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学者忽略了农户的气象认知对其天气指数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方法 文章基于山西省岢岚和江苏省南通市430食用豆种植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食用豆种植户对气象(如平均气温、平均降雨、干旱、霜冻等的发生次数及严重程度)的感知对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意愿的影响。结果 (1)食用豆种植户的气象感知显著地影响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此外,食用豆种植户的村干部经历和兼业户身份对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产生正向且显著的影响;(2)而家庭人口数以及是否有专门的食用豆贮藏场所等对食用豆种植户购买天气指数保险产生负向且显著的影响。结论 因此,在食用豆种植户中推广天气指数保险应关注到其气候的感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公益宣传片、教育培训等,线上线下、网络电视手机、书籍宣传册等)宣传气候变化对食用豆种植的危害,强化食用豆种植户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而提高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气象指数保险能够有效缓解困扰农业保险的信息不对称和高成本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气象指数保险的实践情况,并分析了气象指数保险运行中反映出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气象指数保险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气象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指数保险因其自身具有降低道德风险、抑制逆向选择、管理成本低、易实施再保险等优点,受到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青睐,并将重点应用于农业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风险问题。气象指数保险计划在墨西哥、印度、马拉维、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相继试点并应用。为保证气象指数保险计划的顺利开展,发展中国家注入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发展中国家实施气象指数保险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借鉴气象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的已有实践,对于我国探索实践和大面积推广气象指数保险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严峻挑战;预防气象灾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课题;努力扩大气象服务范围,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质量,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气象指数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农业保险的缺陷,但是,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情况,中国是否适合实行气象指数保险,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2004~2016年全国农户面板数据,分别测算了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等4种农作物的产量风险和县域农作物受灾系统性风险。研究发现:在中国,由于农作物气象灾害风险不满足"小概率、大损失"的基本可保条件以及针对受灾系统性风险的可保条件,气象指数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将十分有限,不宜作为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但是,借鉴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赔方式,实行气象指数储蓄保险可以发挥农业保险的收入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6.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旨在解决传统农业保险经营与管理上的技术难题,本文选取1984—2013年山东省宁阳县的相关数据,设计了玉米风雨倒伏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究通过分析各类趋势产量模型的拟合特点,利用Eviews比较分析保留HP滤波与回归分析两类模型;通过玉米生长周期气象致灾因子的系统分析,确定了玉米两时期的风雨倒伏指数;通过构造三组表征气象产量的模糊数学序列,利用AHP与SPSS多重比较分析确定了HP滤波模型与风雨倒伏指数的无差异关系;最后通过不同保险定价模型的风险管理特性分析,选取指数定价模型建立气象产量与风雨倒伏指数的相关关系,厘定玉米气象指数保险费率。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保险作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在农业部部财务司的支持下,湖北省依托金融创新试点项目,紧紧围绕"稳粮增收保供给"这个主题,着力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创新,开展了水稻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在应对今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农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面临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比较优势很明显。干旱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研究农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农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理论框架分为7个部分:即估算农作物生育期需水量值,测算农作物水分缺失的减产量,建立农作物气象产量与缺水量的相关关系,确定农作物生育期缺水减产临界值,构造降雨因子产量波动模型,建立降雨量赔付指数模型,计算纯保费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传统农业保险存在较多问题,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作为金融创新工具,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力路径。[方法]文章在分析降雨量指数保险合约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依照天气指数保险合约定义,选取稻谷生长期每日降水的累积降雨量作为天气指标,采用经济—气候模型和湖北省7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按风险区域分别设计了干旱指数保险合约和暴雨灾害指数保险合约。[结果]虽然湖北省全省累积降水的影响总体是负向的,但累积降水量对稻谷单产在十堰、襄阳等干旱区域的边际影响是正向的、显著的,累积降水量在暴雨集中区域江汉平原地区、咸宁市及辖内县市,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根据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有必要按不同的风险区域分别设计天气指数保险合约。该文的研究在天气指数保险设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进一步使天气指数保险合约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力创新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气候变化适应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重要内涵,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农户"气候变化认知—适应性行为"决策分析框架,并利用湖北省"十县百组千户"的调查数据与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农户气候变化认知(自然环境认知、经济需求认知、自我效能认知)对其(主动型、被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提高能促进其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其中,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提高促进其采取主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的作用更大。(2)从影响路径来看,自然环境认知、自我效能认知通过影响情感态度、问题应对策略,经济需求认知通过影响情感态度,以促进农户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3)多群组分析还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越大、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其气候变化认知水平越高,则越倾向于采取主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结论]政府应及时发布气候变化的新闻资讯、加大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适应性耕作技术的相关培训、完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以强化农户自然环境认知、提高经济需求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进而引导其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为六大经济任务中的首要一项。该文着重探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影响,以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作为研究因变量,从气候变化与要素投入两方面选取指标作为自变量。以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气候变化、物质要素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即变参数关系。气温方面,我国主要粮食产区气温普遍升高,气温上升对玉米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降水方面,稻谷主产区降水减少、玉米主产区降水则呈现增加的情况,结合水利设施考虑,稻谷主产区应注重预防干旱灾害,玉米主产区则要注意预防洪涝的影响;日照方面,全国粮食主产区日照时数减少,给粮食产量带来一定积极影响。气候变化对各种作物的影响不同,总体来看,稻谷、小麦的适应性好于玉米。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该文提出以下参考措施:包括构建气象监测分析预测一体化的决策系统、调整农作物布局和结构、调整激励体系、建立气象灾害保险。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上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出现了两种主要类型,一是区域产量指数保险,二是气象指数保险。如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其损失补偿,不是根据单个投保者的产量,而是根据实际区域平均产量与指定水平之间的差额。这样,保险人不需了解被保险人的个人信息。当区域平均产量低于指定水平时。那些产量高于指定水平的被保险人。可以额外获得保险公司的...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田土壤的干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及其关键技术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为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面,联合抓实灾后渔业生产,助力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自8月7日起,安徽省芜湖市池塘河蟹养殖气象指数保险试行方案正式启动。该方案经芜湖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及市财政局多轮调研磋商制定,联合实施、监管及组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际(地区)面板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提出的适应性预期模型与似不相关回归方程组模型,重点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以及农业保险政策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气象变化影响了整个粮食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其中降水增多、气温上升加快了我国粮食产业向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转移,促进了北方地区粮食产业发展;降水减少、干旱天气增多对南方传统粮食产区如华东、华南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2)农业保险缓解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冲击,其中农业保险承保规模扩大对粮食单产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农业保险灾后赔付对粮食总产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粮食价格、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气象灾害日益加剧背景下,我国应该在气象预报、农田设施与农业保险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保险发展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林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提高发展高效林业、防范森林火灾、保护生态安全的水平,7月28日,省林业厅与省气象局在杭州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此次林业、气象两个部门的合作,对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森林浙江”和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速览     
<正>声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下午就关于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问题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气候变化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只能在发展中正确应对和不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控制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王馥棠农业生产直接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温室效应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趋势,引起了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20.
各地农政     
<正>湖北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正式出台6月4日,湖北松滋5家养殖场分别与松滋平安财产保险公司签订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同,首批1.35万头育肥猪投保,至此,呼吁良久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湖北省正式落地。松滋市畜牧兽医局负责人介绍,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以生猪(育肥猪)为保险标的,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