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公园开发之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规划设计,介绍了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步设想.提出了该区生态旅游的规划构思、布局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旨在探讨森林公园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森林公园是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和载体,森林风景资源是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难以再生的国家资源,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必须做到有控制、有选择地进行保护性开发。本文结合金洞国家森林公园实际,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的定位,从坚持在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文化教育;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生态文化内涵等方面全面阐述开发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措施和经验。提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完善规划,探索深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开展环境教育,培育生态文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大投入,改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带动乡村旅游,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为韶关"市肺",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科普教育和文化体验等旅游价值。本文在对韶关森林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基础上,提出坚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加强营销宣传力度、合理旅游功能分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强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巫溪县境内,地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小三峡大宁河的源头。坐落在“奉节—巫溪—巫山”旅游金三角上,园区总面积2.42万公顷,是一个风景资源奇异、区域环境质量优良、开发利用条件好的生态旅游胜地。公园主体部分位于中山一亚高山台原之上,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18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04万公顷,草原面积1.34万公顷林草覆盖率为98%。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环境古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掌握生态旅游对森林公园产生的影响,客观、公正评价其发展状况,文章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共抽取3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社区、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发展、开发利用条件5个维度构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熵分析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确定指标权重与生态旅游综合计算模型,基于评价结果,对30个森林公园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资源(0.3408)、开发利用条件(0.2583)权重值之和超过59%,是衡量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2)指标层中旅游资源吸引力(0.1157)、生物多样性(0.0877)、区位条件(0.0896)及内外部交通条件(0.0626)权重值最高,是影响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3)对30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评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关注型7个、薄弱型8个、矛盾型4个、发展型5个以及优质型6个。研究认为,发展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应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层次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坚持特色开发与宣传,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游客需求;坚持保护性开发,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构建合理社区格局,强化内生动力等政策启示。研究结果验证了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及其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必须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之路,而要走好这条路,关键在于:一是营销的基本内容必须依据其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二是选择符合公园自身条件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津市蓟县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和天象景观等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开发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将公园划分为游览观光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3个功能区;将游览观光区划分为西盘峪、风溪谷、龙泉沟、一线天、生态谷、神农架6个亚景区;提出了森林公园的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SWOT定量分析法综合考虑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因素,通过分析发现: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明显,同时也存在较多限制和挑战。因此提出了合理规划、改革体制、保护资源、完善设备、引进人才以及加强宣传等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对策,以期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实现森林公园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空气负离子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进展,并测定和分析了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16个样点的观测结果表明: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是城市区域的10余倍,空气非常清新,对健康极有利,有利于开展森林疗养、空气浴等生态旅游活动。进而提出应在加强保护森林与水体旅游资源基础上,建设"空气负离子吸呼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活动,构建有特色的标识系统,大力宣传空气负离子的价值,并联合有关部门定期发布空气负离子指数。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生态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从茶文化概念、生态资源、生态旅游模式着手,系统研究茶文化生态旅游具有的现实意义。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丰富,茶文化及其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茶事文化对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从三峡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模式、开发策略等角度,探讨了三峡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伟德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利用SWOT模型对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森林公园的区位、资源、客源市场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建议园区应以建立品牌形象、突出景区特色为重任,并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优化景区管理制度,改善园区基础设施,从内部提升森林公园的专业水平;并顺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营销模式,适当拓宽市场,以应对目前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升森林公园的综合竞争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珍宝岛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珍宝岛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类概述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资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采用SWOT分析法对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规划三个旅游功能区,并对观光游览区进行旅游项目设计。同时,对珍宝岛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出几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柳州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森林生态旅游主要细分市场——城市居民在森林生态旅游意向及行为倾向方面展开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城市居民逐步脱离大众旅游者范畴,具备一般或严格生态旅游者的某些特质并逐渐发展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相关交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特征城市居民在生态旅游相关意向及行为倾向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选取距离省会西宁最近的青海大通国家森林公园为调查评价对象,实地进行详细调查,对其景点风景资源类型进行整合分类,确定自然和人文景源。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景源质量、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利用三项基础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大通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综合得分为42.63分,评价符合一级国家森林公园标准。运用AHP法对大通国家森林公园的18个风景资源因子进行分析,景观资源对整体环境影响较大,地文、水文和生物资源是今后保护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对基础设施条件的投资力度,最后对其保护开发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查阅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各种历史资料,结合所收集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年卡调查的数据,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年卡市场开发做了可行性分析,明确了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年卡市场定位,提出了年卡市场开发的策略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兴安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景资源质量评价是把握旅游开发方向和旅游空间布局的基础。通过对兴安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资源的分析,基于《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采用模糊数学计分法及专家咨询技术,对兴安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进行评价,为兴安国家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经济》2020,(1):105-107,120
在森林旅游产业已成为林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探讨了狼山国家森林公园营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宣传手段过时,文化营销不到位,服务营销存在缺陷以及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开展"互联网+"式网络营销,开发文化特色,健全服务营销体系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化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结合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特点,从地理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对其开发建设条件进行了评价,采用国际上通行的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对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分析,旨在促使把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探险、科普教育、健身疗养、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