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要闻     
<正>我国发布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耕地质量等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实现了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技术标准统一。"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正式上线运行  相似文献   

2.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在土地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制定各项土地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土地管理实现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相协调管理转变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论述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广西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善工作思路及成果特点,分析了耕地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提升成果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今后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耕地动态变化与占补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算耕地动态转换造成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估耕地动态变化对数量与质量平衡的影响。采用综合分析法、模型侧算法、实证分析法,评估耕地生产能力变化与占补平衡实施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的占补平衡仅实现了数量平衡,但因城镇建设扩张占用了优质高等耕地而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较低,因此未达到质量平衡。特别是中国依靠开发后备资源来补充耕地而不是通过土地整理来增加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因此新增耕地的平均自然质量等级较低。研究结论:应加大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比例,从而提高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级,达到耕地数量与质量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4.
论耕地质量红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义耕地质量红线,促进农业农村部"建立耕地质量红线标准"和"研究提出耕地质量红线划定方法"的落实。[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方法。[结果]人们普遍认识到保耕地红线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不仅要有数量红线,也要有质量红线。然而,何为耕地质量红线,目前并无明确定义。[结论]耕地质量红线应分为微观层面的耕地质量绝对红线和宏观层面的耕地质量相对红线。耕地质量绝对红线,也称之为微观层面耕地质量红线,是指耕地质量关键要素的极限值,一旦突破该线,原有的耕地将不再适宜耕作,或不能生产安全合格的农产品;耕地质量相对红线,也称之为宏观层面耕地质量红线,是指在区域耕地数量红线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区域内粮食及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区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等别)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5.
最近,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这是中国对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调查与评定,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份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填补了我国耕地质量等级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正>《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于2016年12月30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这一标准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将为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科学的指标和方法。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究2008—2018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演变情况,明确该区域影响耕地质量变化的障碍因素及其分布。方法 文章将2016年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统一应用于2008年和2018年该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对2008—2018年该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影响耕地质量的障碍程度进行诊断,依据每个指标障碍度大小排序确定影响耕地质量变化的障碍因素,根据不同区域评价指标障碍程度差异确定的障碍因素进行类型组合形成分区。结果 (1)11年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以中高等级耕地为主。其中一、二等级耕地面积上升,三至九等级耕地面积出现下降且三等地下降幅度较大,下降的区域主要包括昌图县、台安县、辽中区、辽阳县和灯塔市等地。(2)研究区主要障碍因素类型区以单一指标灌溉能力、有机质、地形部位型障碍因素类型区为主。11年间障碍因素分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呈现为灌溉能力型障碍因素类型区为主,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康平县、辽中区、凌海市和黑山县部分地区,障碍因素分区结构呈现由单一重度障碍转变为多种重度障碍并存的趋势。(3)2008—2018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上升了0.16等,耕地质量等级保持中高水平,等级上升的区域面积高于下降的区域,灌溉能力指标是影响下辽河流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土壤有机质在11年间有所改善但变化较少。(4)单一指标型障碍因素类型区呈现下降趋势,而含有两个重度障碍度指标的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且障碍因素类型区增多,呈现重度障碍度指标复杂化的趋势。结论 2008—2018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上升反映了11年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应该在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和主控障碍因素基础上确定更加精准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实现耕地质量等级的靶向提升。  相似文献   

