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构建生态综合评价和经济综合评价两个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依据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陕西省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程度。研究表明:陕西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耦合协调关系,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发展趋于良好,协调等级为优;根据灰色关联法可知,对耦合协调度影响最大的三个指标分别是人均GDP、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别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取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6年和2016年汝阳县村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并对二者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济发展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从2006年的0.080上升到2016年的0.281,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变化不大,2006年与2016年均为0.300,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没有较大破坏;2006—2016年,汝阳县耦合度不断上升,而协调度、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了下降趋势,汝阳县北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整体上比南部要低。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者互为因果关系,且相互影响。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模型,利用新疆兵团2001~2011年统计数据对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在此期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以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为主,总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发展类土地利用滞后型到初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随后的中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到最后的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最后针对土地利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互为因果关系,且相互影响。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模型,利用新疆兵团2001—2011年统计数据对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兵团在此期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以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为主,总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发展类土地利用滞后型到初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随后为中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到最后的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最后对土地利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构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分析2006~2015年宁夏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方法]文章采用熵权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等2种方法分别求得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各项指标权重,计算两者的均值确定指标的最终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宁夏近10年的耦合协调度并进行评价。[结果]2006~2015年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土地城镇化增速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现出依赖程度先下降,2011年大幅提升后趋于稳定的状态,发展度与协调度小幅度提升;县域尺度分析来看,银川市等协调发展程度良好,对周边地区起到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然而南部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低度协调、失调衰退状态,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城镇化滞后现象严重,提高人口城镇化率,是宁夏亟待攻克的主要城镇化问题之一。[结论]宁夏人口城镇化滞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生活在城市,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等系统的耦合与协调关系对于城市高质量运转至关重要。本文以2000~2019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定量模型测算郑州市四个系统的耦合关系与协调度指数。结果显示:郑州市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系统发展质量日益提升,而生态文明系统的综合发展质量较低,四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数非常低,目前处于发展低度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8.
应用协调度模型,对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算,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该市建成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由初级协调发展类逐步发展为良好协调发展类,且始终为环境滞后型.在此基础上,对该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通过对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进行理论辨析,提出基于土地利用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的协调度计算模型,使之成为满足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的定量工具。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延边朝鲜自治州的协调等级为初级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土地利用损益型。研究结论:基于土地利用评价与生态环境评价的协调度计算模型,定量评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协调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可信度;有利于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谈飞  史玉莹 《水利经济》2019,37(3):8-12
在构建江苏省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TOPSIS法、秩和比法(RSR)分别对江苏省2002—2017年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档,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研究发现,在该时间段内:江苏省水资源环境水平波动上升,而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江苏省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耦合协调度由极度失调逐步转型升级为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农牧业产业扶贫与生态扶贫耦合协调性和协调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为内蒙古农村牧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可行性的方案。[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产业扶贫与生态扶贫的耦合关系模型,以2004—2019年为时间维度,进行实证分析和探讨两者耦合发展趋势,并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作为衡量扶贫成效的指标,综合分析内蒙古农牧业产业扶贫与生态扶贫的发展路径。[结果]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内蒙古农牧业产业扶贫与生态扶贫协调发展关系存在反向耦合和正向耦合两个阶段。2004—2019年内蒙古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综合指数稳定提升,且生态环境系统波动性较大,生态建设综合水平高于产业水平;15年内蒙古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耦合状态可分为4个阶段,即严重失调阶段(2004—2009年)、中度失调拮抗阶段(2010—2011年)、轻度失调磨合阶段(2012—2015年)、低水平协调阶段(2016—2019年),并对各阶段发展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分析了牧民收入与三个产业增加值的灰色关联度,证明了与牧民人均纯收入灰色关联度最大是第一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关联性最弱;第一产业关联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探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法]以贵州省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都匀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两个系统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结果] 2009—2016年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发展类型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变为土地利用滞后型。[结论]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总体协调发展度水平仍旧较低,且土地利用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都匀市今后发展,建议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规划,加大对建设用地挖潜的力度,同时注重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的测评,有助于青海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我国其他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牧区生态环境和牧区经济两个层面选取28项指标构建“牧区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多指标加权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牧区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牧区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同时,基于青海省资源禀赋现状和测度结果,进一步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短板。结果 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水平总体日趋协调,但仍处于低水平协调;从青海省牧区生态经济的结构层来看,生态环境压力和牧区经济效益是青海牧区生态经济更趋于协调的短板。结论 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仍处于低水平协调,为进一步实现青海牧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于生态环境压力治理和牧区经济效益的发展,同时兼顾自然灾害压力治理以及社会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入手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水平及各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两两间耦合阶段与协调类型,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西南部土地利用效益高于东北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性,其中大庆与哈尔滨经济、社会效益居于首位,黑河与牡丹江生态效益最高;(2)黑龙江省生态-社会效益耦合协调强度大于经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低,多数城市处于拮抗耦合,仅伊春与黑河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低水平耦合;(3)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协调程度整体高于东北部,其中仅哈尔滨与大庆土地利用效益为协调状态,其余城市均为失调。  相似文献   

15.
