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赵萍  汤洁  尹笋 《水利经济》2017,35(4):55-58
根据湄公河流域自然特征、水资源现状、水利工程现状及规划资料,分析湄公河各流域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及未来趋势,为湄公河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我国同湄公河各流域国开展相关合作提供最基本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老挝未来将加快水电开发节奏,其规划水电总装机容量占湄公河总装机容量的70.0%;泰国对湄公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方面,未来泰国灌溉引水有增加的趋势;柬埔寨和越南分别在湄公河干支流上有水电工程规划,但柬埔寨的用水需求主要体现在为保证其洪泛区土壤肥力,对湄公河上游雨季充足的洪峰流量的需求,越南是湄公河流域灌溉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主要的用水需求是旱季湄公河三角洲灌溉需水。  相似文献   

2.
茆金枝  张阳 《水利经济》2015,33(1):44-47
分析澜沧江—湄公河现有流域规划制定的组织模式现状、现有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全流域”规划制定的必要性,借鉴多瑙河流域规划的成功经验,初步提出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规划制定的组织模式框架,即建立一个流域六国共同参与的流域管理机构及一个独立运行的组织模式,以期对未来该流域实现水资源整体合作开发提供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澜沧江—湄公河现有流域规划制定的组织模式现状、现有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全流域"规划制定的必要性,借鉴多瑙河流域规划的成功经验,初步提出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规划制定的组织模式框架,即建立一个流域六国共同参与的流域管理机构及一个独立运行的组织模式,以期对未来该流域实现水资源整体合作开发提供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震  邬昭晗  田鸣 《水利经济》2020,38(3):26-32
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澜湄合作机制将"互联互通"纳入五大优先合作方向,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跨境航运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流域内的单一科层治理、市场治理传统模式频现失灵,网络化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与方法。兼具"圈层"和"网络"双重结构特征的多层次网络治理结构,从"政府-市场-社会"3个层面通过科层、市场、网络治理方式共同发力,借鉴莱茵河的成功治理经验,给予涉水企业、民众、NGO、智库、媒体、科研机构等非政府主体更多治理权限,并结合澜湄流域实际情况提出多层次网络治理机制体系建议,以求改善澜湄跨境航运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5.
分析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基础和水电开发现状,对该流域跨境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根据多层次治理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黑龙江流域跨境水电开发多层次主体协同合作机制框架。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和环境层面分别提出合作机制,以形成纵向协同和横向协同,使跨境水电开发的主权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不同层面之间都能紧密结合。为有效打开中俄黑龙江流域跨境水电开发合作局面提供路径,以期对国际跨境水电开发的合作机制有所完善。  相似文献   

6.
顾向一  于慧 《水利经济》2023,(1):24-30+104
跨境水资源合作对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意义重大,开展国际合作是化解当前跨境水资源合作难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国际硬法制定的繁杂性以及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可以从国际软法入手,开展澜湄流域跨境水资源合作。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机制已经在机制构建、信息共享、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但仍需要通过建立联合管理机构、扩大自身影响力、鼓励流域国共同参与、增加合作主体类型等来完善,以加快建设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步伐,推动澜湄流域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保障到生态优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时代要求。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构建流域水资源多主体合作配置模型,综合多属性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设计和DEA方法实现模型的奖惩机制,并以南四湖流域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旨在以生态优先下水资源分配奖惩机制的设计与模型实现,引导流域地方政府走“节约用水,经济转型,生态保护”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波  华坚  贺正齐 《水利经济》2015,33(3):10-13
我国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合作存在各国政治互信基础薄弱、协调机制缺位、合作矛盾突出与合作收益不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流域经济合作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建立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互信,加强各个管理层级的协调对话,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明确合作主体间的权责,完善国际河流的法律规范,形成系统化决策管理机制;将水生态监测纳入流域各个水文站点的日常工作中,积累国际河流水生态资料信息,加强对于国际河流水生态研究力度,保证我国掌握充分的国际社会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海洋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频发。澜湄合作及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是我国发展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搜集整理近几十年来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事件资料,分析了流域洪旱灾害损失情况、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洪旱灾害是湄公河流域的主要灾害形式,流域4国洪水发生次数占总自然灾害次数的50%左右;洪旱灾害对流域各国的人口、交通、农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均比较显著;气候变化是引起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1~4日,朱镕基总理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正式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此次会议推动中国一东盟关系实现了“三个启动”,即: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推动全面经济合作;启动大湄公河流域全面开发合作,促进东盟一体化进程;启动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资源是流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命脉。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悲剧"特征,存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管理分割、统筹协调不足等问题。