8.
玉门市耕地质量等级及其养分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河西走廊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现状,打好耕地开发利用的基础,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在对耕地的剖面性状、养分状况、耕层理化性状和土壤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选用特尔斐法确定隶属函数,以玉门市为研究区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玉门市2018年耕地总面积为58 416.56 hm2(876 248.40亩),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其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27等。中等地(四、五、六等地)的耕地面积为51 311.14hm2,占玉门市总耕地面积的87.84%;耕地等级分布从一等地到八等地,各等级耕地比例差异较大,其中面积占比最大的为五等地,占玉门市耕地面积的50.05%;从各等级分布的特征来看,耕地等级的高低与土壤类型、养分含量和障碍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耕地保护:数量质量并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的理念已逐步深入到耕地保护工作中,并逐渐转化为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在考核耕地保有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补充耕地的面积与质量两个考核标准,其目的是将耕地质量等级管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为及时准确掌握山丹县等级耕地地理质量、土壤地力肥力资源状况等,合理充分利用山丹县域等级耕地土壤资源,通过分析研究山丹县的农田品质级别分类以及农田土质肥力现状,进而及时了解山丹县农田地力现状并为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山丹县农田进行质量改善提供对策,在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GB/T33469-2016)的相关要求基础上,充分利用GIS技术,运用空间结构分析、层次结构分析、综合指数等方法对山丹县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农田评价检测成果,比较准确地反应了山丹县农田的品质等级状况,并对农田品质提出了检测与保护的重要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工作能够解决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问题,但折算系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针对耕地等别差异大、地类没区分、查询等级不易、补充耕地等别难确定和后备资源不足等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推进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耕地是农业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社会与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耕地等级划分为基础,对耕地进行估价,从经济价值方面实现对耕地的量化与评价。只有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定价,才能够为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提供保障。笔者研究了自然因素对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指出了自然因素在土地流转中对价格的影响机制,在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对耕地进行等级划分。介绍了耕地地力在土地流转中的应用,包括不同地力等级耕地的自然属性差异、产量和收益差异以及价格差异。在土地流转中依据耕地等级对其流转价格、流转之后的作用进行确定,为土地流转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最后以芜湖市为例,对土地流转价格进行分析,并对耕地流转和管理提出对策与建议:第一,指出缺乏合理的土地价格机制和耕地估价参考标准是土地流转过程中最大的问题;第二,迫切需要耕地质量等级更新和评价;第三,缺乏耕地地力在土地流转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对于此研究,需进一步深入,不能仅限于目前的研究成果,应多研究耕地地力在土地流转中的各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此项成果显示,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据了解,此项成果包括《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1∶450万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图、1∶50万中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等。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综合分析河北省丰宁坝上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与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在暗栗钙土区域布设6个旱耕地样区,并在每个样区用梅花布点法布设12个观测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验分析,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综合比较研究法,综合评价了土壤风蚀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丰宁坝上区气候条件是边际耕地形成的主因;冬春季松散、干燥、裸露的耕地表土遭受风蚀,致使耕作层有机质、黏粒、粉粒含量分别减少了约46%、31%和26%;研究区耕地土壤风蚀平均速率为3.67mm/a,可使耕地质量等级每年降低0.75%,且随时间耕地质量等级将呈现加速下降趋势;现有的土壤质地划分方法难以刻画风蚀对表土层土壤质地的影响,亟待研发更为详细的土壤质地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自身存在限制因素是阻碍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确定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依托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项目,以湖北省公安县为研究区,结合2010年农用地分等补充完善成果和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成果,确定了影响耕地质量的9种限制型:排水限制、质地限制、水分限制、障碍层次限制、污染限制、酸碱度限制、有机质限制、灌溉限制以及剖面构型限制。应用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模型,以全局可比的无量纲形式反映出限制型的制约程度和自然等别提升潜力,从而计算出耕地质量限制型谱序,对确定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安县存在12种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组合类型,其中2~5等地以酸碱度限制、酸碱度-水分限制和水分限制为主,6~7等地以酸碱度限制、灌溉限制和排水限制为主。依据确定的耕地自然等质量主导限制型,可以针对不同等别的耕地采取对应的质量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票交易涉及到所占耕地和复垦耕地之间的数量质量关系,要保证耕地数量、质量不下降就必须开展等级折算。在利用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基础上,对地票交易中置换耕地数量质量折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此方法实施的措施建议,对于重庆市耕地保护、耕地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粮食安全的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管控耕地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在结构、布局方面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因管控体系建设缺失等原因,耕地质量管控能力还需加强.这就需要从宏观上科学谋划耕地结构布局规划,微观上构建覆盖面广、多层次布设的质量监测网络,为进一步使耕地布局合理化、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实行长期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尽快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与考核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0月22日下发的国务院第2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并提出了“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要求。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中的耕地质量失衡问题,表面上是开发和整理新增的耕地质量不如被占用耕地的质量,所体现在管理层面上的问题是缺乏对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检查验收办法或规程。因此,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基本要求。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原则与指…  相似文献   

19.
保持耕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现势性,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对耕地质量分等成果的应用需求。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在确定年度更新耕地的基础上,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年度更新耕地的质量进行了等别评定和建设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与全市平均水平、周边耕地相当,平均质量等指数略低于周边耕地水平,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质量建设耕地建设后的质量高于新增耕地、全市耕地平均水平,自然质量等提升1个等级的比例为7.82%,达到了质量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关岭自治县沙营乡前进村为研究区,选取影响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情 况两大基本因素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运用GIS平台的图层叠加法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生成耕地质量 评价图,将该区的耕地质量划分为4个等级。项目实施前,前进村土地质量没有一等地,二、三等地的总 面积为80.57hm 2 ,占总面积的86.14%,随着灌排工程、道路工程和土地平整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的土地 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整理后,将土地质量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等,各级土地所占比例分别为 48.45%、18.62%、19.6%、13.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