伊犁州资源禀赋与农牧业经济耦合关系及时空分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促进伊犁州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的协调发展,构建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多角度对伊犁州农牧业资源禀赋与农牧经济耦合关系及时空分敛特征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及ArcGIS空间分析软件测度资源禀赋与农牧业经济耦合协调值并进行空间显化;借助GeoDA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时空分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伊犁州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各地县耦合协调类型表现出三级梯次特征;(2)沙湾县、伊宁县等地区由于经济优势与资源丰富条件存在耦合协调水平溢出效应;(3)部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敛存在涟漪效应,如额敏县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但其邻近地区哈巴河县、托里县、和县和吉木乃县耦合协调水平较低;(4)部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敛存在规模效应,如沙湾县、乌苏市和新源县形成伊犁州东部农牧业规模效应。[结论]伊犁州农牧业发展中,应重点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资源禀赋合理利用和农牧业经济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定西市是农业大市,也是畜产品产销大市.定西发展畜牧业,关键在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设施畜牧业.该文通过分析定西市发展设施畜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探索建立与定西市自身特点相适应的设施畜牧业发展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设施畜牧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发展情况,为两系统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方法 文章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及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07—2021年土地生态和粮食安全的统计数据,构建系统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发展类型。结果 (1)2007—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综合指数均出现“波动上涨”的现象,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7年的0.242 5不安全状态,上升至2021年的0.681 3较为安全的状态,粮食安全综合指数从2007年的0.233 4较不安全的状态,上升至2021年0.879 0安全的状态;(2)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同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86 0,处于濒临失调阶段,2021年耦合协调度均值0.879 0,提高至良好协调阶段,两系统互相作用程度不断加大且协调性逐步增强。结论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环境治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地生态同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区域草原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方法]以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而通过加权函数法计算可持续发展指数综合评价值。[结果]要素层和指标层中权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要素层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自然资源(0. 309)、社会因素(0. 278)、草原资源(0. 267)和经济因素(0. 146),说明自然资源对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最大,而自然资源中气温的权重最大(0. 115),社会因素中草原产权制度的权重最大(0. 104),草原资源中牧民草场面积的权重最大(0. 094),经济因素中饲草利用率的权重最大(0. 072)。而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 428,说明目前该地区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也就是说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以达到较高或高水平。[结论]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畜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该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及时空演变,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 (1)2009—2018年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69增至0.433,呈“缓慢上升”态势,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跃升至濒临失调,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类:低度磨合土地生态滞后、高度磨合同步发展及低度磨和粮食安全滞后。结论 针对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川西地区处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带,地形十分复杂,有许多地区甚至处于地震带上,相对于我国东部、南部等地区川西人口密集程度低。川西地区以前采用的是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盲目照抄照搬其它省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了水土严重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仍旧止步不前,同时还使川西高原的传统产业也受到了影响。川西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两大难题,因此川西地区急需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子来推动该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选择。川西高原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巨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势特点,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等条件,并且国家近几年加大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持,这些都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最宝贵资源。川西地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符合客观现实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将农业与生态旅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同步与协调发展,重新分配了农村资源、整合农村功能,实现了农村产业生态化与产业多功能化,最终将建立以生态农业旅游为主导,带动第三产业,如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发展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