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荷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 农业现代化既是一个时代的概念,又是一个产业的概念。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对荷兰农业现代化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一)人员素质。农业现代化必须拥有大批文化和技术素质高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并在农 相似文献
2.
3.
4.
韩国亲环境农业发展政策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国政府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就着手促进亲环境农业发展 ,从 2 0世纪 90年代末以来大幅扩充和完善促进政策 ,制定专门法律 ,引进有力支援制度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计划 ,并正在实施亲环境农业发展 5年综合计划。本文考察了韩国政府的亲环境农业发展政策实践和实施中的计划特点 ,并探讨了其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与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观察》201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与草地资源的破坏与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本文在分析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探讨了在绿色发展新思想指导下,如何在发展理念、水土资源保护、生产行为规范以及生产技术生态风险评估等重点领域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离散选择实验,以绿色农业技术与配套政策为主要内容创设农业环境计划方案,利用对宁夏和黑龙江两省(区)195户稻农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分析稻农选择农业环境计划方案的行为规律、受偿意愿,并创设最佳农业环境计划方案。本研究得到四点结论:第一,稻农整体上偏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田间技术培训,抵触秸秆还田、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生态沟渠和生态缓冲带技术。第二,稻农在对绿色农业技术和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呈现显著的异质性,本文依其选择偏好分为体力节约型和时间节约型两类。两类稻农农业环境计划方案的参与率分别为45.11%和49.59%,与国际同类研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第三,对于体力节约型稻农,测土配方施肥、参加田间和村部技术培训能够显著促进其参与农业环境计划方案,而秸秆还田、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生态沟渠技术对其参与农业环境计划方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时间节约型稻农,测土配方施肥、侧条施肥、30%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等技术对其参与农业环境计划方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生态缓冲带技术和三种培训对其参与农业环境计划方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四,因偏好异质性的存在,稻农受偿意愿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9.
欧盟新的农业政策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7月 10日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新的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案 ,这是自 196 2年实行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CAP) 40年以来 ,欧盟在新形势下针对农业与粮食问题进行的最重大的改革之一。改革方案若经欧盟理事会通过 ,将对欧盟与世界农业及粮食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一、新的农业政策改革的动因欧盟现有 15个成员国 ,总面积为 32 3 6 3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约 374 0 0万人。欧盟的前身是 195 8年 1月 1日由 6个国家创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为发展农业与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保证农民收入 ,欧共体于 196 2年开始执行“共同农业政… 相似文献
10.
一、荷兰和法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荷、法两国地处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都是欧盟的成员国。在经过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发展之后,两国的农产品品种、质量、效益和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以及出口贸易在世界上都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许多方面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荷兰是西欧一个很小的国家,国土面积只有4.15万平方公里,资源贫乏,地域狭小,人均耕地1.3亩,农业劳动力2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但荷兰经济高度发达,其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位居世界第13位和第12位,被誉为“地理上的侏儒,经济上的巨人”。该国的农业高度集约化,呈现出高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相对较缓慢。从生态、资源、从业人员、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对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不够、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开发黑龙江省农业提出推进发展的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科技推广、农业从业者素质提高、加强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的强有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的稳定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H. A. C. Runhaar Th. C. P. Melman F. G. Boonstra J. W. Erisman L. G. Horlings G. R. de Snoo 《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杂志》2017,15(3):264-281
Reconciling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with nature conservation is not only an ecological challenge, but also a demanding matter of governan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otential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various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and explores ways to enhance the governance of nature conservation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We assume four conditions to contribute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arrangements: farmers should be motivated, demanded, enabled, and legitimized to participate in arrangements that promote nature conservation by farmers. We analyse 10 distinct Dutch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in the period 2000–2016, including agri-environment schemes but also privately initiated arrangements. The arrangements target a large but unknown share of farmers and farmlands, but nature conservation ambition levels are generally low to moderate. The expected low-to-moderate performance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to-moderate motivation, demand, and ability. Underlying are stronger forces driving towards intensification and problems farmers face in recuperating the cost of nature conservation. New greening requirements in the EU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in agri-food supply chains are first, cautious steps addressing these fundamental drivers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More ambitious greening requirements may contribute to a higher motivation and ability of larger groups of farmers to imple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引致的农业风险规避需求及其特点,提出完善和推广农业保险、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启示。方法 文章将农户农业保险需求分为5个等级,以采用生物防控和非化学生长调节技术来衡量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然后构建排序Logit模型,利用2018—2019年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的调查数据证明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和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引致效应,并借助OLS、2SLS、LIML和分位数回归法检验了模型的稳健性。结果 (1)排序模型中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农户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会引致显著的农业保险需求,年龄、种植经验、合作组织、种植规模的系数也显著不为0,体现出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时间较长、参加合作组织的非老年人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较明显;(2)0.50分位数回归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系数值最大,表明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引致的农业保险需求往往处于中等水平。结论 政府政策应充分考虑和满足农户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中的风险规避需求,才能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农业保险费率标准与推广策略也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种植规模、种植经验、合作组织、农户年龄和中等水平的农业保险需求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增长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选取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BM_GML指数分别测算了数字农业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1)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在非粮食主产区大于粮食主产区。(2)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用于农业绿色增长。(3)淘宝村集聚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绿色增长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正U型”关系。[结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农业绿色增长实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厘清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现状是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的逻辑起点。文章对农业环境TFP测算体系做了进一步的解构与改进,并分析其动态演进及收敛性。方法 利用基于SBM-DEA模型的GML指数,测度了1995—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西藏)的农业环境TFP,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探讨其收敛性。结果 中国农业环境TFP与农业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基本吻合,两者的增长速率均在2010年达到峰值,此后农业环境TFP增长速率超过农业生产总值,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农业环境TFP的年均增长率为3.13%,增长率自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依次递减;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技术效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迹象,其中东北部最为明显;全国及四大区域均存在β条件收敛,但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及其他区域均存在β绝对收敛。结论 中国农业环境TFP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应加强各地之间的农业经济联动,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各地农业环境TFP逐步收敛;特别对于东北部,技术效率衰退较为严重且内部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不利于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理论背景下,经济转型期,地质公园面临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为使地质公园所在区域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地质公园绿色发展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以绿色发展理论为指导,反复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倡导从自然到人文,宏观与微观结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地质公园绿色发展研究之中。研究认为:地质公园绿色发展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应以地质公园为依托,采取相应的手段与途径,加强绿色管理,促进所在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法律、政策、制度、科技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提升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方法]文章介绍了美国在统筹设计可持续农业法律和政策、建立农业研究教育与推广体系、开展农业水土资源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企业引领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的一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经验做法和模式,分析了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应对策略。[结果]美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包括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布局、以土壤质量为重点的耕地地力保护、以水质保护为核心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循环农业为重点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4个方面内容,对我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结论]我国农业已到了绿色生态转型的发展阶段,要系统设计,加强统筹安排、制度创设,推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大庆市发展质量效益农业的3个有利条件,三大优势,3个潜力和3种雏形,指出了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刘晓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75-80
贵州农业总体滞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除受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缘由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还受制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而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的荷兰和以色列,农业发展条件受自然资源环境约束的程度更严重,该文通过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劳动者等农业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及生产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比荷兰、以色列的比较,总结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特色经验,思考贵州省农业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