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数据库(2020年)305个村庄数据,分析了样本村庄的总体和分类特征,结合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分析了村庄特征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村庄表现出显著的收入差异,东部地区村庄、平原与丘陵村庄、隶属省会城市的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更高;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越高、耕地流转率和流转价格越高的村庄农民收入水平越高;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村书记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收入水平越低的村庄外出务工比重越高。藉此,对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粮食主产区村庄提出多元化的乡村振兴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第三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名单日前公布,13个设区市的66个村庄上榜,至此,江苏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数量已达136个。江苏省自2017年6月启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以来,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三个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村庄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细胞单元,厘清村庄发展潜能,科学划分村庄发展类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差别化精准施策的基础。方法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科学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村庄发展潜能评价体系,并以课题组于2018年对重庆市荣昌区133个村庄开展的乡村振兴专项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开展了村庄发展潜能评价和类型划分。结果 (1)受地域人口、土地、产业等综因合素影响,荣昌区村庄发展潜能总体呈现“西北弱、东南强”的空间分异性。村庄空间发展集聚潜能已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乡村区域由高值向低值呈圈层逐级递减的区间分布态势;(2)基于乡村振兴村庄发展潜能评价,将研究区案例村庄划分为产居引领、资源提整、极化辐射3种不同的发展类型,并辅以相应的差别化发展策略或路径。结论 契合乡村振兴目标,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能,划分村庄发展类型,差别化实施乡村振兴策略,对科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闻     
《农村财务会计》2023,(2):38-40
七部门印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对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进行部署,明确了组织动员农民参与村庄规划、项目建设和设施管护的工作要求,对涉及村庄规划、建设、管护等乡村建设重要事项,明确应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组织农民充分讨论,引导农民共议村庄规划、投身村庄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村庄规划是开展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些地方由于村庄建设布局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无序大拆大建、盲目合村并居、乱占耕地建房等现象时有发生。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集聚提升类村庄占我国乡村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探索该类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西北地区乡村面临的人口流失、产业结构失衡及规划缺位等发展困境,文章以"发展产业、培育乡村内生动力"为抓手,解析了该地区集聚提升类村庄发展路径,提出了"农业主导型、工贸主导型、休闲服务主导型"三种村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立足西北地区乡村特质,重点从"以人为本"开展规划调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目标策略、全要素统筹三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西北地区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编制思路和要点。同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Y村为例,围绕打造具有美丽"山水林田湖村草"格局的复合型示范村目标,探索了西北地区"集聚提升类—休闲服务主导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视角下不同类型村庄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治理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厘清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不同类型村庄所面临的困境,阐明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治理的实施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突破发展困境,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村庄类型分类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和林格尔县150个村庄进行规划编制类型划分研究。最终将和林格尔县150个村庄分为六种编制类型,分别为产业发展型村庄、城郊融合型村庄、交通枢纽型村庄、农业主导型村庄、休闲观光旅游型村庄、拆迁归并型村庄。分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村庄在自然禀赋、土地利用结构、乡村振兴途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体现了较大的差异。依据和林格尔县不同村庄类型提出相应的村庄规划编制导向。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景观型村庄受到极大追捧。工商资本通过推动集中居住,一方面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支持;一方面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景观型村庄的集中居住还带动耕地集中、生态资源集中,在工商资本参与下实现乡村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转变,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选取长沙市浔龙河村个案进行研究,从工商资本参与集中居住、休闲农业发展推动耕地集中、生态价值驱动生态资源集中三个维度,揭示景观型村庄集中居住的机制与路径,从而为理解景观型村庄振兴提供一个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推进村庄发展与治理转型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乡村旅游业在袁家村迅猛发展,形成了规模宏大且超越村域范围的乡村旅游市场体系,深度改变了村庄的社会经济结构,极大强化了村庄与外界之间的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及袁家村原本以传统农业为特征的共同体属性,村庄的群体成员结构、社会关系格局、社会交往行为、共享价值认同、利益分配原则等多个维度都出现深刻变化,由此催生了村庄市场共同体。正是村庄共同体属性的变化以及复杂多变的市场运作逻辑引发了治理基础的改变,使袁家村此类社区的治理不得不由侧重"内部社会秩序"转向"社会秩序+市场秩序"内外兼顾的新格局,并不断进行治理创新以应对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从而保障袁家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袁家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不仅能为旅游型村庄治理提供经验借鉴,还期望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研究贡献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治理需要发展集体经济,村庄集体经济不仅能支持村庄的治理,良好的村庄治理也是集体经济存在的前提。集体经济和村庄善治构成了一个事务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村庄集体经济,村庄治理就会面临许多困难;如果没有良好的村庄治理,集体经济也很难发展,甚至可能影响乡村的稳定。发展集体经济与村庄治理是相辅相成的,发展集体经  相似文献   

12.
