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从区域层次上和时空尺度上研究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的成因及其驱动因素,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应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土地利用差异的实质是土地利用结构差异,在生态环境质量的刚性约束下,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实行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现低占地经济增长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把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集约用地置于土地利用战略的首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战略重点。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前,中国采取依靠资源投入的增长方式,土地利用效率很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改革开放后,人口快速增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增强,中国实行了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战略,虽然降低了建设用地—GDP弹性系数,但是并没有解决上地资源的供需矛盾:研究结论:新时期,人口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渐趋增强,上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亟需把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集约用地置于土地利用战略首位,在此基础上保发展、保资源、保环境,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保证,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资源对经济增长束缚越来越突出,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可持续增长是各国普遍关注焦点。本文基于经典的索洛模型和Romer(2001)的经济增长模型,考虑土地资源的限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测算我国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土地资源"阻力",计算出的阻力值大约每年0.0143,也就是说因为土地资源的限制,四川省经济增长平均每年降低了1.43%,并对这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掌握四川省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影响,合理预测四川经济增长态势,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中国城市发展的主题形态是城市群,而关于中国城市群层级优化的愿景模式是高首位度还是扁平化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作者以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为切入点,从空间视角论证中国当前城市层级体系状态形成的内在机制并对其合理性进行把握。研究方法:空间分布图形分析与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土地经营效果存在空间非均衡形态,地方政府间基于招商引资效应的土地经营策略存在着空间外溢效应与空间竞争效应。研究结论:地方政府间基于土地经营策略的竞争,促使中国城市层级体系趋向扁平化,而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及路径依赖约束下,趋向扁平化的城市层级体系有其合理性且符合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与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5.
土地金融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借鉴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关系理论,探讨土地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面板数据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研究结果:(1)土地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土地金融发展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GDP增长率增加0.201个百分点;(2)土地金融的发展若超出实体经济的需要,则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会加大宏观经济波动;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土地供应由政府控制,土地开发利用资金大量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的制度约束下,政府失灵与金融风险两方面问题叠加,进一步加大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波动。研究结论:土地金融对宏观经济具有显著影响,中国政府具有运用土地金融工具调控宏观经济的可能性,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土地金融发展中不断累积增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研究各种基础设施在关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探讨关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的前景。研究方法:计量检验。研究结论:充分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本文搜集关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相关数据,通过计量检验发现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道路建设对关中小城市经济增长有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关中特殊的水资源约束下,自来水供给水平的提升却对经济增长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长是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保证,本文的检验结果对于关中小城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揭示土地资本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与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资本化对投资水平、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预测能力,土地资本化对经济增长先正后负的影响是由于投资和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短期看,土地资本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投资,推动了经济增长;长期看,土地过度资本化形成了投资锁定,挤出了技术进步,制约了经济增长。研究结论: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下,土地资本化造就了政府主导的投资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经济整体陷入外延增长,制约了技术进步与创新活动,不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解决土地过度资本化问题,是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1)短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短期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降低密度边际波动与降低扩展边际波动来实现;长期对经济波动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增大密度边际波动来实现。研究结论:虽然在短期土地资源错配能够稳定经济增长,减缓经济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会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从而降低经济的稳定性,容易引发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9.
