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贫困的动力总的来说包括内部动力(内因)和外部动力(外因)。根据唯物辩证法原则,内部动力是贫困这一事物向“非贫困”发展变成的根据,外部力量是其发展变化的条件。长期以来,中国西部多数山区人民处在“区域性贫困”境地的事实说明,反贫困的内部力量是比较弱小的。近1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扶贫工作以来,很多贫困地区相继脱离了贫困的事实则说明,在强大的外部力量的推动下,内部动力,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使贫困现象得以较快发生明显的非贫困变化。这还说明,在贫困向非贫困发展变化过程中,外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好外因,才能有力地促使“非贫困”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的动力来自于内生动力即农户对组织化的需求与外生动力即农民组织化的外部供给.农民组织化的需求来自劳动力短缺、新技术应用和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农民组织化的外部供给来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的推动.推动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要通过宣传、示范与培训引导农民的组织化需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加强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仅依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难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以引导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建立具有内部动力机制的新型农村,才是长远之计.这种内部动力机制的形成,需要六个方面的先后衔接,逐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发并延长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链,建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的要素流动机制,与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症结和现阶段农民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两个层面解决农民转移、实现农民增收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山东省莱阳市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做好农业和农村的内部增收文章,又用工业化、城市化的理念,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3元。  相似文献   

6.
农业结构调整动力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芜湖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结构调整一直面临着农民“不敢调”、“不愿调”、“不会调”等难题。从1999年9月起创造性地实施了以农业科技示范能手和农村致富能人为核心的“酵母工程”,选拔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能人大户作为“酵母”,通过其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破解了农业结构调整原动力不足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难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农业地区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对策王道玉一、坚持增产与增收相结合,由单纯粮食生产向加工增值延伸,提高经济效益,激发农民发展粮棉生产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农业地区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每况愈下。尽管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了农业内部...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地处河南西部,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就农业而言,洛阳市山区、岭区面积大,农业基础条件差,综合生产能力低。目前,洛阳市还有5个国定扶贫工作重点县和1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一手抓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畜牧、优质粮食、烟叶、中药材、林果和以牡丹为主的花卉等六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九一手抓“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强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新一轮改革的内在要求。在新常态下,城乡要素加速流动,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农村空心化、劳动力素质与工业化发展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因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找到农业新的增长点?以上问题都需要依靠合理促进农民职业分化、提髙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来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随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条件和任务的变化,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收入增长的脆弱性、约束性和波动性日益明显。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在做足农业内部文章的基础上,在其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努力构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  相似文献   

11.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基本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主观上变迁主体经济利益的驱动,要求降低税费、追求潜在经济利益、自主经营权利、实现兴林致富;客观上现有集体林业体制阻碍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林业生产长期低效,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要求,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林业生产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规范。现代国家都有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规范文件,即会计准则,但是各国采取的具体形式却是多样的。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和法律特征,可将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归纳为准法规型会计准则、制度型会计准则(法规型会计准则)、法律型会计三种模式。英美两国的会计准则虽由民间机构具体负责制定,但准则的权威性由政府或法律赋予,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所以它具有淮法规的性质,故将其概括为准法规型会计准则模式。法国、日本和中国的会计准则均由政府负责制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所以将其概括为制度型会计准则模式。德国的会计准则寓于法律之中,强制性最强,因此称之为法律型会计准则模式。会计准则的这种不同模式,是由法律、文化、经济等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法律和文化因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耕地非农化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耕地非农化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分析,指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耕地非农化不可避免,但重要的是非农化的速度要与城市接纳人口,耕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相一致才可避免因耕地大量减少危及农业安全。最后提出政府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在创新中进步,企业在创新中发展.企业这种现代组织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创新.一个企业的发展史,必然同时是一部创新史.当今,国内外著名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都雄辩地证明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哈尔滨森鹰窗业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为动力,成功地开发了新产品——集成木窗,实现了产品创新.同时为我省林区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加工业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林区的改革有着本区的特色和内在的要求 ,必须集中力量在小企业改制、国有林场改革、直属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和发展非国有经济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政府间合作,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深汕合作区正是实施这一战略的典型代表。其中,政府的战略政策导向、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合作区得以形成的主要外部动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官员升迁诉求是内部动力。但是,在合作区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如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利益博弈、市场运作的行政化。因此,为促进地方政府间良性合作,应不断强化合作的正向激励,降低合作的阻力,保证区域府际合作的长久性。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的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农村调研中发现新农村建设存在“{缺少必要主体”的情况。本文着重阐明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并对如何培育新农村人力资源和实现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的转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可再生能源与西藏农村居民用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是西藏农村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它对西藏农村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及民族团结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西藏地区农村无电农户基数大.分布广泛.农村电网比较落后,完成农村电力普遍服务离不开可再生能源:同时,西藏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农牧民的能源消费特点也显示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性.可再生能源发电解决西藏农村居民用电主要可采取四种模式:①政府全部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②政府补贴、行政推广模式;③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的推广模式;④政府补贴、监管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违规拆迁与圈地的"权力性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禾拆迁”为什么能全国闻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将“权力性暴力”发挥到了极致,浓浓地烙上了当今“圈地运动”的一切特点,因而极富典型意义。“权力性暴力”这一概念是我想出来的,不太好听,然而在我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并非罕见,如“文革”中“四人帮”的“红色恐怖”,实是“权力性暴力”的另一种表现。再如,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将反腐斗士郭光允送去劳教,亦是“权力性暴力”的另一种表现。“嘉禾拆迁”中的“权力性暴力”自然不能等同于“文革”中的“权力性暴力”,但是它保持了“权力性暴力”最基本的特点:一些“地方性高级干部”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