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基础设施环境和融资环境有待优化、农村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农业的多功能开发不够、农村农业产业融合的动力不足等问题,未来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多业融合的基础环境、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强农村产业融合深度、加强农业多功能开发,发挥龙头作用、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动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所在。通过从农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结构、农村三产融合等三个方面出发,对葫芦岛市农村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深刻剖析当前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并从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葫芦岛市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其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融合主体、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以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打造特色小镇的路径包括:立足农业挖掘特色、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叠加旅游功能。保障对策有:突出市场主体运作、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三产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村生产力,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一大动力,对于加快转变农村的发展方式,以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福建省建宁县作为全国三产融合示范县,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卓有成效,通过研究其产业融合模式,希望能对促进当地产业融合发展有所帮助,对促进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广州市具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也存在面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农村金融发展尚不平衡等问题。本文提出广州市应改变过去以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自发延伸为主的供给侧驱动型融合模式,转变为以满足大城市消费升级新需求的需求侧拉动型融合模式,确立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升级为城市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转型与升级,从产业融合动力、过程、效应3个维度筛选了29项指标,构建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融合动力、过程和效应3个子系统与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的关联度,并对水源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融合过程、融合动力和融合效应分别是第一、二、三驱动因素;2009—2018年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指数的时空差异明显,但是平均指数依然偏低,产业融合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升 《农业经济》2020,(5):20-21
农村经济产业融合,即通过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农产品供给结构,积极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鉴于此,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WF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与产业融合发展改革路径,进一步探讨引导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譬如,积极培育新型融合主体,引导融合主体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协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要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就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及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还处于挖掘阶段。对此,从传统农业和原材料生产制造业融合、农业生产与消费性服务业融合、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特色种养园以及农村自然人文与现代休闲观光旅游融合四个方面总结了农业产业融合的路径依赖。最后,从积极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建立便捷农业生产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产业、打造对接终端消费市场的特色生态种养园及打造人文和自然并举的生态旅游示范村庄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为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孕育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农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力量。在农业产业经济加速融合背景下,要打通农业产业发展链条,聚合经营主体、融合经营要素和整合利益分配机制,探索适合本区域的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为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邹芸 《农业经济》2018,(1):68-70
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极高,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可实现地方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文化产业以及农业旅游产业的功能与内涵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融合机理,详细阐述了四川省文化产业以及农业旅游产业现状与融合发展的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两个产业间的融合现状与存在的发展瓶颈,最后探讨了四川省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海淀区是首都中心城区、超大城市近郊区和涉农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海淀的定位之一是"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实践区"。近年来,海淀区率先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美丽乡村深度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率先探索深化农村改革新路径,集体产业在科技创新中升级迭代;率先探索农业与科技融合新路径,现代科技农业产业联盟应运而生。海淀走出一条农民融入市民、农村融入城市、农业融入科技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生态位理论评价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关联性,对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构建了生态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模型测度南疆3地州24个县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差异与竞争性,并采用Moran''s I 指数深入分析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的空间关联性。结果 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生态位宽度持续呈现出以喀什市为核心的非均衡态势,农村产业融合水平逐渐提升;南疆3地州各县市农村产业融合生态位重叠现象普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似度较高,资源竞争较为激烈;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在整体上存在空间关联性,喀什地区存在“HH型”聚集,和田地区存在“LL型”聚集,部分县市存在“LH型”聚集和“HL型”聚集。结论 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同构性,对产业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应重点发挥喀什市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喀什地区应继续保持农村产业融合优势,拓展农业多功能;和田地区可采取产业链优化策略,对现有生态位进行升级;克州应挖掘特色农村产业融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它具有形成产业链、要素融合创新、构建利益共同体、产业可持续等特点,在产业链、主体、利益分享机制上探索了多种发展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既支持农户和合作社内生发展,又要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户参与并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在具体措施上,要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多元化融合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共享机制,让农户获得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14.
从供给侧改革视角解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就是要通过调整乡村生产要素布局和优化要素配置来释放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制度红利。四川省通过因地适宜构建成政府投资扶持、龙头公司带动、集体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驱动四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比较发现:集体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驱动模式具备大力推广和倡导的价值,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应更重视绩效导向观,政府投资扶持模式因可持续性约束应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5.
乡村产业融合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能起到促进乡村产业创新及农民增收、优化乡村产业结构、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较差、融合主体带动力较弱、产业融合层次较低、融合人才匮乏等问题,未来要对乡村产业融合环境进行优化、增强产业融合主体的带动力、深化农村产业融合程度、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产业融合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既有成就,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以山东省T市为例,对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原因,并从地方政府、农村、农业多个层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为加快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把网络经济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一号新产业"来抓,着力构建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网络经济产业体系,全面实施"电商换市",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网络经济与传统农业电子商务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激发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创新提升发展,使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温州农业产业化新的增长点。多举并措实施"电商换市"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优化国民经济布局的重要途径。城市雄厚的发展基础、农村良好的资源禀赋、国家推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都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对城乡同类型产业和不同类型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做了分类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作为乡村产业的基本依托,通过分析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数及空间分异特征,对于新时期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减轻农业生态压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产业融合发展指数模型对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从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产业链延伸、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乡融合5个维度系统评价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结果]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路径指数与融合效益指数在逐年上升,且融合效益指数提升较快,与产业融合路径指数差异逐步缩小;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效益指数增长较为明显,体现出四川省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有效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全面脱贫、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的有机结合。[结论]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良好,且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从2010年的起步阶段逐渐过渡到2017年的初级融合阶段,但从贡献率来看,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是现阶段促进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态势,且地区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并随产业融合程度逐渐向川南拓展;自然条件基础决定了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格局,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效率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方法 文章以4省4村为样本,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解析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及其发展路径。结果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可分为基础型、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和多元复合型4种;多元复合型强村富民效果最好,其次为链条延伸型和功能拓展型,最后为基础型;不同模式的产业融合及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但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核心要在产业融合中促进联农带农和发展集体经济。结论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基础型”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链条延伸型”应通过技术投入、装备升级等举措实现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功能拓展型”应以“乡村旅游+”形式融合农业、文创、康养等产业,开发农业文化、生态、休憩功能;“多元复合型”重点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