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和农业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日前,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疆草地生态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以层次分析法评价新疆新源县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能客观反映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根据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特点,构建基于牧民为视角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指标指定权值,通过对新源县牧区的牧民进行调研并梳理数据和分析,客观的综合评价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为0.613 0,处于第4等级,说明该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草原改良工程实施效果为0.584 3,处于第3等级,说明政策实施效果一般;两大政策综合评价指数为0.565 5,处于第3等级,说明牧民对该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整体满意度为一般。需要当地政府完善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方法、改善和加大牧区生产条件和扶持力度、并有效解决牧民生计与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矛盾,只有改善牧区生态和社会条件才能取得牧民对该政策的支持,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良性发展。[结论]从牧民角度出发进行评价较为客观,该评价方法公正地评价了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从"工程项目"为中心逐步转变为"投资与补偿"相结合,对草原生态、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坚定了地方政府和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信心,强化了当地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其次,与已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有机衔接,并取得了强基固本生态效果;再次,增加了牧民的收入;最后,推动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等。然而,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草原经营权和联户承包权责不分明、季节性和局部区域超载过牧、草原监管体系不完善和监管力量力度不足以及粗放数量型畜牧业未得到根本扭转、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加强草原管护队伍建设并形成严密的草原监管体系,逐步实现草原监测全覆盖,建立补奖资金发放与政策效果挂钩的联动机制,依法进行草原保护建设,与此同时,培育牧区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草牧业转型升级,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受偿意愿、受偿期望值以及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以期为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464户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CVM估值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8. 23%受访牧民具有受偿意愿,21. 77%牧民不具有受偿意愿。牧民禁牧受偿意愿为947. 10~1 210. 65元/hm2,草畜平衡奖励受偿意愿为508. 8~650. 40元/hm2。[结论]牧民的受偿意愿较高,受偿意愿值远远高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了解、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状况改善、政府对草原监管、受访牧民文化程度、拥有草原面积、家庭纯收入、饲养牲畜头数、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载畜量下降、补偿标准高低等。受访牧民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财政每年为此安排资金134亿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从5方面落实一是实施禁牧补助。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起,我国逐步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内容包括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和草原工作的高度重视,是草原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强农惠农政策的丰富和完善。中央财政支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4年来,奏响了我国草原生态惠牧的强音。谱生态曲:再造绿色屏障伴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深入实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实施草地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四年后,文章对新疆南北疆的牧民草地保护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下牧民对草地保护的意愿,并依据调研数据对家庭经营特征、草地生态补偿、草地保护效果评价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下新疆牧民自发性草地保护意愿程度较低,仅有14.56%的牧民愿意自发进行草原保护,68.93%的牧民愿意在政府等部门的帮助下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只有16.51%的牧民不愿意参与草地保护工作。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牧业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草场产权、牧区生态保护补贴、牧民草地保护效果评价对牧民自发草地保护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牧业支出对牧民自发草地保护意愿影响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草原补奖政策启动实施以来,我省共落实草原禁牧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牧草良种补贴450万亩、生产资料综合补贴17.2万户。全省76万牧民因实施补奖政策,人均年增收2562元,其中三江源地区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14.9%。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全省天然草原平均鲜草产量,比政策实施前三年的平均产量提高2.5%,植被平均盖度提高3.4个百分点,天然草原固有的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显著增强。主要采取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拥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原,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利用和人为破坏影响,高达90%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生态呈现恶化趋势。为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省,覆盖了全国13个草原省区。这是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大、覆盖面广、牧民受益多的一项大政策。  相似文献   

12.
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90%左右的草原曾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恶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实施多项草原保护相关政策措施。2011年,中央财政正式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政策实施4年来,草原生态环境得以加快恢复,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发生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5日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宣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4.
新疆正高位推动定居兴牧工程建设,着力于构建牧业发展、牧民富足的的新定居区,而巴里坤县以巴里坤草原为依托,围绕"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全力实施定居兴牧工程。文章以牧民的城镇式定居、塑造墙体文化,打造巴里坤草原旅游生态园、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为研究重点,在分析定居兴牧工程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时,以定居牧民的就业矛盾、城镇化发展滞后、牧民返贫返迁等问题为导向,提出以强化政策为保障、以科技破除制约兴牧瓶颈为重点的对策,完善定居兴牧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牧区后续产业发展对于改善牧民生计状况,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并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甘肃省天祝县的实地调研,通过对不同类型牧区的后续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类型牧区应该根据其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对于草场经营面积较小,草场质量较差的牧区可以进行禁牧和生态移民,通过设施种植业等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将纯牧区现存的联户围栏转变为分户围栏,促进草场流转和劳动力合理流动,都将有利于改善牧民生计,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的广大牧区,草原六结合清洁能源技术模式深受广大牧民的欢迎,成为当地主管部门推广的首选项目。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恢复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为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策落实,坚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从草原牧区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畜牧业增效的政策取向,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目标。扎实做好基础工作,为政策顺利实施奠定基础。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了阶段性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和良种补贴政策,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草原补奖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提  相似文献   

18.
《农民科技培训》2010,(2):21-21,22
在内蒙古的广大牧区.“草原六结合”清洁能源技术模式深受广大牧民的欢迎.成为当地主管部门推广的首选项目。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恢复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青海省贵南县在巩固完善草原承包的基础上,扎实推进草原补奖政策落实。一是全面完成草原承包;二是有序发放补奖资金;三是基本完成禁牧减畜;四是建立健全草原管护员队伍。贵南县实施草原补奖政策4年多来,不仅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增加了农牧民政策性收入,而且加快了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随着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逐步落实,规范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11年起,云南省严格按照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规定和资金、责任、任务、目标"四到省"和任务落实、补助发放、服务指导、监督管理、建档立卡"五到户"的政策落实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草原承包到户、划定禁牧区域、制定实施方案、确定补奖标准、核定人工种草面积和牧民户数、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各项工作,把草原权属界定到山头地块,责权落实到千家万户,政策覆盖到亿亩草原。2011年至2014年,中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