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部审计弱化,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是解决内部审计弱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外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中国现阶段内部审计是否应实行外部化,进行内审外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就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设想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为了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内部审计外部化已成为提升整个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控制能力的课题。本文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国内外现状、可行性、优劣势分析等方面,阐述内部审计外部化最终要走出一条"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的演化路径的观点,并结合现阶段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外部化又称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外界第三者实施。它是由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全球知名的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倡导并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内部审计外包的涵义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它专业机构和人员实施。内部审计的外部化表现为:内部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迅猛发展的经济让企业越来越注重经营效率和风险防范,同时内部审计在防范经营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基于内部审计在我国运用的时间短,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在实行过程中还遇到很多问题,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受到限制;其次,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其发展规模、经营范围、核算体系都还不健全,在实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也同样遇到很多困难,有的中小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人员知识储备还达不到要求,使得内部审计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而有的企业根本不设内审部门。在这种形势下,借用社会审计来弥补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运用内部审计的外部化以达到内部审计的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时代背景 1999年6月26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市,由12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一致同意通过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7.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时代背景 1999年6月26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市,由12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一致同意通过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新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产生原因与类型 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以下简称内审外包),是指企业将自己的内审工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来实施。纵观我国现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施程度。不管是内部审计部门还是内审外包,都已成为内审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简述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和表现形式,然后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内部审计法规不健全、内部审计过程中选择的审计方法不恰当等角度,分析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最后从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等角度,提出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主体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后,由于做出的审计结论或提出的审计意见不恰当或不正确,而给审计主体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审计按其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因此,审计风险相应地可以分为国家审计风险、社会审计风险和内部审计风险。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社会审计风险探讨相对较多,而忽视了对国家审计风险和内部审计风险的分析。本文拟通过对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风险特征进行比较,以方便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1.
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对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控制风险的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松弛,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主要有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乏、素质不高、审计程序不合理等,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以及环境方面的差异等客观原因使得内部审计风险错综复杂。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控制的措施,以使得内部审计更有效率,更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构成了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特别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相对落后,审计方法不够先进,基本还停留在以账项为基础的审计管理模式上。行政事业单位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新理念,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新技术和方法,可以改变单位组织内部审计现状,节约单位的审计成本,整合单位内部的审计资源,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要求与制约,给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同时也给内部审计增加了风险。审计风险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提到了议事日程。因此,要对审计风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内部审计对提高组织管理素质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而要有较高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实行质量控制。所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果,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职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审计风险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引起广大审计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宽,责任纠纷时有发生,审计风险问题日显突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事实上存在重大漏报、错报或单位内部管理存在漏洞和弊端,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认为财务报告合法、公允以及单位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健全、有效的,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而造成一切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如何降低审计风险并减少到最小程度,已经引起广大审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下面,笔者就林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谈谈个人看法。一、林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1.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与…  相似文献   

18.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以及审计人员未能通过审计发现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再有就是审计人员对发现问题屈于某种压力的可能性未能坚持审计原则的可能性.目前农发行审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风险日趋复杂,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内部审计模式,成为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述内部审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其次讨论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包括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预防和发现财务风险,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次分析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最后提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策略,旨在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