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董雅帆 《山西农经》2023,(12):187-189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农业保险作为一项国家粮食支持政策,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基于此,文章梳理了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剖析了保险业支持粮食生产安全的现存问题,切实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发展策略,如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这些都对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作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确定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从此将迈上新台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5%,反哺农业的力量明显提高;近几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使农业综合生产功能得到很大提高,农业优势区域布局也得到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战略性进展;农业利用外资和走出去战略的规模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抓好其他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大…  相似文献   

4.
绿色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是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农业发展阶段的判断和绿色农产品需求潜力分析,提出了我国绿色农业的功能定位、生产与开发组合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不仅是指用现代科技武装的农业,还包括农业生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包括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因此,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实行全方位的推进战略,既包括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组织和经营制度等在内的制度创新,还包括信息化在农业产供销体系中的推广应用.全方位推进与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枣阳市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市和产粮大县,多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全市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聚集各方要素,全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巩固粮食主产区优势.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预计146.32万吨,比上年增加12.62万吨,近9年粮食累计增产66.3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9500元,同比增加1379元.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最有优势的地区,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业标准化、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示范区、社会服务体系和经济作物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同时,垦区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障碍。为此,本文提出落实财税支持政策、赋予垦区小城镇财税职能、构建粮食现代物流平台、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物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高能量投入为标志的现代农业 ,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产量和效率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但是 ,现代农业注重的是向自然资源索取 ,不注重向自然资源投入 ,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能源短缺、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资源环境已不堪重负。 1 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 ,在今后几十年内 ,世界粮食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仅要增加生产以满足需求 ,还要保持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质量、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创造着粮食增产、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奇迹,已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土地、劳动力、资金、科技四大农业生产要素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本质特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以创新探索农业经营管理机制体制为突破口,以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为基础,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农业科技为引领,以培育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促进土地、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农业生产要素在县域范围内新一轮整合和配置。与农业科技园区相比,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历史任务、功能、规模、发展路径方面都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剖析海南省蔬菜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其中对蔬菜产业主要是从蔬菜产业结构构成、蔬菜产业集中度、蔬菜产业竞争力方面进行分析;对现代农业发展则主要从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及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了海南省蔬菜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蔬菜产业指标体系从区域蔬菜产品生产能力、区域蔬菜产业化的基础、农业资源、蔬菜生产条件等4个方面确立7个指标;对现代农业发展指标体系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等3个方面建立6个指标。选取2000~2014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22.0及因子分析法确定人均蔬菜产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主变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二者的相对关联度为0.61,充分说明海南省蔬菜产业对其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做强做大本地蔬菜特色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蔬菜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延长蔬菜产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蔬菜产业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蔬菜产品品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可利用农业资源紧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发展可持续现代农业产业已经被提上日程。河南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改革省份,在发展特色农业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因素。文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3个方面构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部分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因子的贡献率最低,是阻碍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生态因子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技术惠及现代农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应用日趋成熟,已成为迅速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全新经济增长极,势必带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第三次发展浪潮,如何将物联网技术更契合的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是当前农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解析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基础与发展趋势,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亟须攻克的关键性问题,并结合物联网技术提出相应发展策略。该文通过资料收集、理论分析、数据收集与整理等相关方法对物联网技术影响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做出了大胆的预测,研究发现: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运用能够传递更多实时有效的信息,能够有效结合农业市场发展规律以调整发展政策与发展方向,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是国务院建立全国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此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能充分利用试验区内耕地资源富饶、国家政策支持、科技水平较高及农垦系统示范等优势。文章通过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按组织属性分为大型企业运作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带动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型经营主体等4种类型。通过海亮有机畜牧养殖公司、望奎县北极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呼兰区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绥棱大力家庭农场等案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定位与产业效应。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现存的制约因素与约束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促进两大平原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以期为农业生产力快速提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切实带动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农民增收有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而结合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区域角度和时间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特征及形成的原因。[结果]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整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江西省和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高于河南省和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比重随时间的延长发展改变,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逐年下降,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高于山西省和江西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湖北省和江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变化幅度不大。[结论]通过分析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的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为发展和提高中部地区农民收入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文章通过对作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因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期筛选出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为规避或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协调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选取作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36个作用因子,对农业生产风险因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对农业生产与区域经济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1)市场需求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市场价格动态、农作物种类和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干旱、温度、洪涝、农业机械自动化、交通运输条件、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等是重要性排序为前15位的风险因子。(2)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进步,干旱、温度和洪涝等风险因子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产量风险随之降低。而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动态等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风险在扩大,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不稳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更为突出。(3)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对农产品价格和流通的干预则影响到农业生产经营、地区生产总值和GDP的增长速率;且农业资源利用程度、栽培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业环境污染的保护和治理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结论]通过测度不同评价指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指出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关键风险因子,对降低和规避农业风险,协调农业与区域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英国现代农业的考察和培训,较为系统了解了英国现代农业发展最新进展情况,总体感到英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现代化程度高。总结了英国农业发展概况与特征;提炼了英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应该做到6个坚持不懈,建议探索精准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重新构建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发挥计划的引导调控作用等,对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出现趋缓,收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如何确保农民增收取得新的突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文献分析与统计的方法,对陕西农民收入增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7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后开始回落。而在对农民收入结构特征分析中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陕西省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2012年以后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最重要动力因素,农民转移性净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财产性收入增长幅度波动较大。同时分析目前新常态下影响陕西省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并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农业品牌优势;促进农民就业,推动工资性收入增长;加快城乡统筹建设,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推动财产性收入有序增长;提高农村经济质量,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力低碳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应对因碳排放增加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通过构建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为科学规划低碳农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2005~2015年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为基础,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并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2005~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化肥碳排放量最大,约占碳排放总量的70%;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低碳农业综合得分是2005年的1.6倍,其中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增长最快,增长2.4倍;2011年前后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明显,2011年为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的转型年份。[结论]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强调在开展农业活动的过程中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和改变,最终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影响作为河南省低碳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资源投入,在今后低碳农业的发展中必须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循环和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有利于全面了解农业发展状况,为后期农业政策的制定、调整以及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地区农业TFP差异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1)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通过对不同地区农业TFP结果进行比较,四川省农业TFP有先逐渐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技术进步是影响四川省农业TFP增长的原因;(2)重庆市农业TFP也是呈现波动式缓慢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54%; 贵州省农业TFP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进步; 云南和广西农业TFP也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不同时期对农业TFP的影响有所差异。(3)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并且不同地区农业TFP水平具有向各自稳定状态发展的可能性。[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因此,制约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技进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科研导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