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动态关联分析——兼与熊健先生商榷吴玉鸣《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1期发表的熊健先生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一文(以下简称熊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定量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法,测度和阐述了影响我国...  相似文献   

2.
根据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芜湖市粮食生产系统中的各个相关因素,得出提高粮食单产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手段的结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粮食单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迁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巨大。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主要粮食产区,粮食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湖北省粮食产量的多个因素,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了趋势预测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动态地反映了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熊健一、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建模机理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以分析灰色系统中系统主行为因子与相关行为因子的关系密切程度,从而判断引起该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为其主要内容。以关联度作为其关...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粮食生产系统的动态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和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粮食总产量与各影响因子的动态关联程度;认为影响山东省粮食生产的首要制约因素是粮食单产,其次是农业自然灾害和复种指数,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小;提出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技术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疆粮食生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了1949~2006年新疆粮食生产数据资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新疆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人均粮食产量等指标动态变化状况.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测算了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受灾面积、总人口、第一产业劳动力等9个因素对新疆粮食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疆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交通、社会经济等领域的预测、决策方法.依据新野县1958~1989年32年来的粮食总产、单产以及可能相关因子的发展数据,建立了灰色动态关联分析模型。通过PC—1500计算机运行,从中分析出影响粮食单产、总产的主要因素和难点因素,试图为今后新野县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与提高粮食单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11个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粮食单产依然是今后几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单产成为第一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国家政策、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物防控技术和化肥使用量等,也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作者在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的相关因素、粮食商品的特殊性以及粮食数量安全标准的同时,概括了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与供给波动及政策调整过程,进而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天水市近30年来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的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了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了粮食产量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天水市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变化的总体特征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粮食单产、总人口、水平梯田、耕地面积、粮食面积和保灌面积等是粮食生产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采用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基于“双碳视角”以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中碳汇总量作为期望产出指标,以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BM)测度了各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作用路径。[结果](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13 1,说明中国粮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地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增长,GTFP改进的地区占比达70.97%。省域之间的粮食GTFP波动情况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粮食主销区的绿色生产水平要明显低于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就不同粮食产销区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主产区,对主销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3)就作用机制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规模经营、专业分工及技术进步促进粮食的绿色生产。[结论]应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同区域在新阶段粮食连增中的贡献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将我国三大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贡献、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值的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四种,试图探讨各因素对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及时空差异化原因。[方法]利用第二次国土资源普查数据对耕地面积进行调整,采用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粮食生产总量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并对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贡献因素的时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粮食三大功能产区粮食生产变化量出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粮食生产分布向主产区集中,其对全国粮食连增的贡献率达到88%。在影响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中,粮食单产因素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三大粮食产区尤其是主销区粮食生产的主要贡献因素,播种面积因素(包括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值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为40%。[结论]新阶段我国粮食连增主要由粮食主产区引领,粮食单产贡献是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的主要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效用,探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举措。[方法]在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分析法分别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利用展开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1)农业资源要素:耕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2)农业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利用效率不高、农业投资不合理。[结论]由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两大因素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应发展"紧凑型"城市化模式、坚持内涵式耕地开发,在减少农业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现有耕地的整体质量;应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市场准入制度、提升流通效率,以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应综合考虑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两大因素,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探明宁夏区域内粮食生产用水特征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农水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方法 文章以粮食水足迹作为投入指标,粮食灰水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对2006—2020年宁夏18个县区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 (1)受粮食产量、播种面积以及种植结构的影响,宁夏粮食生产水足迹、灰水足迹地域分异明显,由北向南依次减少;(2)不同粮食品种灰水足迹不同,玉米的灰水足迹最多,造成的污染最严重,主要原因在于玉米播种面积较广,单位面积施氮量大于小麦和水稻;(3)剔除环境因素后发现,环境变量会夸大综合技术效率,导致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不同。结论 研究发现:宁夏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高于平均值的地区,如银川、永宁县、贺兰县等,主要受技术效率的影响;而低于平均值的地区,如平罗县、同心县、泾源县,受技术效率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为此,宁夏农业生产用水管理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重点关注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继续推进节水型农业,实现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算各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和各省区可比耕地资源量,揭示不同阶段我国及各省区粮食生产及增产的特点及原因,揭示我国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方法]结合生产力相对指数与耕地面积分析我国各省耕地资源量,测算了复种指数和单产对我国及各省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粮食增产的潜力。[结果]我国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明显扩大。1985~1998年间,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5.35%;1998~2003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播种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2003~2013年间,单产增加依然是增产主因,但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明显提高。1985年相对生产力耕地资源的省际差异明显大于2013年,据该文估算,我国可增产粮食22.9%~43%,复种指数对于粮食增产的潜力十分可观。[结论]近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是"南降北升",播种面积差异是粮食生产省际差异的主因。1985~2013年间,粮食播种面积仅占农作物增播面积的15.48%。大多省区耕地复种指数提升空间较大,但多数省区现实的复种指数却在下降,原因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进一步提高单产的边际约束效应明显凸显,提高复种指数应该是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新疆巴州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历史悠久,素有"华夏第一州"美誉,地处新疆东南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现代农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等基础条件相对优越,是新疆重要的棉花、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巴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农业领域,全州棉花、粮食、特色农产品、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受自然生态脆弱、国内外市场波动、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现代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文章梳理总结巴州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系列优势,系统分析当前农业产业结构及主要特征,粮食、棉花、油塘、特色经济作物等主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指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因素,从管理、生态保护、促进产业发展、加工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等角度提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从而加快推进巴州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并将其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文章以河西走廊20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ESDA和GWR模型,分析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14年,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波动增长-急剧减少-持续增长变化特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类型以总产低、快速增长型为主,中东部的张掖全市、永昌县、凉州区等地粮食生产作用日益明显;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空间关联度在提高,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态势增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中,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人均GDP,驱动因素表现出过渡性、空间分异特征,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和人均GDP的变化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影响从高值区向东西两侧递减。河西走廊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粮食生产应处理好粮食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此外,统筹考虑自身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状况,发展一定规模的草畜、经济作物,有条件的县域,注重产粮大县的建设,政府政策、资金对其进行扶持,保障产粮大县以及粮农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