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2017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户家庭调查数据,将正规信贷配给分离为部分数量配给、完全数量配给、未借贷型价格配给、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自我实施型配给,借助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构建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类型正规信贷配给对农户福利水平影响的差异性,有效弥补以往研究视角的不足以及研究方法存在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六种类型正规信贷配给均对农户福利水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降低了农户生产性收入、一般性资产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并且农户遭受需求型信贷配给(未借贷型价格配给、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自我实施型配给)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农户遭受供给型信贷配给(部分数量配给以及完全数量配给),这就意味着:在需求型信贷配给演变为正规信贷配给主要形式的今天,农户福利损失不仅未得到有效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黑龙江与江苏省的572个农户为样本,采用田野实验方法获取农户在不同情境下技术选择的动态数据,实证分析了“银保互动”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动”产品有助于分散自然风险、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配给,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对新技术的选择;农户的风险偏好、是否经常收看农业电视节目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市场的结合,提升农户新技术的采纳水平,最终提高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半变异函数、GMM估计等方法探索分析了我国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农户信贷配给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特征;农村金融机构、农户和区域经济属性中的随机性因素是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空间变异的主因,而其结构性因素是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空间异质的重要原因。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会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户信贷配给程度产生差异。基于此,我国应建立地区差别化的信贷支农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梳理并分析贷款保证保险对农户受到的不同类型信贷配给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DID政策分析的方法以及实地调研的农户数据,构建多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贷款保证保险的实施对农户受到的完全数量配给有显著影响,银行放宽了对农户抵押品的要求,降低了借贷门槛,从而缓解了农户因供给不足而受到的信贷配给,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对农户的交易成本及风险配给的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对农户因需求不足产生的信贷配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Boucher、Carter和Guirkinger关于风险配给的研究观点,依据陕西省730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DEM)对农户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配给进行了识别,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风险配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中风险配给型农户比例为6.16%;风险规避程度和谨慎程度越强、购买保险种类越多,农户越倾向于风险配给型,保险市场缺失是导致农户风险配给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年龄、务农时间、从正规信贷渠道贷款、曾经创业和同意土地使用权抵押均对风险配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总资产与风险配给无关;信贷需求价格弹性变量不显著,大多数风险配给型农户信贷需求价格弹性为0,然而在极低利率下,风险配给型农户可能会进入信贷市场。  相似文献   

7.
探析不同农地抵押贷款机制设置下异质性农户面临的信贷配给情况,对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农地抵押贷款目标机制下,存在较多农户面临着新的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数量配给,实践中农地抵押贷款设置了不同的增信机制,分为内部增信与外部增信两类,其中外部增信又分为信息甄别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同增信机制对缓解农户信贷配给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农户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供需型信贷配给。在推进以农地为代表等"估值难、处置难"的标的物抵押贷款可从,下沉信贷服务覆盖范围优化农村贷款流程,稳步推进政府引导下的预授信模式;增强标的物价值稳定性,完善农村农户信息体系建设,构建多元风险分担机制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83—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阐释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间接作用机理及其非线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研究显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负向间接效应存在双重门槛,低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抑制作用高于高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是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对农业信贷配给制度效应和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制度和收入效应的地区异化是导致农民消费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再议农户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和金融部门推进普惠金融的力度不断强化,但是,农户的信贷需求及其满足情况如何?农户信贷可获得性怎么样?本文通过三省9县1730户农户家庭的调研数据,研究表明,农户信贷需求依旧旺盛,非正规信贷仍然是农户满足信贷需求的主要渠道,农户信贷配给仍较严重,抵押和担保仍然是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主要方式,农户正规信贷可获得性仍然较低,同时,农户金融服务的自我排斥程度仍然较高。不同生产经营方式和收入层次的农户、小规模农户的信贷需求,都依旧比较旺盛。为了提升农户信贷可获得性,有必要从金融供给角度进一步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整合县域金融监管、实施有利于提升农户和小微企业的特殊性金融制度安排,并从需求侧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5年黑、豫两省976个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样本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了信贷配给下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经济和土地生产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特殊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扩大经营规模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影响受到信贷市场不完善的制约:一方面,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其单位产量成本伴随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而未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则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信贷配给,扩大经营规模会降低经营主体的亩均投入强度,进而降低单位土地面积产量。