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升级的三层次内涵以及产业升级影响就业的机理,然后以新疆为例,分析了新疆1990-2013年的产业升级现状,接着确定了衡量产业升级的指标,建立了新疆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回归模型,并使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系数进行了修正。分析得出:产业产出增长对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上对就业产生正向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的正向效应较大,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负向促进作用较小;产业价值链升级对就业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就业都有正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产业升级中促进就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疆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运用新疆1978年-2007年物流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年度经济数据分析新疆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新疆物流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存在正相关关系;物流业发展的短期波动与经济的波动也存在正相关关系;振兴物流业将对新疆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疆产业结构:演进、升级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区域经济能否在国际(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是区域社会繁荣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新疆应把握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考察新疆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新疆产业结构现状与不足,科学合理地选择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外向型经济受阻背景下,通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促进消费是中国经济应对中长期挑战、保持韧性的优质解。文章使用2005—2019年28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信息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影响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区域层面上看,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正向影响大于东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影响较小;从时间上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信息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影响并不显著,在经济新常态时期,信息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正向影响增强;从指标上看,信息基础设施通信能力建设对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信息服务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显著为正;信息产业化建设中信息产业规模与应用均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业占比、绿色金融信贷余额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业占比、绿色金融信贷余额之间有着长期的比较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关系的层面分析,金融业占比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有着正向的导向作用,而绿色信贷余额对产业结构优化有着负向的导向作用,即绿色金融资源的配置不仅不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会抑制它优化进度的发展。从短期的角度看,通过-0.036958的调整力度趋向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疆1978年-200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对新疆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发展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带动当地城市化水平提高2.4882%;最终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说明在短期内,第三产业发展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化水平的短期变化不构成第三产业发展的Cranger原因,说明新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促进其第三产业发展的进程当中作用不太明显,具有一定的时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21世纪初逐步建成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准实验,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和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匹配,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相较于男性子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女性子代与父代之间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影响更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低学历父代的外出务工时间和外出务工收入,有助于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提升;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子代外出务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85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新疆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的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的引入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带来FDI的流入;从短期看,FDI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出现了偏离,并且FDI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如长期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影响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新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2000-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提高了新疆三次产业的产值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促进了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最后提出更好的发挥FDI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消费需求与GDP之间相互作用机理是刺激居民需求、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出长期内新疆最终消费与实际经济增长(GDP)之间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提出了如何提高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城乡居民有效消费需求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产业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水平的提升产生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的支持是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重要保证。本文以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为例,运用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理论上阐述金融对调整产业结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论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结合2001~2012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对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海洋第二、三产业的变动能够带动海洋经济的增长,海洋经济的增长对海洋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率指标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洋三次产业中,海洋第三产业与海洋总产业关联度最大,其次是海洋第二产业,再次是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业与海洋总产业关联度最大,海水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最小。我国海洋"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不是很稳定;新兴海洋产业仍需大力发展。必须通过优先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建造完善的现代化海洋服务体系、调整三次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提高海洋科技水平、重视人才培养,才能最终促进我们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海洋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不同产业间的组合配置构成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的关键手段。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源间的关联发展规律,分析二者协同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推动落后地区产业升级与优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珠江三角洲面临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土地利用效率低和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弱等深层次问题。随着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已成必然,而有限的国土空间与不断扩张的项目开发占用之间形成矛盾。本文通过探讨产业升级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研究进一步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统筹协调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与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协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会导致其产值的增加;一二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了解公路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公路基础设施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重庆和成都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余协调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于“双核”周围;公路密度与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为负相关,而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教育水平等都呈正相关;长期来看,公路密度的增加对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且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趋势;当公路密度小于2.043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118,而公路密度超过2.043时,影响系数则增加到0.144,说明公路密度对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逐渐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地应长期重视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响应国家路网建设,差异化制定投资发展规划,推动交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01-2014年西北地区RD投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的规模和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和结构上的RD投入能有效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从投入要素来看,RD人员投入的影响弹性高于经费投入;从不同地区来看,青海省RD投入对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显著,甘肃省RD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新疆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从结构角度分析,高校在RD人员的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面促进效用最显著,政府在RD经费的投入上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是政府重要的调控手段,有助于带动地区增长,链接发达地区与小城镇之间的联系,从而缩小地区发展的差异。对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依旧存在一定的挤出效益。通过乘数效应、成本效应、空间效应、挤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项目质量低下,缺乏后期监督;缺乏科学的规划、经济效益低下;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缺乏市场竞争。总体来说,要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加强小城镇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间的协调。本文将重点分析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从而提出促进我国小城镇经济增长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经济相对落后的地级市-淮安市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理论研究产业结构与三大产业各自用水所占比例之间的关系。对产业及其用水比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建立并比较不同的拟合方程,动态分析产业构成与用水比例的关系,建立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或误差修正模型,确定用水比例与产业比例的量化关系,分析产值构成的变化所引起的用水比例变化,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