乔玲 《农业经济》2006,(5):31-31
当前我国农业增长受到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在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第三,在粮食生产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生情况下“线性”经济增长空间已极为有限。从资源上讲,中国产率的提高,实现粮食市场扩张和粮食加工转化。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三、坚持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农业经济增长不能仅依靠土地、化肥等传统要素的投入,而应寻找新的增长路径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扩展型C-D函数,加入人力资本投资等控制变量,实证分析各要素对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期找出促进浙江农业增长的新途径.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土地、化肥和物质资本投入是浙江农业增长的主要促进要素,但估计结果也显示,以教育投资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增长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让人力资本投资成为浙江农业经济增长转变中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率、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土地问题研究的关键指标.通过对土地经济密度时空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探究某时段内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而进行土地经济密度驱动力分析能够为加快区域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提供参考.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区域,仍然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为了分析辽宁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将1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单元,选取土地经济密度这一与土地利用相关的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影响土地经济密度变动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经济密度由中部向东部、西部递减,且在2000~2011年间,辽宁省土地经济密度变化趋势相对平稳;在影响土地经济密度的各驱动力中,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二、三产业比值、资本投入强度与土地经济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劳动力投入强度与土地经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学3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尾效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两种发展情景假设,对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尾效的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土地资源稀缺对城镇化发展制约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为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土地资源尾效的空间分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从全局空间分析来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资源稀缺对城镇化进程的阻力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关联性和依赖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性分布格局。这说明总体上中国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尾效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局部空间分析来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尾效表现出的局部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较为显著,即尾效高值集聚的地区相对来说经济比较发达,而尾效低值集聚的地区相对来说经济较为落后;从两种不同的发展情景假定来看,情景2(土地资源数量有一定增长)可以缓解情景1(土地资源数量保持不变)假定下部分省、市、自治区土地资源对城镇化进程的阻力。研究结论:将土地资源尾效研究与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揭示出土地资源稀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总结2017 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8 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17 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生态问题与生态恢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及影响、土地利用规划观念与技术等方面;国内研究侧重于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及其评价、土地利用管控以及规划理论与实践创新等方面。研究结论:2017 年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在基础理论层面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 “多规合一”的理念,初步探索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张蓝图”、“多规合一”的技术路径,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探索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现存问题与未来编制工作重点。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将是2018 年及未来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山西国土资源资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资源资本化"的演进史.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资源资本化道路,是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体制机制创新的理性选择.山西作为资源大省,要破解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难题,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应努力实现由注重资源、资产属性向资源、资产、资本属性"三位一体"转变,大胆走国土资源资本化的道路.近年来,山西国土资源资本化进程逐步加快,进一步加大了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有偿出让工作力度.山西国土资源资本化的路径,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实现国土资源资产化;第二步是实现国土资源产业化;第三步是实现国土资源资产的资本化.  相似文献   

16.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探讨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措施。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导致了高额的碳排放;(2)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重新构建政绩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区域人居环境评价和公民福利指数评价体系;(3)现实中受强大的土地经济属性冲击,加之缺乏健全的产权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土地的公共资源属性被全面抛弃。研究结论:建立以提高居民福祉、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的发展观念,强化土地资源的公共属性,实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指标评价,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城郊资源型县域在众多中西部县域中是一类具有比较优势的群体;根据经济地理学理论,从中西部县域经济整体特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该类县域经济系统动力机制揭示其经济运行特征,指出加快城郊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增强内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城乡融合都具有重要作用:初步探讨了中西部城郊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原则,并以山西省长治县为例予以印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及其模式体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在分析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宏观背景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战略基本架构和模式体系,拓展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和专家决策支持方法。研究结论:构建了多层次土地利用战略的“环扇模型”,包括核心域、目标域、主体域和环境域;揭示了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的多层级、多目标特点,包括宏观战略层、区域调控层和地区操作层;提出了基于不同功能导向的中国土地利用“八大”战略;梳理出不同战略之间的“二层二结一连通”互动关系型式,对深化土地科学理论层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索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实证检验、政策响应机制。研究方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效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吻合,各影响因子作用结果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中东部以及东北地区自然因素为土地利用隐性转型核心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在经济发展滞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对提升隐性形态发挥重要作用。(2)自然因素约束土地利用转型;转型进程与整体经济发展进程相吻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区位改善、技术进步都与隐性转型存在显著相关性;政策制度对隐性转型方向与效果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论:未来要科学合理管控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并适时调整和创新目标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人口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是:人口规模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性别比偏高、人口老龄化等。而且由于人口剧增,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为了进一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所采取的人口措施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针对人口结构的变化采取各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