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然而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却威胁着粮食安全.这些浪费究竟有多少?节粮减损的空间有多大?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了采访.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每年至少700亿斤,接近年总产量的6%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市场供应充足,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相似文献   

2.
我国"舌尖上"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作为天下粮仓的守护者,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一年千亿斤:粮食产后损失知多少记者: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究竟有多大?任正晓: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我国粮食产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3400亿斤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会议透露,我国粮食生产正逐步向核心主产区集中,近两年跨省流通量均保持在3400亿斤左右。755亿元由中国保险学会农业保险分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农业保险保障研讨会"上发布消息指出,近10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4.
时事围观     
我国每年粮食损失500亿斤7月3日,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由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为此,今年中  相似文献   

5.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而节约粮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粮食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虽然近年来粮食年年丰收增产,但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还是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节约粮食对党、国家和人民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7月3日,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由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为此,今年中央安排5亿专项资金,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以减少产后损失。  相似文献   

7.
数据     
<正>我国夏粮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增产94.9亿斤创新高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731.9亿斤,比2013年增产94.9亿斤,增长3.6%;其中谷物总产量2516.2亿斤,比2013年增产87.8亿斤,增长3.6%;谷物中的冬小麦产量2397.9亿斤,比2013年增产80.8亿斤,增长3.5%。全国夏粮生产连续11年实现丰收,再创新高!☆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全球第二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2013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26.88亿元,带动全国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增加103亿斤。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一连增"。然而,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粮食产量的增加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全国在粮食储藏、流通、消费环节浪费严重。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我国农户储粮每年在5000亿斤左右,因储粮方法不当造成的损耗为8%,也就是说每年在存储过程中造成的粮食浪费就达到400亿斤。爱粮节粮,迫切需要行动。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6638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1.5万元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产量达到13277亿斤,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1.5万元大关,实际增长6.5%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省现有耕地面积920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常年保持在650亿斤左右,2017年突破700亿斤。河北省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但粮食品种存在结构性矛盾,小麦、玉米平衡有余,稻谷、大豆产不足需,全省稻谷缺口近60亿斤。河北省内粮食收储、加工、贸易企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省内共有粮食企业3000多家,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农业短板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获得通过,该规划明确的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基本农田面积15.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  相似文献   

12.
正粮食是特殊重要的商品,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粮食产量连续六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339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同时,我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年粮食消费量接近6亿吨。虽然总量上自给有余,但地区间、品种结构上很不平衡,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同时,粮食产后损失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如不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会影响粮食的稳定供给,进而会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任正晓(国家粮食局局长):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但同时,我国的粮食需求也在同步增长。这12年中有10年不能够实现当年粮食产需平衡,出现产需缺口,平均年均产需缺口达到198亿斤。这表明在连续12年增产的条件下我国粮食产需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有30%左右的农作物面积遭受灾害,损失粮食二千多万吨。如果采取一些科学的补救措施,可挽回一千多万吨的损失。另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保财产保险公司截止1994年底,13年累计为农业保险补贴7.1亿元,为稳定社会和支持粮食生产建下了奇功。大家知道,粮食生产从种到收,籽种、化肥、农药要花钱,机播、机收、机脱也得花钱,还需投入劳力。这样下来,一亩粮食生产的成本高达七八十元,而粮食保险,以小麦火灾为例,亩产20O公斤小麦,仅收4角钱保险费并不算多。因此,希望各地政府能切实地重视粮食生产的保险,…  相似文献   

15.
<正>盐城是江苏省最大的农业市,也是江苏省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全国产粮十强市。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137.3亿斤,占全省的20.06%、全国的1.14%,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992.2亿元、48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44元,实现了粮食总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农业经济总量全国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百亿斤产粮大市中名列第一。盐城,属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区,是南方粳稻规模化种植的最佳生态区。目前盐城水稻(粳稻)总产已达70亿斤,但是还拥有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前,我县一直是个穷县,社员人均分配始终在50元以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到1981年粮食总产31160万斤,人均占有粮食674斤,社员人均分配达到了100元。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粮食总产可望达到4.4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这就为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转化,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总产值可望达到2.5亿元,比1980年增加112.6%,将提前实现翻第一番。  相似文献   

17.
正粮食损失浪费是全球性问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成为全球共识,世界许多国家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相应措施节粮减损。我国是粮食生产消费大国,同时粮食损失浪费也比较严重。我国要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近20%的人口,保障粮食安全压力大,既要开源,又要节流。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具有重要意义,也很紧迫。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捷报频传。198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500亿斤;198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在建国后首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达到7,068.8亿斤。可以说,我国农业已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特别是在商品粮生产中,高产老商品粮地区的贡献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9.
正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2020年10月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提供的数据,每年全世界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3.8%,价值4000亿美元,相当于14亿公顷土地的产出。因此,推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意义重大,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减少粮食的损失浪费呢?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玉米加工转化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吉林是我国玉米产量第二大省,玉米种植比重位居全国第一。2000年以来,全省实现粮食"十五连丰",从300亿斤增加到700亿斤,连续跨越了5个百亿斤台阶;农民收入"十五连增",从3000元增长到11000元,连续跨越9个千元台阶,玉米生产和加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5月,笔者赴吉林省就玉米加工转化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集中座谈、实地走访、问卷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