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评述国内外基准地价更新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国内目前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监测点地价测算地价指数,以更新基准地价的新思路.以南京市为案例,利用原土地定级资料、基准地价资料、地价监测点体系信息和土地市场资料,结合国家城镇估价规程,通过测算监测点的地价求取地价指数,进行基准地价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商服用地基准地价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基准地价分级图与价格指数,对2003-2008年郑州市商服用地基准地价进行时空变异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基准地价呈现单中心连续分布;(2)基准地价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跳跃现象,其空间分布存在着变异性;(3)基准地价分布与城市主干道呈局部平行关系;(4)基准地价变化受经济、政策和城市规划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GIS在城市地价动态宏观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准地价的评估,常根据监测样点地价的变化来反映城市总体地价水平的变化。本文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以地价监测样点信息为基础,通过TIN和监测样点地价建立地价分布三维模型,运用内插地价等值钱图与城市用地基准地价底图的叠加来宏观分析城市地价面的变化,引起价格变化的原因,为政府高效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准地价评估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甸城市基准地价评估存在的一些问题,重新阐明了基准地价的涵义与作用,明确了基准地价评估的科学思维及其技术改进措施。并结合上海市实际,提出了基基准地价评估创新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国基准地价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对现行基准地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研究方法:综述法,反距离权重法和普通协同克里格法插值法。研究结果:地价基本原理及中国土地所有制现状决定了基准地价的地位及发展,合理的样点分布和抽样率是使用插值法的前提,以价定级不符合中国土地市场实际情况,用于更新的地价指数还需改进。研究结论:基准地价在中国地价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但在基础理论、构成、表现形式及应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土地区域差异越来越大,客观上要求对小城镇进行土地基准地价测算。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小城镇基准地价测算样点有类型少、分布不均等特点,文中从实际出发初步探讨了小城镇基准地价测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于MapInfo的城市级别基准地价测度技术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区片基准地价与区片面积求取级别基准地价这一更简洁的方法,同时采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来评估基准地价是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本文首先对目前基准地价的理论和应用进行分析,然后以广东省云浮市的级别基准地价测试为例,介绍了基准地价测算技术和过程,最后讨论了该新方法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采用开源的Geotools平台和jfreechart软件作为基础,基于Java Applet构建小型城市基准地价信息发布平台.平台的构架设计以定级估价数据库标准为基础,紧密结合城市基准地价信息发布工作流程和数据流程,并且采用Java的远程对象和相关的远程方法调用(RMI)作为权限控制设计的模式,实现了能够执行城市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等空间信息在多用户条件下的图形显示控制、属性查询统计以及图属互查等复杂操作的基准地价信息发布功能,可以满足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城市的基准地价信息发布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天水市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平衡研究,解决同一区域内不同城镇基准地价客观反映城镇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地价水平的问题。研究方法:多维城镇土地分等指标体系,非均质地价空间扩散方程。研究结果:天水市商业地价与城镇之间质量及距中心城镇距离成负相关性,商业基准地价平衡前后差异较大,但平衡后地价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论: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位于“强场强区”内的城镇,其地价主要受中心城镇扩散的影响,而位于“弱场强区”内的城镇,其地价是中心城镇扩散和周围城镇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平衡前后地价变动的主要因素为城镇质量(综合分值)和距中心城镇距离,且与城镇本身的区位交通条件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综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综合模型,将城市的土地定级评估、基准地价评估及宗地地价评估工作统一在一个模型中,能充分有效综合地利用估价资料,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使更新评估变得容易进行。此外,该模型还为影响地价的因素选择及权重确定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针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弊端,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逻辑推理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征地后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确定方法能够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障农民权益,充分体现土地价值,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结论:公益性用地采用地价构成法,非公益性用地采用基准地价反算法,从不同角度测算征地补偿标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价格标准、土地税收标准应与城市土地的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水平保持一致。然而现行的城市土地市场中,常常只注重对一个城市内部的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而缺乏宏观调控城镇土地价格的分等研究。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城镇土地分等的历史,并详细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城镇土地分等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房价与地价关系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探索其地域等级差异规律,以期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房价调控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ECM,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1)地价对房价的短期影响表现为:三线城市最强,二线次之,一线最差;房价对地价的短期作用表现为:二线城市强于一线和三线城市;(2)房价与地价的相互关系在中期稳定性差,且不同城市表现出变动的随机性;(3)地价对房价的长期作用表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逐渐增强;房价对地价的长期影响则恰好相反。研究结论:(1)房价与地价关系特征相似的城市,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可以彼此借鉴;(2)房价调控政策要将时效性考虑在内;(3)房价调控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城市等级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基于2008—2019年长三角城市地价数据,实证分析地价增长及空间分异格局、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地价历经复苏增长、相对企稳、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4个阶段;(2)城市间地价差异整体缩小,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性;(3)不同层级城市地价受到核心城市地价变化影响而呈现出相似变动和关联特征;(4)长三角区域地价空间关联格局成因主要是要素流动聚集效应与市场联动。研究结论:当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城市地价一体化效应还不强,应进一步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土地要素流动、土地市场整合与地价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研究地质灾害对城镇住宅地价的影响及城镇住宅基准地价的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编制。研究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网格地价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基于兰州市1621个住宅地价调查样点数据的分析显示,地质灾害隐患可导致土地价值的降低,但作用程度在不同土地级别、不同空间位置存在差异,地质灾害对地价产生负作用的极值易出现在各类洪道、沟坡地带;运用兰州市公开出让住宅用地数据进行验算,将网格地价模型和GWR模型法得出的修正系数应用于兰州市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验算结果基本符合兰州市地价实际情况,网格地价模型的验算结果较GWR模型更为平稳。研究结论: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的空间量化,有助于提高地价评估的准确和客观性;网格地价模型法较GWR模型法更适合当前基准地价修正系数编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论证发展完善中国公示地价体系的重要性,构架中国公示地价体系。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研究结果:分析了中国基准地价及公告地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公告地价体系构成和作用,提出在中国构建标定地价、基准地价和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三位一体的公示地价体系,以及三套体系对接的关键技术;提出发展完善中国公示地价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研究结论:尽快在全国建立标定地价体系,对接基准地价更新体系和地价指数及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位一体的公示地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全国和城市层面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系统地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比较法。研究结果:从全国层面而言,作为房价与地价一般性代表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之间互为长期和短期Granger因,但房价的变动对地价变动的影响力更大些。而对23个大中城市的计量研究表明,各城市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不是唯一而确定的,房价的增长更多地受自身因素而不是地价的影响。研究结论: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是复杂且因地而异的,以一个案例的分析结果来断定两者的关系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供应管制通过住房供给弹性渠道对房价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分析,计量检验。研究结果:(1)土地供应管制影响房价波动的渠道是:土地供应管制的宽松和收紧通过供地规模、用地成本以及市场预期影响住房供给弹性,再经由供求关系和投机效应的传导影响房价波动。(2)土地供应管制可以解释45%的城市间住房供给弹性差异;地方政府不同松紧程度的策略性供地行为导致住房供给弹性与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负相关,中央偏向中西部的土地配额管制政策导致东部城市住房供给弹性低于中西部城市。(3)住房供给弹性决定了房价周期波动,并具有非对称性效应:在市场景气繁荣阶段,供给弹性越小,房价涨幅就越大;在市场不景气阶段,房价跌幅与供给弹性的关系存在方向上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土地和住房领域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革供地制度和调整供地政策,使土地供应与住房需求在时空维度上相匹配,将有利于熨平房价波动,降低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