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水资源承载状态预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三类六级\"预警思想,采用可变模糊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构建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综合预警指标体系,评价盐城市2015年、2020年和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并结合各年份承载状态变化趋势,对未来年份进行预警。结果表明:盐城市2015年水资源处于临界超载的状态,但随着\"关于做好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2020年、2030年承载状态将逐步好转,到2030年将处于可载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保障南通市水安全,降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承载风险,基于社会经济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构建了考虑供水与排污约束的南通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选取协调发展度为预警指标,提出了综合考虑预警指标预测值和指标下一年变化趋势的警情确定方法。预警结果显示,南通市目前的发展模式在前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资源承载状态由Ⅳ级预警上升为Ⅲ级预警,水资源承载状态变差,需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未来应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并加强对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4.
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对郑州市2007—201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由0. 3336上升到0. 7007,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水资源承载力等级由\"差\"提升到\"较好\";(2)各子系统对水资源综合承载力的贡献逐年上升,其中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贡献最大,社会子系统贡献相对稳定,而水资源子系统则因郑州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呈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为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对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耕地灌溉率、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2)从时间上来看,2015年、2016年与2017年均处于中等承载力,2018年处于弱承载力,2019年处于高承载力。总体来看,2015—2019年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呈上升趋势。(3)从空间上来看,甘州区处于高承载力,民乐县和临泽县处于中等承载力,高台县和山丹县处于弱承载力且山丹县承载力最小。黑河中游各县(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差异,要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研究2007—2016年城镇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协调性,为两者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利用熵变方程法和状态协调度函数实证分析。[结果](1)基于熵变方程法得到的相对协调度结果与利用状态协调度函数测算的静态协调度结果基本一致,目前我国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逼近或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在2009—2011年两者动态协调度偏离了协调发展轨迹。(2)3类城市中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目前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两者动态协调度一直处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地级市和县级市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则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尚未达到协调状态,即目前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情况出现了小幅恶化,且2类城市动态协调度分别在2009—2012年和2009—2011年偏离了协调发展轨迹。[结论]我国尤其是地级市和县级市需要统筹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既需提升城镇化质量,又需进一步贯彻执行水资源管理法规,捋顺其管理体制,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构建多渠道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机制,达到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研究顾客满意度,为房地产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提供决策建议,从而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需求居高不下,投入压力积聚;供给增长有限,地下水开采程度不断加深;部分地区水资源污染、浪费以及利用的低效率等方面,总结了河北省农业用水的现状及问题,进而选取水资源消耗、水资源自然条件、水资源技术条件和经济产出效益4方面的指标构建了农业用水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数据的时间序列矩阵,应用熵值法进行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通过实证分析得到2005~2012年各年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研究结论:影响农业用水效率的因素中,技术条件贡献率最大,其次为产出效益、消耗程度和自然条件;农业用水综合指数近几年有所增长但呈现波动态势,技术条件指数走势与其趋同,其他影响因素对水资源效率贡献度变化较平稳。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在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技术条件、提高投入产出率、减少水源消耗、增加供给几个方面探索了提升河北省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湖南省近9年来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现状,探究二者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以期找出二者协调发展模式,并为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熵权法为各指标进行客观确定权重,结合2007~2015年湖南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确定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匹配分析模型,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农业生态—农业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湖南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基本稳定,耦合度值均在0.9以上,二者呈协调发展趋势。其中,2014年和2015年二者的耦合度较高,分别为0.975 3和0.984 3,说明湖南省在这两年的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好,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能够相互有效促进彼此的发展。同时,仍需时刻关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攫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测定京津冀三地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同度,评价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水平。[方法]文章首先构建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和农业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値法对三地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其次,采用协同度模型测定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协同程度和农业一二三产业协同程度,并进行分析。[结果](1)北京农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最高,天津其次,河北最低;从分项指标得分看,北京农业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最高,天津产业发展程度最高,三地可持续发展差异较小;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较低。(2) 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的协同度值为0.52~0.82;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度在2016年之前均小于0.2,之后上升,在2017和2018年达到0.5以上。[结论]京津冀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差距明显,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目前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处于中高等协同发展水平,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协同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呼伦贝尔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了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开发在水生态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饮水安全及水利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从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水利管理制度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模式和应对措施。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解决用水需求并保障用水安全,实现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主要考核指标,系统剖析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障碍因子,对掌握乡村发展实绩、发现乡村发展短板,纠正乡村发展偏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采用熵权TOPSIS评估当前背景下乡村发展现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影响乡村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 (1)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区的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农业省,产业兴旺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省生态宜居。尽管全国乡风文明水平并不高,仅上海、北京为理想状态,但全国乡村治理水平较高,生活富裕水平与城市经济和乡村农业发展水平关联紧密。(2)主要障碍因子分为4类。产业类:农业技术贡献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活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信息化程度、农村恩格尔系数;生态类:农村公共厕所卫生情况、村生活污水处理程度;治理类:农村家庭美德覆盖率、乡村治理参与程度。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障碍因子主要为产业类与生活类。结论 基于上述结果,各地区各部门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评估乡村振兴的实施绩效,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的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高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周丽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29(4):33-39
在构建旅游用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计算模型,得出两者的协调发展度。对桂林市的研究表明:2001-2010年,该市建成区旅游用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旅游用地利用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外都比较少,研究力图为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在理论上有指导意义,在方法上可参照实施的模板,并为旅游学术界提出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发展规划驱动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特征,为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对象,采用熵权重的Topsis评价方法,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不同市县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介于0. 305 8~0. 698 8之间,其中盐城市最高,桐柏县最低;境内江苏、安徽、河南3省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0. 585 2、0. 478 2、0. 524 9。[结论](1)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在淮河干流上、下游承载力高,但中游偏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水资源系统层面,水资源总量是承载力高低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是水资源承载力高低的重要基础。(3)社会系统中,用水量与用水结构是提升和优化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性因素。(4)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增加是水资源承载力高低的胁迫性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水资源承载力调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