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入城市逐步形成空心化,与农忙时节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形成鲜明矛盾。文章在对广东省阳东县大沟镇、河南省原阳县葛埠口乡葛庄村以及四川省西充县黄竹坝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4月社会资源研究所发布的关于中国农业雇工现状的报告,从对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农业雇工现状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雇工难、雇工费用上涨等现象,接着对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失地农民数量增加及农民观念的转变,并通过文献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空心化背景下农业雇工的特征即:农村空心化使农业雇工具有技能水平低、年龄性别失衡、易季节性失业、权益难以保障、工作成本高等特征,最后从加强业务培训、细化生产环节、加强社会保障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保障空心化背景下农业雇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农村空心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农村产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存在。农村空心化本质上是城镇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业承受能力之间的失衡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缓解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农业经济发展压力,需要对农村空心化治理中乡村旅游开发的关键点实施高度审视,包括开发区域和开发内容,并提出从治理规划、农民参与、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来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使之与农村空心化治理充分结合,以此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仍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等形式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萎缩。发展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有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现状。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口流动在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家庭收入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提高、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及农村社会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流出地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空心化老龄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主体缺失、冲击农村家庭养老基础、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各级政府必须正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经历了从生产队集体经营到以户为经营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这种经营体制的变迁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粮食总产量增加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显性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农业弱质化。但也为农业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联结着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三者之间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在许多农村地区老年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辛苦劳作,然而农业比较效益并不理想。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应均严重滞后,兼之"重工轻农"思想在农村较为盛行,出现了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因此,按照来源的不同进而分类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促进传统农业的碎片化生产向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转变,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山区的情况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关键在于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组织农业生产,依据市场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市场机制作用配置山区资源。本文结合国家山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实际,就山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问题谈些具体看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区农村形成了具有一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引起了农村的人员减少,耕地、房屋闲置荒废的空心化现象。农村空心化现象破坏了农村人居环境,不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其原因是由于城乡的二元制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健全农村社会管理等措施,探索出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科学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地处内陆山区的达川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农副产品流通不畅,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较低等,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农民增收乏力已成为内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加快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