量变化的正向驱动贡献值最大,这说明农业技术应用、规模效应带动和节水成效保障加快河北省农业节约用水进程;管理效应和种植结构效应对河北省农业水足迹数量变化呈减量效应,这说明水利化程度、农业种植结构给河北省农业节水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结论 河北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应重点强化农业节水技术、节水管理和结构调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水肥一体化建设;加大节水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设施维护保持能力;优化各地区种植结构,持续推进“一季休耕,一季雨养”的种植模式,提升水资源和种植结构的匹配度,从而减轻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压力。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环境一体化体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建立资源与环境一体化体系的必要性和基本框架。建立资源环境一体化体系,就要改变资源和环境低价的认识,建立并完善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体系;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目标,将环境治理与资源保护相统一;在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中保护环境;在资源环境问题特别严重的区域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资源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西藏矿产资源丰富、地质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矿业开发蓬勃发展的现状,针对矿产资源在西藏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对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等问题,从推进西藏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角度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规划矿业开发布局,合理有序地开发矿产资源;加大找矿力度,进一步摸清西藏矿产资源家底;坚持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建设绿色矿山;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矿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从经济社会、资源维度、环境维度对济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07-2018年济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稳固提升是维持济南市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增长的重要因素,资源维度、环境维度承载力的波动变化对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促进或阻碍作用;(3)当人口密度到达一定水平之后,资源维度的承载力会受到制约,进而影响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4)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济南市环境承载力的阻碍因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是未来一段时间济南市环保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探寻制约辽宁省沿海经济带软环境建设的种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辽宁沿海经济带软环境建设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即:建设依法、有序的法治环境;营造规范、透明的政务环境;建造快捷、便利的商务环境;建设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构筑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这些建议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软环境建设将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6—2018年黑龙江省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内在耦合关系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通过将耦合关系与林下经济发展相对优先度相结合,耦合关系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2006—2009年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林下经济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2010—2012年耦合协调度由勉强耦合阶段转变为濒临失调阶段,林下经济超前于生态环境发展;2013—2018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耦合阶段,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同步协调发展。因此,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确立生态优先原则、坚持特色发展、提高科技水平、合理开发林下经济产业的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从影响农户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层面出发,建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方法 文章基于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的环境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农户环境感知3个维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禀赋环境感知(0.503)>政策环境感知(0.208)>公共服务环境感知(0.175)。农户对禀赋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3个维度的感知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的禀赋环境感知路径系数最大,政策环境感知次之,公共服务环境感知的路径系数最小。结论 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在改进宅基地退出有关政策时,应着重注意宅基地退出的经济补偿和退后农户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保障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知情度。  相似文献   

17.
VB6.0环境下基于MO的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基于VB环境下的MO地理信息系统控件,利用MO的一系列对象开发嵌入式的地理信息系统.以研究开发的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为例,充分说明了MO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时的优缺点.同时,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研究,充分评价其矿山地质环境的优劣,为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提供方便的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面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难题,以创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推动资源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生态文明时代,按其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功效不同,资源环境价值区分为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运用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提升国土资源工作水平。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国土规划作为调控工具,平衡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解决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现阶段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和引发的。多年来,江苏省地质环境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新时期加强地质环境管理要根据江苏省的实际,不断深化认识,健全法制,明确责任,突出重点,拓宽地质环境管理思路;要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着手,构建保障社会科学发展的地质环境管理新机制,全面推进地质环境管理改革,为江苏省现代化建设"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为热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从单要素承载力逐渐演进到多要素综合承载力,研究内容涉及人口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源承载力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区域人口经济规模的动态性特征,单一的、静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已无法满足国土资源与空间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逐渐向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转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程及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相关研究发现:多要素资源环境承载力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在测算时大多是将单要素承载力进行简单的融合;承载力预警机制的研究不足,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阈值界定与关键参数设定方面还未达成一致的共识,还未形成全面适用的具体的临界超载与超载的关键阈值与预警指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