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正常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术界、政府以及企业对外资并购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已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我国政府对外资并购的政策也日趋宽松。但是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却为何未能跟上世界的步伐,对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影响也相当有限?这是由于外资并购在我国还存在着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常见的股权估价方法有资产价值法、市场比较法和收益贴现法。在我国,国有股权并购价格曾先后采取了资产法和市场法。当前我国国有股权定价方法还有一些不足,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股权定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股权定价进行深入研究,在外资并购中争取到有利于自身的并购价格,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法律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君 《水利经济》2004,22(2):18-20
简述外资并购中反垄断与工商行政监管的协调问题及其原因,认为分权型的合作机制应是较好的选择;在立法上,必须考虑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制度与反垄断法的协调,在尚未制定外资并购法的情况下,可由国务院制定相应行政法规来规范外资并购,并且外资并购垄断制度宜单行立法,以利优化外资并购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也称跨国并购,是国际间通用的吸收外资的主要形式,包括外资公司、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直接通过购买股权或购买资产的方式并购境内企业。前一段时期,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SEB)并购苏泊尔等外资并购案,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担心,外国投资者并购我国境内企业,会不会形成行业垄断,会不会危及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时至今日,我国政府乃至全社会似乎都在重新审视外资在我国经济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并购市场条件已成熟,各种大规模外资收购兼并扑面而来。而我国关于外资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却远未健全。本文以我国独特的股权结构为制度背景,以外资并购制度中的中小股东保护研究着手,试图对我国外资并购法律提出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6.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外商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一种新趋势。但由于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国家难以有效控制外资并购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于是,建立规范科学的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立法任务。一、外资  相似文献   

7.
如今,品牌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成为国际间交流的纽带。本文从外资对民族品牌并购的动因、特点、利弊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在当今外资频繁并购民族品牌的情况下,保护民族品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和EVA法对外资并购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中金额最大、影响最广、模式最新的事件———外资并购张裕A的绩效进行了多视角的评价。本研究显示,外资并购不仅为张裕A的流通股股东带来了31.87%的累积超常收益,而且有力地提升了其全体股东的价值,其经营业绩指标明显改善,在被外资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张裕A的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增量、资本回报率以及经济增加值回报率均呈递增态势。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整体框架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光  张倩  于敏 《农村经济》2014,(2):127-131
本文在梳理澳大利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的法律框架、审查范围、审查目标、原则和程序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资并购澳大利亚涉农企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建立外资并购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外商来华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并购迅速攀升。通过并购,外资可能会垄断一个产业或行业,掌握该产业的技术主导权,并控制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从而构成对我国产业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中垄断问题的成因、特点以及对我国各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形下,青海应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直以来,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占据青海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这使得需要长期投资和关注的特色产业未能得到发展。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的畜牧业有其独有的优势和特色,但在长期的发展中,依然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游牧方式,缺乏技术与规模,产品附加值低,使其特色与优势未能发挥出来,不仅制约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全省的经济增长。针对青海畜牧业发展的诸多不足,首先应当正确认识畜牧业的地位,摆脱急于求成的思想;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提升畜牧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建立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以此来增加畜牧业在全省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其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柱,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对调整青海的经济结构和提高青海的经济的增速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文章分析了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以挖掘贸易潜力,推进双边畜产品贸易发展和畜牧产业合作。方法 运用2001—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中国对沿线国家畜产品贸易效率及潜力,并对经济规模、对外投资、地理位置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对外投资、是否加入WTO都对中国畜产品出口沿线国家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沿线国家的政治稳定程度和畜牧业发展水平则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该地区有抑制作用。结论 中国对沿线国家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极不平衡,对亚欧经济带国家的出口效率远高于中亚及环中亚经济带;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从高到依次为环中亚经济带、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其中,对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中西亚国家的畜产品市场潜力极大。我国应积极推进经济走廊的建设,完善自身贸易环境,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释放贸易潜力,推动双边贸易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草食畜牧业是甘肃省传统优势产业和基础主导产业。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引起各方关注。[方法]文章依据面板数据,分阶段总结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以牛羊为主)的发展历程,梳理分析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及限制因素,并结合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探索提出甘肃省草食畜牧业优化发展的措施。[结果]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呈现出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提升、全产业链模式逐步形成、草畜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凸显出产业链条短、发展动力弱、品牌效应不明显、科技支撑作用不强、产业化水平低、环保问题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生态压力大等系列问题。