乡村是介于城市之间、构成独立行政单元的地区,乡村的范围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地区,包括乡镇、村庄及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简言之,乡村是介于城市之间,由集镇、村庄及其所管辖的区域组合而成的空间体系。必须指出,乡村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体。乡村经济区划是综合揭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征、存在问题和潜力,以及发展方向、途径、区间差异性和区内一致性的地域经济体系。开展我国乡村经济区划的研究,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市场化和农民城市化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基础。传统乡村秩序逐渐解体,乡村社会活力渐趋衰退。老年人日益成为乡村社会的主体,这一现象定义了乡村建设的需求和空间。农村老年人协会回应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需求,是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考察湖北省官桥村老年人协会的建设实践,笔者发现老年人协会建设的资源输入、村庄本位、组织动员和文化导向等机制激发了村庄社会的内生活力和农民的主体性,承载了乡村建设的意义。老年人协会不仅增进了老年人群体的福利,还辐射至村庄社会,促进了村庄社会整合与公共秩序再生产。因此,农村老年人协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心化和老龄化导致的农村社会资本流失和文化生活凋敝,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奠定了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因此,需要正视乡村社会转型的实践过程,从农村老龄化和经济空心化的基础出发,坚持底线思维和农民本位,探索符合农民主体需求的乡村建设道路,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原过渡地带农村地势复杂,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难以兼顾,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空间。基于宜居性和承载力提升视角,科学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对于生态脆弱地区高原宜居乡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乡村宜居性评价体系,运用K-均值聚类法对大通县村庄进行分类识别,运用状态空间法从生态系统、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3个维度测算村庄的综合承载力。[结果](1)通过聚类重构形成由集聚提升村、示范引领村、潜力优化村、生态保护村和生态搬迁村组成的高原乡村体系;(2)大通县乡村宜居性整体适中,空间上呈现出由中部向西北部、关键节点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3)乡村承载力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显著,中部、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的综合承载力最高。[结论]通过定性分析乡村宜居性和定量测算承载力,为不同类型村庄的人口、用地、产业规模等提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基于最短路径与最优中心,引导搬迁村人口优先向周边可载的集聚提升村迁移,同步推进村庄迁建与发展,有利于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保障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惠泽百姓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阜宁县立足于打造苏北最美乡村工作定位,坚持河道整治、绿化建设、村庄整治、垃圾清运、公共服务"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立志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村庄整洁、田园秀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启动至今,全县河道、村庄及河塘已全面清理一遍,县乡主要干道沿线村庄环境基本整治到位。  相似文献   

16.
正村庄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聚居地。部分村庄因长期缺乏完善的村庄空间规划引导,存在人居环境"脏乱差"、房屋建设"越红线"、农村产业"小散慢"、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等突出问题,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道而驰。随着"十四五"规划实施,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村庄空间规划,助力乡村振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正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国土资源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挖新农村建设内涵,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截至目前,协同建设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项目5个,创建康居示范三星级村庄3个、二星级村庄8个、一星级村庄31个。科学修编相关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18.
乡村空间统筹治理的村庄规划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乡村发展的问题诊断,结合村庄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明晰乡村空间治理对村庄规划的需求,从村域"人—地—产"耦合互动机理、村域土地承载力提升的村庄规划标准、基于分区分类的村域差别化治理等方面,梳理村庄规划编制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人—地—产"耦合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促进村域发展的要素协同的内在机制,能通过村庄规划促进乡村空间重构和土地利用转型;(2)村域承载力通过识别耕地与建设用地承载力的关键限制性因素及其阈值,为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科学的规划标准,是村域土地利用规模控制和用地调整的关键依据;(3)不同类型村庄功能定位存在差异,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从村镇体系、村庄定位、人口规划、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居民点布局、公共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整治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索差异化的村庄治理路径是村庄规划治理的核心。研究结论:村庄规划编制应该立足于村域资源禀赋和发展转型的特征,系统研究乡村发展定位、过程格局、驱动机制、规划标准等,提出符合村域特征的差异化的乡村空间治理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地制度是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线索,宅基地“三权分置”革新了宅基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同时再造了乡村主体。所有权的具体明晰凝聚了村民的主体意识,资格权的期权逻辑重塑了乡村的内源主体,使用权的限制放松吸引来村庄的外源精英。乡村主体再造作为宅基地“三权分置”与村庄治理的中介,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作用力向村庄治理传递,新主体从关系嵌入、要素嵌入、权力嵌入三个维度参与村庄治理。基于其作用机制,探索出“搭建多元主体治理框架、推进治理工具契约化、推进治理知识现代化、谨防‘资本—权力’共谋博弈”的四条村庄治理现代化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衰落风险与全面振兴是村庄共同体治理的一体两面,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持续治理乡村衰落风险的过程。本文对"金陵首富村"武家嘴村进行案例分析,梳理村庄共同体治理的演变逻辑、总结经验,提炼乡村全面振兴的"武家嘴样本"。以"风险—结构—关系"为核心要素构建村庄共同体治理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模型,深度分析村庄共同体治理内部动力系统的复合主体治理结构和互惠合作运行机制,以及外部适应系统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武家嘴村庄共同体治理不仅实现了中国特色基层组织再造,还形塑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