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根据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快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1017万亩,其中坡耕地627万亩。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54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58万亩;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荒山造林种草54万亩;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90万亩。为了解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及农村产业结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民和县、互助县的5个乡的部分退耕地农户进行了访问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退耕还林还草收益情况…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1 017万亩,其中坡耕地627万亩.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54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58万亩;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荒山造林种草54万亩;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90万亩.为了解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及农村产业结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民和县、互助县的5个乡的部分退耕地农户进行了访问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国休耕保护项目问题研究(续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粮食供给过剩和急需改善生态环境,美国国会通过的1985年农业法案确定,于1986年正式启动休耕保护项目(CRP)。通过对美国1985、1990、1996、2002和2008年农业法案有关休耕保护项目政策调整过程的介绍,详尽地分析了美国休耕保护项目的区域和类型分布情况、实施标准的演化、环境收益指数的构成及其在决定参与休耕保护项目中的作用、休耕保护计划竞价过程与补贴,以及影响休耕计划的利益集团及其可能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休耕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而分析了如果停止休耕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休耕保护项目问题研究(续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粮食供给过剩和急需改善生态环境,美国国会通过的1985年农业法案确定,于1986年正式启动休耕保护项目(CRP)。通过对美国1985、1990、1996、2002和2008年农业法案有关休耕保护项目政策调整过程的介绍,详尽地分析了美国休耕保护项目的区域和类型分布情况、实施标准的演化、环境收益指数的构成及其在决定参与休耕保护项目中的作用、休耕保护计划竞价过程与补贴,以及影响休耕计划的利益集团及其可能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休耕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而分析了如果停止休耕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土地休耕保护计划的制度设计及若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国家一项部署。美国实施土地休耕保护计划已经30多年,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土地休耕保护计划的关注目标、基本程序、规模、投入等基本情况,认为美国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审慎确定休耕规模、科学的评价指标、市场竞标机制、精准化和差异化的补贴机制、现代科技手段等。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开展耕地轮作休耕的几点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取决于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而且,最终还取决于以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事例的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农业土地使用在向集约化和商业化转变,农村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该地区正在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种植业收入的格局。但是,这种变化尚在初级阶段,缺少稳定性,今后仍需国家政策性补贴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国家提出了土地休耕计划以确保粮食安全。论文认为土地休耕不同于撂荒,其基本目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农户作为土地休耕的微观主体,其意愿直接影响土地休耕制度的实施,其影响因素有家庭基本特征、耕地资源禀赋、非农业收入、农户对生态效益及环境保护的认知分析以及生态补偿比较效益等,其中生态补偿比较效益是一个重要因素。应当建立包括生态补偿的主体、实施方式、补偿标准等在内的符合我国需求的动态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政策信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各有关部门分工作了规定.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有关政策和办法;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的审核、计划的汇总、基建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综合平衡;财政部负责退耕还林还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监督管理,参与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计划的编制;国家林业局负责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总体规划、计划的编制,以及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监督;农业部负责已垦草场的退耕还草及天然草场的恢…  相似文献   

10.
休耕制度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囤粮"战略、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研究休耕补偿标准对完善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甘肃省会宁县2019年273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二项式logistic模型研究农民休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条件价值评估调查法获取农户参与休耕轮作的补偿意愿,并且考虑零响应样本,对参数估计的测算结果进行矫正分析。结果表明:(1)休耕补贴标准测算结果显示,矫正后的补贴标准略低于现行的500元/亩补贴标准;(2)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不足以解释其休耕意愿。农户的生产特征及其对农业补偿政策的理解是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关键因素;(3)农户普遍意愿补贴价格较低,主体意识普遍较薄弱。因此,应加强休耕政策的宣传,适当提高休耕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农民的异质性,尊重农民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1.
退耕农户长期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陕西、青海两省4个县15个村400个退耕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20年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的长期影响,预测了退耕后林草产品的产出、价格和农产品产量,分析了样本农户退耕前后在土地利用、种植结构、收入和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林草产品价格、退耕补助、毁林复耕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价格和产出水平上,退耕提高了样本农户的收入水平。从长期看,退耕农户面临自然、技术和市场风险。要实现中国政府的生态建设目标,决策者应关注退耕农户尤其是退耕地比例高的农户的长期生计。  相似文献   

12.
根据湖北省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状况,建立了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用线性加权和函数法,通过影响指数计算模型,计算出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指数;调查整理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的数据,运用前后对比法、过程监测法,结合影响指数,从退耕还林工程对地方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土地生产3个方面的影响对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分析。通过分析,说明了退耕还林工程在保证了秭归县总体经济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短期内已经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影响,且其影响正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3.
新政治经济学是二战后西方社会出现的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门学术流派。依据新政治经济学有关理论,退耕还林工程属于公共物品,农民具有"经济人"属性。为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目标,应当在政府和退耕农民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激励相容的契约关系:第一,继续完善供给机制,增强农民从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第二,建立退耕生态林产权收购制度,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的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参与式方法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是实现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在实施退耕还林中,指令性的管理方法难以充分体现农民意愿和利益,行政干预的方式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而参与式方法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激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参与式方法的尝试,探讨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梅莹  黄成林  刘华  傅松玲 《林业经济》2012,(5):86-88,124
对退耕还林的驱动力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判断各种影响要素的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驱动力机制。再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驱动力的能量分析,探索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分析及其调整思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走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退耕还林政策本身也突显出许多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也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的运作模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方式等方面要进行调整,还要充分完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7.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退耕还林实施取得的成效与面临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退耕还林工程和东桑西移工程的背景下,运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量桑蚕茧的技术效率及生产弹性,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8年桑蚕茧的平均技术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各桑蚕茧主产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效率水平缺失;自然灾害能显著降低蚕茧的技术效率,农村居民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能有效提高技术效率水平;中西部单位面积桑蚕的劳动力投入出现过剩局面,单位面积桑蚕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因此应在优化蚕桑业区域结构的同时,加快西部地区的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提高桑蚕茧的技术效率;并调控单位面积桑蚕茧的劳动投入量,扩大退耕栽桑的面积,提高桑蚕茧生产的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碳汇的云南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汇为生态指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级政府支付能力、县域经济中农业贡献率、农户后续生机情况等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规范指标值,然后对云南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129个县(区)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之分为3个等级,建议不同等级的县(区)实施不同的补偿额度,同一等级内实施不同的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情况,解剖了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退耕户利益长效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退耕还林扩大化、退耕还林投入保护机制不健全、缺乏配套技术支撑体系等障碍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统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国家粮食安全两大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