[结论]今后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应采取建立健全草食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草食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产业化经营管理体系、草产业开发体系等生态循环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9—2018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旨在测算和提高环境约束下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方法 区别于传统的DEA模型,该研究重点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都使用方向距离函数测算加入非期望产出后的效率值,也是环境约束的体现,且在第二阶段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干扰,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效率值进行测算和评价。结果 四川省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在逐步提高,分区域而言,攀枝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充等地处于纯技术效率前沿面上,成都、德阳、广元、遂宁、乐山等地处于规模效率前沿面上;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会改善粮食总产量、畜牧业劳动力数量和畜牧业资本投入相对过剩问题,增加畜牧业机械总动力有利于改善畜牧业劳动力和畜牧业投资额的过剩情况。结论 21个地市州之间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异质性较明显,部分地市州的效率较低且提升进程较缓慢,也有部分地市技术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且提升速度较快;在提升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方面,除了要参考目前的效率值,加大技术投入与推广力度或者扩大经营规模,还要注重环境因素对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预测四川省畜产品的供给现状及预测,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使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方法]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然后在分析2007—2016年四川省畜产品现状基础上,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采用GM(1, 1)模型对未来10年四川省的畜产品供给进行预测。[结果]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信。四川省未来10年的畜产品产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较缓慢,而且各市区的畜产品产量存在区域差异,肉类总产、猪肉以及禽肉产量都呈上涨趋势,仅有较少市区的牛、羊、兔等草食性动物的产量有所下降。[结论]未来应该从保障产品供给、转变消费观念以及增加科技投入等方面着手,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借鉴指导,推动畜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稳秩序、保民生的现实需要,科学设计评价体系和开展测度分析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方法 文章依据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构建涵盖绿色循环发展、供给提质增效、经营管理优化3个维度的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0—2019年全国及31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 (1)2010—2019年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9.20%,时间上具有向好发展态势,空间上呈现自西向东发展水平依次提高的格局;(2)全国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总体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内差距扩大态势明显、东部与西部两地区间差距最大,地区内差距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单极化趋向逐步凸显,从长期看三大区域均存在发展差距扩大的倾向,但呈现中东部趋向多极化、西部趋向单极化的变化态势。结论 发展畜牧业应当坚持生产规模与资源环境相匹配,因地制宜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型体系,积极发挥好东、中、西部地区在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探索种养结合、草牧一体的现代畜牧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判断畜牧产业及内部行业集聚时空特征、分析集聚影响因素,对于优化畜牧产业内部各行业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畜牧产业产值、要素投入及相关产业产值等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判断中国畜牧产业及内部行业集聚时空特征,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GMM从横、纵两个维度分析中国畜牧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结果](1)中国畜牧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在“上升—下降—上升”中呈现“高—高”“低—低”两极分化结构;“北高南低”“西强东弱”的“连片化”空间格局中呈现“梯度化”特征。(2)草食型家畜行业集聚在“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中马太效应明显,其空间集聚效应强于耗粮型畜禽行业;耗粮型畜禽行业集聚空间分布呈由东南非沿海地区向西北递减、中部向东北和西南递增的特征。(3)中国畜牧产业集聚影响因素中劳动力投入和技术投入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产业关联影响力度不足。[结论]各地区应继续因地制宜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大技术推动、人才支持,积极延长产业链,促进畜牧产业由集聚式发展到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政府出台的“粮改饲”结构调整、种养结合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种植业与养殖业供给侧结构问题提出的重大决策。[方法]文章在“粮改饲”策略实施的基础上,以养殖业为切入点,根据京津冀冀北张家口市万全区与塞北管理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粮改饲”策略实施前后的效益,[结果]按照种植饲草饲料的规模计算,奶牛养殖主体实施“粮改饲”后比“粮改饲”前节省成本910元/667m2,按照奶牛消耗青贮玉米量计算,养殖企业可以节省成本1 820元/(头·年); 而养殖规模较大经营主体的效益明显高于规模较小经营主体的效益,[结论]得出实施“粮改饲”降低了养殖业成本,提高了养殖业规模效益的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从农牧业供给侧入手,引导耕地流转,扩大种养业结合经营规模; 从农牧业产业各环节切入,延长产业链条,融合发展“产加销”; 依据区域资源特征,创新粮草轮作模式; 依据饲料饲草种植主体规模进行“粮改饲”补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明晰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促进畜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京津冀13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1)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均值由0.45增长至0.88,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地区之间的碳排放效率差异呈现缩小趋势。(2)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呈现由“低值区集中连片,高值区分散”的格局向“高值区集中连片”的布局过渡的趋势,且相异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3)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畜牧业碳排放强度分别为当地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与抑制因素,城镇化水平和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能改善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值。饲料用量、畜牧业技术进步、畜牧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效率的阻碍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政策对其的驱动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畜牧业产业结构对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负向影响逐步显著加强。结论 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并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畜牧业低碳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分析栾城县现代畜牧业发展及农牧结构演变的基础上,对当地1984~2006年畜牧业饲料供需平衡及能流效率计算,结果表明:1993年以前域内饲料供给可以基本满足当地畜牧业需要,之后供需差距拉大,蛋白饲料短缺是增加系统外压力的最重要来源。畜产品产出能量的商品率由1990年75%上升到2006年93%,能量产投比先上升后下降2000年后趋于稳定。因此粮食主产区现代畜牧业具有高度开放的特点。随着现代畜牧生产机械化、大规模商品化发展,农工牧良性循环对实现现代集约农牧结合起重要作用,并提出能效分析中重视农牧生态系统环境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