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就集体林产权安排、林农增收之间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西武宁县的问卷调研数据,借助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承包到户对林农自愿经营有正向影响,林农自愿经营对收入增长也存在着正向影响,林权制度对林农收入增长有间接影响;林农自愿经营在林权制度与林农收入增长中起着明显的中介效应;政策的稳定性、林农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对林农经营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因此,林权制度改革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林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他们的林业经营意愿,从而促进林农的收入增长,使林权制度改革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林业收入的变化备受人们关注。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林改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地块数和收入的变化,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林业收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林业技术培训和林地是否拥有林权证因素等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农林业收入的作用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林地确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它是集体林改深入推进的前提。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利用云南省林改前、2009年、2010年的调研数据,从林农的角度探讨林地确权对林农林业收入、林业生产投资、配套政策需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反映云南省林改的成效。并从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林业投资、完善配套政策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林改工作稳步推进,将林改价值深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林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2007年开始与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及福建省林业厅合作,联合开展了关于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的研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深入福建林区进行系统调研,走访林农和林业、金融基层部门,并与江西、浙江、辽宁等省的林业、银行和保险部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调研结果表明,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配套金融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推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前期改革的实施情况和成效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托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课题的调查情况,以福建省永安市为研究对象,从林地经营的投入、产出,林地的流转,林改的满意度和政策需求等方面,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研究结果发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了林农的林业生产收入,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同时也导致林业投入的增加,林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和加强。最后指出提高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6.
林地确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它是集体林改深入推进的前提,更是林农实现林地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的基础。通过实地调查,从农户的角度探讨林地确权对农户林业收入、林业生产投资、配套政策需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林改工作的稳步推进,将林改的价值深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动态监测项目8年动态数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云南省农户林业收入水平和结构,以及农户的各项收入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收入水平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态势,林业收入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农户的各项林业收入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基于结论为云南省新一轮集体林业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于2007年8月完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通过大力推进森林资源流转,较好地激活了林区经济;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有效地破解了林农融资难题;开展林业政策性保险,增强林业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了林农创业致富成果。  相似文献   

9.
2006年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后,广大林农造林积极性高涨,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国家林业局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工作进行总结。通过对云南省两个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的归纳与整理,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个方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绩效评价及创新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云南省10个县的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云南省集体林权改革前后配套制度改革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机构不断完善、森林保险规模不断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不断壮大、森林资产评估工作稳步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有所增加;然后针对调查分析发现的配套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50~2013年中国省级森林灾害数据,并结合历年林业投资信息,构造断点回归模型,考察了集体林枳制度改革对中国森林火灾次数和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后,全国森林火灾次数的减幅高达52.66%~64.86%,而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也减少了25.95%~38.23%;但是,政府防灾减灾投资却并未对森林防灾减灾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效地激励了林农的森林资源管护行为,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红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对开办政策性林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落实了林地承包经营制度,给林农吃下了产权的"定心丸".但是随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风险,给林农吃下收益的"定心丸"呢?我认为应对林农实行林业保险,确保林农收益.  相似文献   

13.
选取环首都地区的丰宁县143户农户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满意度的调研,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和二项Logistic模型对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不满意;户主是否村干部、户主年龄、林地分配是否合理、集体林改了解程度对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丰宁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未明显达到政策目标。提出丰宁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效果如何得到提高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基于研究,得到通过扩展林业收入来源来实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户收入增加等政策目标以及通过教育援助提高生态区域人力资本等启示。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区灾后恢复重建配套政策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集体林区。安徽省林业受灾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灾害程度深,受灾面积大,林业重点工程受灾严重,潜在影响、隐性损失将逐渐显现。此次灾害对林权制度改革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直接造成林农经济损失,挫伤了林农生产的积极性,对林权抵押信贷业务造成不利影响。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具体措施建议:确保救灾政策到位,坚定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呼吁林业应享有与农业同等待遇政策。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与成效:主体改革还山还林于民;以林地流转为抓手,深化配套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快速发展。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林业法规政策保障滞后;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过低;林农增收致富难度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林农务林面临资金困难;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不完善,融资渠道狭窄。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落实了林地承包经营制度,给林农吃下了产权的“定心丸”。但是随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风险,给林农吃下收益的”定心丸“呢?我认为应对林农实行林业保险,确保林农收益。  相似文献   

17.
对新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引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光泽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涌现出的新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几年来运行轨迹的观察,探索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的改变,林农需要林业工作者在新时期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经营方式方法和业务技术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哲卞 《浙江林业》2009,(10):30-30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向了新的高潮。当前,全国各地发展现代林业热情高涨,如何满足广大基层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实现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的改革目标已成为林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抵押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集体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对于林权抵押的意义,分析了集体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即林权评估、森林保险和林权交易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完善集体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议,以期推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促进集体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的林业生产积极性。同时客观地要求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文章基于林农对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求调查,分析了林农的需求和现实的差距,提出构建全新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