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目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规划布局与现实的差距,实现“动态规划”。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阐述了基于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精度要求,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快速进行乡镇级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支撑。研究结论: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为例,证实了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塘栖镇1997 — 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预留区域用途管制规则的比例为86.84%,城乡居民点用地扩展违反规划用途管制规则最为显著。主动调整城乡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群体利益,是编制第三轮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分析近3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过程。研究方法:目视人工遥感解译, 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研究结果:渭河关中地区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是耕地,1980 — 1990年、1990 — 2000年两个时期,草地、林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转移的主要方向都是耕地。耕地面积在1990 — 2000年之间大幅增加,在2000 — 2005年、2005 — 2007年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近30年均持续增大,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水域面积在1990 — 2000年大幅减小,其中以河渠面积减小最为剧烈。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变化幅度、方向是区域生态系统演变强度和方向的体现,也是该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运用地学信息图谱和动态度模型分析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生成了咸宁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生态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未利用地不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林地增加量最大;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最为显著,其次是耕地;土地利用变化使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1.78亿元.由此可知,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耕地向林地转化,其次是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建设占用耕地所引起的负效应被退耕还林所产生的正效应抵消;全市及各县市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量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都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并走向平稳的趋势.经过实证分析,基于RS和GIS的地学信息图谱分析可有效解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和生态效应定量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慈溪市1999—2005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及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计算法。研究结果:研究区1999—2005年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耕地基本不变,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随当地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研究结论: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一定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扩张,提高用地效率,保证经济稳步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利用其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调查数据,历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1996~2005年湘西北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特点,并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研究区耕地、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但整体综合指数不稳定,正处于土地利用的调整时期.人口增长、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是影响湘西北喀斯特山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会城市紧凑程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紧凑城市”的理念,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居住用地及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密度4组变量揭示近10年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和人口增长态势,并以城市密度的形式对省会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省会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扩张速度惊人,中国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工业导向型城市发展阶段。省会城市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研究结论: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密度,可以将中国省会城市按照特性分为三类,但城市紧凑程度的多样性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未来的研究需要引入更多的变量。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重要环节,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趋势预测,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保障。本文选取甘肃省景泰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期Landsat-TM/ETM、Landsat 8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通过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发展趋势、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景泰县土地利用整体动态度变化速率较快,耕地、林地、其他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六种地类产生转移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6.01%,其他草地为主要的转出型地类,建设用地为转入型,增幅较明显。(2)通过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建设用地集中点由北向南部兰州经济圈转移,自然因素影响下北部水域面积小幅减少,耕地与林地无明显变化,其他草地继续为转出型地类。研究表明FLUS模型预测土地利用格局符合景泰县实际情况,方法切实可行,是开展土地利用变化预测较好的方法,研究结果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现状,探讨解决途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应当引入“精明增长”理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立区域土地利用沟通协调机制,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及其模式体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在分析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宏观背景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战略基本架构和模式体系,拓展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和专家决策支持方法。研究结论:构建了多层次土地利用战略的“环扇模型”,包括核心域、目标域、主体域和环境域;揭示了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的多层级、多目标特点,包括宏观战略层、区域调控层和地区操作层;提出了基于不同功能导向的中国土地利用“八大”战略;梳理出不同战略之间的“二层二结一连通”互动关系型式,对深化土地科学理论层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盲目征收耕地的现象,探讨耕地征收最优规模测算方法,为科学调控耕地征收提供参考依 据。研究方法:生产函数模型与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2005—2010年耕地征收实际规模从过度征收逐步趋近于最优规模;“十二五”期间需新增耕地规模为153.27万hm2。