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相对失控状态,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部分地区河道断流、湖泊水位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文章分别从完善流域与区域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完善源流与干流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地下水库与地表水统筹调度模式,建立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统筹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对策,以期促进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流域地下水生态调节与监测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干旱区流域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紧密的响应关系。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区,研究地下水对生态的调节功能以及对地下水的监测预警,对干旱区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根据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选取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新渠满,中游英巴扎,下游恰拉、阿拉干共5个断面31眼监测井进行地下水位检测。[结果]监测显示,塔里木河流域上、中游的地下水位良好,下游地下水位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位最低值与最高值一般均出现在7~9月,对生态环境具有强烈的影响。[结论]根据对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位的监测预警,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要处理好流域地下水开发、保护与生产、生态用水之间的关系,提高用水效率,禁止开荒扩大生产,严格管理地下水开采,保护好地下水水质,加大对流域下游的生态输水,逐步恢复下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跨界水问题突出的中亚咸海流域为例,对上下游国家进行了不同水资源策略下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并进行参数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无限次重复博弈可为破解跨界水合作困境提供有效出路。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不论采用何种博弈策略,耐心程度都是开展跨界水合作的基础。引入惩罚项的博弈策略,使得博弈双方达成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博弈双方重视未来利益且在一定约束机制的条件下,将倾向选择合作策略。突破跨界水治理困境、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流域国家从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角度提升互信、寻找共同利益交汇点和利益平衡点,必要时可通过流域机构进行协调并对双方行为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黑龙江多处河段水质污染、流域内森林和湿地资源受到破坏、野生动物及鱼类资源锐减等方面阐述黑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出现恶化不容忽视的现状;然后分析指出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缺少指导保护工作的整体规划、缺少统一联合指挥与协调的专门机构、缺少健全完善的两国联合的生态环境监测治理体系、界河黑龙江部分江段堤岸缺少抵御特大洪灾的滞洪设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中俄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建议:⑴把界河黑龙江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纳入政府议事日程;⑵协商签订中俄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合作协定;⑶中俄联合制定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科学规划;⑷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黑龙江的资源;⑸成立中俄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机构;⑹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中俄界河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多层面合作模式;⑺加强生态文明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流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际河流和地区安全关系的理论阐述,指出国际河流不但可能恶化地区国际危机,也可能促进流域国之间的全面合作,从而实现地区安全,流域国家只有善意合作,才能促成国际河流与地区安全关系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在流域综合规划指导下,现行流域规划的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随着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在新时期,需要根据新的治水思路对流域规划进行必要的修编.从维护健康河流的角度,阐述修编规划的必要性和修编的主要内容,使流域规划真正成为指导河流永续利用,维系河流健康,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玒玒  崔尧  赵雪  李鹏 《水利经济》2019,37(6):60-65
我国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主要从流域管理者角度出发,追求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由于忽视了流域内各用水户的个体利益和协商意愿,导致流域内部分用水户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满意度较低,方案可行性较差。因此,将用水户对配置方案的满意程度定义为用水户满意度,并将其量化为最低满意度函数和协调满意度函数,为用水户参与水资源配置方案决策提供通道。最终,建立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以黑河流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①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能够满足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②流域内各分区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协调满意度与各自的水资源配置权重成正比。③当最低满意度取值较高时,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在制定配水方案时更强调配水的公平性;反之,则更强调用水效率,易出现部分区域缺水情况,影响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避免该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8.
张军民 《水利经济》2006,24(6):1-2,22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使绿洲水文循环产生了天然水循环和人工水循环的二元分化,天然、人工水循环的彼此消长,改变了水资源在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及过渡带之间的时空分布和转化条件。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靶区,根据已有的分布式水文循环模型及水文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绿洲引水对2 000 m以上的山地暂无影响,但平原区水循环发生了以人工水循环为主导的二元分化。人工绿洲、天然绿洲、过渡带和荒漠间生态统一性出现无序化趋势,造成绿洲生态与荒漠生态出现对抗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