进一步,本文估计出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而言,信贷配给使其单位产量成本提高2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减少26%。同时,相对于自我信贷配给,数量型信贷配给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不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共跻监督"的视角,通过建立监督的成本与收益模型、社员间"共跻监督"的博弈模型,理论分析了合作金融的"共跻监督"对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825户农户为样本,运用Heckman两阶段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共跻监督"机制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资金互助社能够降低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的数量配给、交易成本配给的程度;"共跻监督"是一种有效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它降低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借贷成本和交易风险;此外,在"共跻监督"机制的作用下,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的机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3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识别影响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人口特征、经济特征、金融环境和地理特征等因素对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影响农户是否遭受需求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银行借贷利率、到银行网点距离和鲁西地区虚拟变量;影响农户是否遭受供给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上年家庭纯收入、上年非农收入比重、家庭经营耕地面积、上年礼金支出、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到银行网点距离、正规金融市场效率、正规金融市场规模、鲁中地区虚拟变量和苏南地区虚拟变量。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与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利率市场化金融环境的背景下,借助农村信贷配给变动程度与利率浮动、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变动的关系图,推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相关课题组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推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的差别定价对农村信贷配给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率与其对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历经三个阶段。首先,利率定价的提高首先会适当缓解农村的信贷配给程度;其次,利率定价与信贷需求达到平衡;最后,随着定价持续上升,反而会逐渐加重农村信贷配给的遭遇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对农村信贷配给度的历史变迁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给效率。研究表明,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变迁决定了农业信贷配给度的变迁;农业信贷配给度有所降低,但其信贷配给效率低下;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度逐年增加,但其信贷配给效率较高;农村金融体制深化改革阶段的农业信贷配给效率低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初期阶段;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效率高于农业信贷配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确权在整体上增加了农户的信贷机会,但在农户之间这种机会并不是均匀分布的。通过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对低收入农户来说,确权因强化了土地"禀赋效应"而只能有限地提高信贷可得性。对经营能力强的高收入农户而言,确权可通过土地"安全效应"而较大程度提高信贷可得性。本文利用河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确权之前,高收入农户的信贷可得性比低收入农户高46.03%;确权之后,高收入农户信贷可得性是低收入农户的106.88%,两者信贷可得性的差距增加了一倍多。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之所以扩大了不同收入农户信贷可得性的相对差距,主要是因为农地流转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7.
信贷配给下的河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河北省中小企业在信贷配给条件下融资难的问题,分析其融资难的现状和原因,并介绍信贷配给的有关知识,从而根据河北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信贷配给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扶贫社小额信贷项目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之上。样本数据显示:大多数农户从信贷市场上获得了资金,但存在着借贷规模、结构和用途上的差异;信贷供给由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构成,非正规渠道借贷主要用于非生产性用途,而小额信贷主要满足农户的生产需要;所调查的当地农村信贷市场的基本特征是非正规性和非生产性;小额信贷成为当地农户的又一种制度性信贷供给,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乃至正规金融有替代和补充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贷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可以判断:小额信贷具有改善农户信贷分配不平等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及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本文采用Tobit Ⅲ模型及源自两个中国苹果优势区725个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专业化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行为特征,并分析不同规模农户正规信贷需求与利率间关系。研究发现:(1)专业化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特征存在异质性。专业化规模农户正规信贷需求更多的表现为"扩展型需求"和"发展型需求"。(2)不同规模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也具有异质性。利率变化与正规信贷需求呈现负相关,且不同规模农户的信贷规模需求对于利率弹性存在异质性。(3)影响正规信贷需求与影响正规信贷规模需求的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1979—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平滑转换模型,实证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信贷配给是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产生的重要诱因,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的作用机制存在"阀值效应",当转换变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超过临界值时,其作用机制会较快地由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降低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实现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地区均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