研究结论:(1)基于边际理论视角测算耕地征收最优规模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各地合理确定耕地征收规模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2)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的耕地效益最大化是确定当前最优征收规模的标准;(3)提升耕地的边际效益是解决当前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The accelerated rural hollowing driven by vast and increasing out-migration of rural labors under urban–rural dual-track system has imposed huge obstacles on improving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aking Dancheng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hollowing and discusses two typical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allocation (RRLCA) practices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TAAs)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Dancheng experienced rapid rural hollowing characterized as the hollowing of rural industries, infrastructure, and residential population and settlements. However, Dancheng ha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and the necessity of RRLCA, for the model-based estimation shows that the potential of increasing farmland by carrying out RRLCA was about 5649 ha. The two community-based RRLCA practices show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living conditions, increment of farmland area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Their experiences, including self-organized rural planning,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and 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may benefit future RRLCA. Overall, it indicates that promoting community-based RRLCA scientificall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could provide an integrated platform for increasing farmland area,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promoting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hus revitalize hollowed villages. On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s and obstacles of current initiativ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RLCA in rural China have been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制约和缺失,对广东、浙江、辽宁3个省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出让方式改进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总结。研究结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既是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应在全国层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土地出让和强制力运行等规则,按照科学规划、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原则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伊宁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96-2004年伊宁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特征,并引入土地面积"变化贡献率"和"年均变化强度指数"两项指标,对伊宁市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数量结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伊宁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重庆市綦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预测2010—2020年规划调控影响下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以期为目标情景下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文章通过构建Dyna-CLUE模型分别模拟研究区在自然增长和规划约束引导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对照自然情景进而分析规划约束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表现特征。[结果]比较AutoLogistic模型与传统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发现,除建设用地外,其他地类的ROC值都有显著提升;对比两种情景模拟结果发现,到2020年,研究区内耕地、农村居民点、未利用地较自然情景显著减少,林地、园地显著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规模较自然增长情景减少171.86hm~2;规划情景约束下,2010—2015年研究区地类转移以耕地转建设用地为主,2015—2020年以耕地转林地为主,耕地转建设用地次之,再次为农村居民点转耕地。[结论]Dyna-CLUE模型模拟中,运用添加自相关因子的AutoLogistic模型代替传统Logistic模型进行空间驱动力分析,能够显著提升模型模拟精度;规划约束下,退耕还林、农村居民点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的开展是耕地减少、林园地显著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得以控制的重要原因;退耕还林成果在规划约束情景中得到较好体现,表明规划目标对于引导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定向变化有重要作用,但是丘陵山地的耕地减少态势也需得到足够重视,建议推进耕地产能建设从而协调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间的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分析了1996~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基本态势、时空特征及其主导成因。主要结论是:(1)1996~2008年,沿海地区耕地面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耕地面积净减少205.5万hm2,年均耕地减少量17.1万hm2。2001~2005年的耕地净减少量为137.3万hm2,分别是1996~2000年、2005~2008年两个时期减少量的4倍;(2)1996~2005年,沿海地区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105.3万hm2,占同期耕地减少总面积的34.03%。建设占用耕地的主要途径是独立工矿、交通、村庄与城镇建设,分别占45.03%、15.8%、15.47%和11.5%;(3)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增长,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导致沿海地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检验北京市城市规划区内农用地的规划控制成效。研究方法:遥感影像分析、GIS空间分析、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规划农用地边界在控制农用地减少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与1983年总体规划相比,1993年总体规划在农用地边界控制方面的成效略有改善。研究结论:城市规划区内农用地的规划控制尚存在较大问题。可能的调整手段包括:(1)加强对城市建设“界外选址”的控制;(2)在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村镇居民点的扩展规模;(3)建立科学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4)加强农用地规划中的公共参与和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总结浙江省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成效,分析规划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新一轮规划修编的主要思路:宏观上采取“中间开花、两头延伸”的编制方法;开展“平衡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中存在平衡”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部署;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拓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涵;开展土地更新调查;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弹性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山东省的四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山东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人工解译得到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来描述土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从而分析山东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1990-2015年,山东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主要向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转变;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不断上升且呈“东中集中,西北西南相对少”的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长较快的主要特点是“西北西南增幅大,自东向西蔓延”,面积增长较快;天然湖泊等水域面积向人工水域面积转变,变化最大为南四湖;(2)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较大,整体来看,建设用地变化最大,其次是水域、耕地和未利用地;(3)土地利用变化原因主要在于经济驱动、市场导向和政策调控。其中,经济驱动因素主要在耕地—建设用地转换中最为明显,市场导向更多地影响了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相互转换,而政策调控直接影响了耕地—林地的相互变化。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规划成果数据库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要成果之一,浙江省在国家规划数据库标准出台之前,根据该省规划业务需要和自身特点,开展了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从数据库建设方法、编制数据库标准、成果质量检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形成了具有该省特色的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为该省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