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林改历经两年多时间,全省已确权到户的林地面积,占应改面积的65.04%;签订合同205.22万份;已有7293个村完成改革,239.7万农户,847万农民参加了林改。主要做法:改革模式多样化,组织推动高位化、部门指导经常化,具体操作规范化,改革宣传社会化。林改效应:集体林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非公有制投入林业发展资金达15亿元;为林区振兴和林农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增强了集体经济活力;推进了乡村民主建设,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全省在推进林改的同时积极探索配套改革:组织林农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引导组建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鼓励支持发展林地经济。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福建省开展新一轮林改的必要性,认为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林改是充分发挥集体林区林地潜力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前期林权改革的需要,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并指出了福建省开展新一轮林改的优势条件,包括福建省在发展林业生产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建林业在全国林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福建省在此前开展的历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先行地位和重要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海南省解决林权历史遗留问题的4条经验,即敢于面对矛盾、完善工作机制、科学处置纠纷、规范调解程序,分析了林改以来的林业新形势,再次阐述了集体林改的核心任务与基本要求,提出了林改不同进程省份的工作重点。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家庭承包,提高改革质量;完善配套政策,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消除改革障碍,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大科技支撑和服务,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提高农民发展能力;抓好典型宣传,引导推动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4.
2003年新一轮林权改革后,福建集体林区林权经营方式在结构上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对福建林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初步影响。林改3年来,集体经营的山林面积迅速减少,家庭承包经营成为福建集体林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林改基本上完成了山林权的初次分配,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市场化;尽管全面衡量林改的成效还为时过早,但数据显示林改后林业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文章最后就林权改革不足之处做了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公共财政支出的具体作用进行了估计。采用林改前的森林覆盖率作为工具变量,处理了各省不同时点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生选择问题。估计结果显示,公共财政支持对森林覆盖率增加具有显著作用,并且对后进行集体林改省份的作用效果大于先进行集体林改的省份。  相似文献   

6.
余滨 《林业经济》2012,(7):121-124
通过对全国林改典型县、安徽重点林区县—霍山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集体林权改革对公益林建设各方产生的影响,针对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展开的集体林权改革产生了许多深远影响。对于普通林农带来了实惠,却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尤其是林改后林地的经营问题,关系到林改的效果能否切实保证。要切实保证林农的实际经济收益以及长期的环境收益,要探索有效可行的途径。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对于林农生存、培养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并注重预测和防范风险。参考各地的成功经验,本文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林改后林区经济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三明市正在积极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新型林业经营体系,推动林权在旧"分"的基础上实现新"联"。主要做法:组建收储机构,首推新型贷款,建立风控机制,探索建立重点区位林赎买新机制,注重与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重点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指出深化林改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林改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区改革终极目的不是实行私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国有林区改革必须对林区的森林经营历史、林区的森林生长自然规律有所了解,以寻求改革的症结所在,并明确改革的目的和目标。对伊春林区改革试点出现的"分林"做法,导致国有林区国有资产的流失提出警示。不认同对国有林区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家庭承包"的提法,因为它违反林业经济规律和现代森林经营的基本要求。指出国有林区改革终极目标不是实行私有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九联模式"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提出推广和创新"九联模式"需要加快发展工厂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加强示范引导、搞好协调服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拓实践的福建省进行实地考察,认识到林权制度改革的真正意义,见证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林区发生的变化。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政府的作用,明确了必须坚持的6项原则。深入讨论了如何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何成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应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造成严重影响,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巩固受到严重考验。建议出台受灾林木采伐政策文件;加大财政对林区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安排造林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实行债务豁免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对其绩效进行评价。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从农民收入、森林资源经营以及社会效应三个方面对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绩效进行了评价,总体来说,研究者们对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短期绩效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从现有研究成果的特点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截至目前,全国完成林权确权到户的面积约占全部集体林地面积的50%。林改后,林农耕山务林积极性高涨,面临资金困难。深化林改需要抵押贷款与森林保险等金融配套改革的支持。清华大学、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与福建省林业厅联合开展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政策"课题研究成果表明:国家公共财政分别投入72亿元贷款贴息和补贴70亿保费,可分别拉动2000亿贷款规模和转移1万亿元的林业风险责任,是公共财政投入的"四两拨千斤"之举。中央政研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研究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监会、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高层领导表示积极支持一个工作,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设性构想,在机构、政策与制度层面积极推进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  相似文献   

15.
对新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引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光泽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涌现出的新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几年来运行轨迹的观察,探索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的改变,林农需要林业工作者在新时期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经营方式方法和业务技术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福建省新一轮林改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做法,包括明晰山林产权归属,核发山林产权证书,以及进行相关的配套改革等,指出这是一次针对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分配体制的大调整。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新一轮林改的主要特色及其理论贡献:一是使林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以真正地分离,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得到落实;二是理顺了林业生产与家庭经营之间的关系,指出2者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三是在集体山林产权的初始界定方面实现了平等。  相似文献   

17.
深化福建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福建省现阶段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确权发证工作不彻底、林地使用费收取困难、林地经营破碎化及林业采伐指标限制等问题,并对不同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解释。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规范发证工作,加强纠纷调处力度;合理确定林地使用费收取标准,完善林地使用费制度建设;提倡适度规模经营,克服林地经营破碎化;放宽森林采伐限额,完善指标分配机制等4方面的对策来深化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连续跟踪调研获得的9省区18县市1497个样本农户8年的长期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生产函数,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对不同类型农户林业生产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⑴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增加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单位面积林业劳动力和生产费用投入,但降低了纯农户的林业投入;⑵森林保险对纯农户单位面积林业劳动力和生产费用投入的影响比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积极;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林业投入的影响优于纯农户。因此,政策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最大限度地考虑不同类型农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从2008年开展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产生了各种山林纠纷,山林纠纷的妥善调处关乎改革的顺利推进与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以广东省31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从山林纠纷产生的时间顺序、森林资源价值和林权内涵对山林纠纷进行了分类,并进一步从农户自身禀赋与环境因素的视角分析诱发山林纠纷的原因,最后提出建立山林纠纷的动态治理机制等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